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力阻子女學醫給我們的警示


近六成的醫生明確表示會阻止子女繼續從事醫務行業,部分醫生自己也萌生退意。
由于自己對醫生職業不滿意,進而力阻子女從醫,在一些醫生那里已成為一種理性選擇。“近八成醫生不愿子女學醫”、“近半醫生不愿意繼續從醫”之類的調查結果,此前也曾見諸媒體,對這類調查結果的解讀,與這次輿論對“六成醫生力阻子女學醫”、“部分醫生萌生退意”的解讀也大體相同。究其原因,也不外乎是收入與付出嚴重不符、職業榮譽感降低、工作中存在人身風險等現實問題,讓一些醫生“寒了心”。總體而言,中國醫生的勞動價格長期低于實際價值,這對激發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責任感是十分不利的。
與其他一些職業一樣,醫生最看重并直接影響其從業意愿的因素之一是薪酬待遇。按照人力資本投入與產出對等的原則和勞動者勞動與回報對等的原則,一個人為了當醫生,比社會上多數行業的從業者進行了更高的人力資本投入,在成為醫生之后,又比多數行業的從業者付出了更復雜的勞動,因此,醫生理當比多數行業的從業者獲得更高的報酬。然而在現實中,醫生的收入在社會上并不具有優勢,在有些地方,醫生的收入甚至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在薪酬成為行業社會評價最重要指標之一的當下,不少醫生明確表示“對薪酬不滿意”,有關部門及決策者不但應當予以理解,而且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與反思。
其次,醫生是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這要求醫生應當比其他普通職業具有更高的奉獻精神、職業榮譽和道德自覺。在這里,起關鍵作用的是醫生的自我評價,而醫生的自我評價,一方面取決于其接受醫學教育和從醫以來的職業榮譽感和道德使命感的培養,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社會對醫生行業的評價――如果整個社會充斥著對醫生行業的不信任感、敵對情緒和妖魔化傾向,很難想象醫生能夠長期“忍辱負重”,以最高標準堅持道德自律和職業操守。當前,社會亟須建立對醫生行業的客觀認知和正面評價體系,這對構建正常、和諧的醫患關系尤為重要。
醫生的自我評價和社會對醫生行業的評價存在著相互影響、互為強化的機制,改善醫生的執業環境,提高醫生的職業地位,也有一個“醫生自我改善”和“社會改善”相互影響、互為強化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使醫生能享有與其人力資本投入和所付出勞動相稱的薪酬待遇,公安、衛生行政等職能部門需要加大力量投入,維護醫院診療秩序和公共治安環境,保障醫生的執業權利和人身權利。另一方面,醫生應當堅守職業道德,旗幟鮮明地凸顯奉獻精神,精益求精鉆研業務,不斷提高醫療水平,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才能形成“醫生自我改善”和“社會改善”互為促進、同步提升的良性循環。
“六成醫生力阻子女學醫”警示我們,進一步深化醫改,改善社會對醫務人員的認知,改善醫生的執業環境及生存狀態,已是刻不容緩。
來源: 北京青年報
相關推薦: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