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目光瞄向更多衍生工具


“全面的商品市場風險管理方案,不但涉及場內的期貨和期權,還包括遠期、互換等OTC產品。”
“期貨只是風險管理工具的很小一部分。”
“搞了20年的期貨,其實我們對于期貨的理解還是不全面。”
回國后,中期協首期赴美期貨業高級研修班的學員們感慨良多,他們開始用全新的眼光審視本已再熟悉不過的風險管理市場,未來如何重構期貨公司的業務或許是他們近段時間思考的最多的問題。
立足但不局限于期貨
美國國際資產福四通(INTL FCStone)就是一家為機構客戶提供涉及多種金融工具的咨詢和經紀業務的公司。該公司之所以青睞OTC(場外市場)產品,并將其作為工具組合之一,一方面是因為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產品,另一方面,OTC產品的使用成本更低,而效率更高。
以一個為玉米乙醇加工廠所做的保值方案為例,在原料方面,INTL FCStone會用到DDGS、玉米和天然氣期貨、期權品種或OTC產品,而在產成品乙醇方面,則可以通過四個地方的掉期品種進行預售并規避風險。“這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有了足夠的工具,同時設計出好的方案,就能為客戶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中糧期貨總經理黃輝說道。
在美國,場外市場和場內市場形成了良好的互動,而前者的總規模遠大于后者。據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介紹,如今美國場外市場的規模已達648萬億美元,而反觀場內市場的代表之一CME,其保證金只有1200億美元,即使全部計算成持倉,并乘以20倍的杠桿,依然只是場外市場的“零頭”。
場外市場的發展對于金融機構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仍以INTL FCStone為例,據黃輝介紹,去年該公司的收入構成中,經紀手續費收入占32.4%,咨詢費占5.7%,利息收入僅占2.5%。此外,現貨交易占11.8%,而來自OTC做市商業務的收益占到近半數47.5%。可見,傳統的經紀業務即使在國外也面臨著瓶頸,而OTC業務具有很好的前景。
如今,為控制風險,美國市場的OTC產品有轉向場內市場清算的趨勢,CME的ClearPort便是容納OTC產品的場外交易系統之一。據黃輝介紹,該系統中已包含1500個場外品種,可以為各類產業、機構客戶提供其所需的產品,目前注冊客戶達1.7萬個,日均結算量達70萬手。與此同時,CME ClearPort的產品創新速度非常驚人,每年新增300多種工具,因此美國的產業客戶能夠非常容易地獲得保值工具以及運用這些工具所設計的產品。
如何提高機構投資者比重
雖然美國市場的金融工具讓人目不暇接,但這些工具出現的意義終究是為了使用他的“人”――機構投資者。在美國市場上,各類機構構成專業的投資群體,其龐大的資金量需要有豐富的產品去滿足。
據相關數據,在美國期貨市場的參與者當中,產業投資者數量占到50%左右,CTA、對沖基金和指數基金等投資機構占45%左右,其他占5%左右。
新湖期貨總經理李北新介紹說,CME的客戶服務類別中包括多種機構投資者,有CTA、對沖基金、銀行、期貨公司、自營交易群體、互助基金、捐贈基金、退休基金和現貨商等等,相比之下,國內期貨市場的機構客戶只有基金專戶、私募和現貨商等少數幾種。
廣發期貨總經理肖成認為,在以散戶為主的市場中,政府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會加強對市場的管制。要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大力發展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待投資者結構優化后,監管更有希望走向市場化,使得市場的創新發展真正以需求為導向。“市場的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缺乏投資能力的散戶投資者為代價。”另一位業內人士一語道出市場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在中國市場上,大力發展產業客戶是期貨行業正在努力的方向,各類基金的入市則有待政策的逐步明朗化,其他還有什么有助于改善投資者結構的方式呢?
在施建軍看來,發展CTA是一個不錯的途徑。不過,從美國市場來看,CTA主要并不是由期貨公司直接擔任,而是依靠廣大的社會力量。“美國有1032家CTA,我國可以把有經驗、有能力的期貨人才抽出來做200家,期貨公司也可以同時參、控股多家,如果平均每家有3個億資金,200家CTA就有600億元規模,市場結構馬上就會變化”。
不打無準備之仗
無論是衍生品工具的缺乏還是專業機構投資者的不足,都與市場各方知識結構的欠缺不無關系。正如前述一位期貨公司總經理所說,到了美國才知道期貨只是風險管理工具的很小一部分,而對于其他同樣應用廣泛的衍生品工具,業內了解得還很少。
為什么在芝加哥會集中眾多的交易所和大量相關金融機構,使之成為期貨交易的“圣地”?對于這一問題,南華期貨總經理羅旭峰的看法是,眾多高校的云集,給機構和市場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高校的理論到市場中實踐,市場再反饋到高校,進一步豐富理論,指導思想。國內的金融機構也應與高校展開緊密合作。
業內人士表示,期貨公司自身也不應滿足于現狀,而要主動加強對期貨以外的衍生品工具的研究,具有“起早貪黑”的創業精神和學習精神。沒有殷實的知識儲備,任何新業務都將是空談。
與此同時,在美國,無論是交易所還是相關金融機構,對IT技術都極為重視。羅旭峰介紹說,目前CME集團1800人的IT員工人數占到員工總數的72%,高盛有8000名IT員工,占比達26.7%。“市場創新必須建立在IT創新和進步的基礎上,IT技術的進步反過來也促進了交易所和期貨公司的創新。”羅旭峰認為。
創新意識的產生往往受到競爭壓力的推動。羅旭峰表示,在美國,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推動了交易品種的多樣性和金融工具、交易方式以及理論等的創造,多層次的市場競爭是行業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施建軍也認為,美國市場的監管者在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同樣注重保護競爭。對于國內的交易所,一方面應完成公司制改造,另一方面應對內對外開放,例如允許國外交易所掛盤交易國內市場的品種,同時允許場外市場掛交易所的品種,讓壓力形成競爭的動力。
在期貨公司層面,施建軍認為今后發展的核心將是功能。“如果給我三個平臺,相信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們公司即使在美國也能排在前列”。他所說的三個平臺分別是期貨和現貨結合的平臺、資產管理平臺和境外期貨代理平臺。
最新資訊
- 2024年11月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報名全攻略:費用、流程與電子票據新體驗2024-09-14
- 2024年11月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報名攻略:一鍵解鎖官網報名全流程,助你職場飛躍2024-09-10
- 2024年11月期貨從業考試報名全攻略:搶占先機,直通中國期貨業協會官網2024-09-10
- 2024期貨從業必知!《期貨基礎知識》題型全攻略,助你輕松過關2024-09-03
- 揭秘2024年11月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報名費全攻略,助你輕松備考2024-09-03
- 2024年期貨從業證書報名全攻略:一步不落,直通考場2024-09-01
- 2024年期貨業盛會啟幕!中國期貨業協會官網入口直通11月資格考試報名黃金期2024-08-31
- 2024年期貨從業考試報名繳費全攻略,輕松幾步搞定報名流程2024-08-30
- 2024年11月期貨從業考試報名費揭秘!單科僅65元,報名攻略大放送2024-08-30
- 2024下半年期貨從業資格證考試報名條件、費用一網打盡,助你輕松拿證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