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醫師備考資料【發熱的機制】
一、熱源性發熱
1、外源性致熱源:外源性致熱原的種類甚多,包括:
①各種微生物病原體及其產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及細菌毒素等;
②炎性滲出物及無菌性壞死組織;
③抗原抗體復合物;
④某些類固醇物質,特別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代謝產物原膽烷醇酮;
⑤多糖體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細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熱原多為大分子物質,特別是細菌內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而是通過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一吞噬細胞系統,使其產生并釋放內源性致熱源,通過下述機制引起發熱。
2、內源性致熱源:又稱白細胞致熱源,如白介素(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等通過血一腦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使調定點(溫閾)上升,體溫調節中樞必須對體溫加以重新調節發出沖動,并通過垂體內分泌因素使代謝增加或通過運動神經使骨骼肌陣縮(臨床表現為寒戰),使產熱增多;另一方面可通過交感神經使皮膚血管及豎毛肌收縮,停止排汗,散熱減少。這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一綜合調節作用使產熱大于散熱,體溫升高引起發熱。
二、致熱源性發熱
1、體溫調節中樞直接受損如顱腦外傷、出血、炎癥等。
2、引起產熱過多的疾病如癲癇持續狀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
3、引起散熱減少的疾病如廣泛性皮膚病、心力衰竭等。
三、效應器的改變
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后,正常血液溫度變為冷剌激,體溫調節中樞發出沖動,對產熱和散熱過程進行調整,引起調溫效應器的反應把體溫升高到與調定點相適應的水平。
1、通過運動神經引起骨骼肌緊張度增高或寒戰,產熱增加。
2、通過交感神經系統引起皮膚血管收縮,減少散熱,產熱大于散熱,體溫升到與調定點相應的水平。
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對于發熱機制的一些整理,請各位考生抓緊時間復習,掌握復習技巧,獲得好的成績。希望以上內容會對各位考生能有所幫助,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得勝歸來,早日達成所愿。更多信息了解,請關注環球網校。
最新資訊
- 官方發布:2023年全科主治醫師資格考試用書及出版單位2022-12-14
- 2022年全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尿潴留臨床表現及處理方法2022-04-11
- 2022年全科主治醫師考點:老年人便秘因素匯總2022-04-07
- 2022全科主治醫師考點速記:老年人用藥2022-03-29
- 2022年全科主治醫師重要知識點:水腫的分類以及發病機制2022-03-22
- 2022年全科主治醫師考點:二尖瓣狹窄臨床表現2022-01-28
- 2022年全科主治醫師精選考點:咳嗽的常見病因2022-01-27
- 2022年全科主治醫師考點精講:腸梗阻的鑒別方法2022-01-26
- 2022年全科主治醫師考點:常用統計圖的適用條件2022-01-25
- 2022年全科主治醫師考點:小兒聽感知覺發育規律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