“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工作與公益實踐


【摘要】環球網校編輯為考生整理“‘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工作與公益實踐”的新聞,為考生發布社會工作者考試的相關行業動態,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預祝各位都能順利通過考試。“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工作與公益實踐的具體內容如下: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聯合新華公益打造的“互聯網+公益”系列訪談第三期開錄,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陳建領,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公益時報總編輯趙冠軍作客新華訪談,與網友分享了在“互聯網+公益”時代,關于社會工作與公益實踐的看法和理解。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和變化正深刻改變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公益慈善也不例外。互聯網帶來的技術革新,使得公益開始從傳統公益模式向新型公益模式發生轉變,為公益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空間,人們可以更方便地實現個人捐贈。從這點來說,“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善門大開”。
在這種變化下,要把公益促成陽光事業,需要從國家、政府層面,以及通過制度建設、法規完善等途徑進一步引導,形成一種機制化保障。讓公益資金籌集變得簡單便捷,讓公益組織的執行變得公開透明。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聯合新華公益打造的“互聯網+公益”系列訪談第三期開錄,就“互聯網+公益”話題與網友交流。
中國社工事業發展即將進入快車道
主持人:目前,我國的社會工作發展到哪一步?尤其是社會工作人才方面?
趙冠軍:今年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建設宏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決策部署的第十年。近日,民政部召開全國社會工作推進會,全面總結了十年社會工作發展成就。據統計,專業社工崗位的人員已有76萬人,持證社工接近30萬人,基層社工機構有6600家;第二,中社聯是樞紐型組織,各省市約有400個樞紐型組織建設。更重要的是,社會工作領域拓展越來越寬泛。過去更偏重于老年社工,現在整個社會領域社工工作體系已初現形態,這是近十年社工快速發展的基本狀況;第三,政策性推陳出新,比如十二部委近期發布對社工人才的激勵政策;第四,近十年來,政府購買服務的資金規模在不斷突飛猛進地發展。可以看到,中國社工當下事業的發展要進入快車道了。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善門大開”
主持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作為領引社工行業的社會團體,您認為“互聯網+”對社會工作以及公益事業的改變都有哪些?
趙冠軍:社會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是解決社會問題,但是它的功能不是單純的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公益事業也是一樣,除了實現社會救助功能之外,它還有另外幾項功能,就是社會倡導。互聯網帶來的好處:一是善門大開。互聯網帶來的技術革新,可以讓大人們更方便地實現個人捐贈;二是全民參與。現在在互聯網上籌款的大部分是年輕人,而且這些人是持續捐贈,是一種持續行為,不是某種意義上的隨機行為。從這點來說,“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善門大開。
編輯推薦:
【摘要】環球網校編輯為考生整理“‘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工作與公益實踐”的新聞,為考生發布社會工作者考試的相關行業動態,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預祝各位都能順利通過考試。“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工作與公益實踐的具體內容如下:
“互聯網+公益”時代 挑戰與機遇并存
主持人:從首都社會建設方面來說,“互聯網+”對我們的社會工作帶來哪些變化?尤其社會工作促進社會治理和社區建設方面都有哪些改變?
陳建領:互聯網對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而深刻的,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和變化已經或者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此外,社會工作方面新變化也有很多,概括起來有這幾方面:
一是思想觀念上的強烈沖擊。原來大家都是靠傳統媒體來獲取信息,表達訴求也很單一。現在人人都是發言人,個個都有麥克風,接受信息的即時性和便捷性,使人們對于社會事物的判斷和價值取向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二是傳播方式的變化。原來我們通過傳統媒體由上到下傳達貫徹學習領會,現在我們通過互聯網、微信、QQ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三是需求內容的變化;四是滿足需求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原來都是群眾有困難找居委會,找各級政府去解決,現在人們用百度搜索等就能找到答案。可以說,這四個深刻變化,對社會建設的沖擊和帶來的機遇都是并存的。
在這種變化之下,尤其是在社區建設方面,無疑要隨之發生一些變革。如果不變革就會落伍,不去適應新的變化,工作就會事倍功半。從社會建設治理和社區發展來說,黨和政府的主要工作首先就是要加大協商民主的力度。中央這次提出要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其中一項就是加強基層民主協商,這是適應互聯網變化、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選擇;
第二,大力加強各類各層的社會自治工作,包括社區自治、社會組織依法依章程自治,通過契約管理,加大社會主體進行自律自治和依法辦事的自覺性;
第三,公共服務和公共決策的形成一定要擴大公眾的參與面,包括各種聽證會、老師咨詢會等。原來只要找老師論證就可以了,但現在要網上公示。所以,注重公眾的參與是我們開展社會治理的重要方法;
第四,堅持共建共享。大家攜起手來提供群眾急需的公共服務,包括公共設施建設,一起享有這個空間和設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革;
第五,要學會借助社會力量,包括志愿服務力量這個新興的領域和隊伍。社會公益理念的深入過程是用志愿者的實際工作來支撐和推動的。在社會治理和社區建設中,志愿者隊伍的活力、潛力和發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主持人: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公益行為如何可持續化發展?更好地踐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建設發展?
陳建領:我們應該讓公益成為我們的工作方式,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因為,當公益真正成為每個公民的生活方式時,這對其自身、組織的發展以及社會正能量的傳播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要想把公益促成陽光事業,需要從國家、政府層面,以及通過完善法規制度等途徑進一步引導。
另外,參與公益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補償機制、回饋機制,讓那些參與并做出善事善行的人們得到回報。形成一種機制化的保障,通過制度建設、法規完善推進公益事業的發展。再者,我們還可以通過大力培育孵化各類社工機構、社會組織為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
發展公益事業需要提升文化自覺
主持人:一個國家公益事業的發展水平可以部分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全民素質水平的高低。那么,面對“互聯網+公益”的時代機遇,二位分別有怎樣的寄語?
趙冠軍:互聯網經濟更強調“共享”、“共建”的概念,包括對生活的期望。所以,在我看來,“互聯網+公益”的時代的特點應該是“共享”、“共創”、“共精彩”。
陳建領:社會公益與國家公民素質的結合也是我們的一個角度,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如何能夠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互聯網經濟時代能夠走出我們中國特色的道路自信,從公益角度來講也是有特獨功能和價值的。
我希望,公益事業能夠像互聯網一樣深入人心、走入群眾,逐漸成為我們的一種文化自覺。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閱讀完社工論壇與廣大朋友一起交流學習,共求進步!
最新資訊
- 四川德陽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申報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23
- 福建南平浦城縣2025年社工證一次性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23
- 海南陵水社工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一次性獎勵10000元2025-09-22
- 2025年江蘇南通通州區社會工作者證書補貼通知:獲取社工證最高可申領3000元2025-09-18
- 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2025年社會工作者考試獎勵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8
- 2025年江蘇南通如皋市社會工作者證書一次性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7
- 江蘇南通如東縣2025年社會工作者證書獲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3000元2025-09-17
- 江蘇南通崇川區2025年社會工作者證書獲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3000元/人2025-09-16
- 四川德陽經開區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發放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6
- 四川德陽旌陽區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發放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