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的中國式難題需要“中國式方法”


特別推薦:醫學課程特惠周活動,網課套餐最低3.8元起(限時一周)
如果把中國夢具體化的話,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看病不再難,不再貴,肯定是夢想之一。而這個夢想,隨著李克強總理近來的一番鏗鏘講話,讓人們看到了實現的曙光。
李克強總理的這番話,是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說出來的。在政府工作報告的醫改部分的結尾處,他說: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醫改,用中國式辦法解決好這個世界性難題。話音剛落,“中國式辦法”這個說法就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
其實,這個說法并非第一次提出來。2012年,時任副總理的李克強在《求是》雜志上撰寫了題為《不斷深化醫改推動建立符合國情惠及全民的醫藥衛生體制》的文章,其中就有“著力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繼續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這樣的表述。盡管是同樣的意思,但不難看出,新近的表述要更加堅定和自信。
回顧醫改的歷史,便會知道,“用中國式辦法解決好世界性難題”,體現了決策層面對醫改認識的不斷深化。
多年來,中國醫改始終在“市場化”與“政府主導”之間徘徊、抉擇,其中的進退得失一言難盡。
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發布,成為第一輪醫改的指導綱領。這輪改革,公立醫院采取了市場導向,擴大醫院自主權,醫院自負盈虧,實行“以藥養醫”的醫院補償政策,使醫院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由于醫院可直接從市場獲得資金和對病人需求作出反應,使醫院在醫改中得到快速發展,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也出現了跨越式的進步。
但是,這輪改革存在明顯不足,突出表現對市場缺乏政府的指導和監管。改革未觸及多年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公立醫院的體制,從而造成一種非公非私,半行政半市場的公立醫院的格局。醫院在“創收”的利益驅使下在逐利的路上越走越遠,導致醫院的公益性喪失。
2009年,為確保社會平等,公共福利,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開始了“摒棄市場化路線、回歸公益性”為宗旨的新一輪醫改,從“強基層、保基本、建機制”入手,基本醫療保障實現了全民覆蓋,醫療衛生成為各級政府重點支持的民生工程,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大幅度增加,28個省份開始了大病醫療保險試點,人民群眾享受到了醫改的實惠,醫改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這輪改革證明,公立醫院的改革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改革所要解決的多年來困擾公立醫院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問題,并以破除“以藥養醫”為突破口,不但沒有實現,相反卻得到了一些有悖改革初衷的結果。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赴六個省市的醫改調研后發現,城市大醫院門庭若市,門診量超萬人的醫院數目大大增加,醫療服務質量與工作效率在政府強力監管下并未能提高。而基層醫療機構雖然人員待遇和設備、硬件得到提升,但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反而下降,不少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十分冷清。一些國家投入的醫療設備如B超,X光機等甚至都未開箱,曠置浪費。基層醫療服務靠單純“收支兩條線”,難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一些醫學院校在與綜合性大學合并成為研究型大學后,難以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適用于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再加上大醫院的“虹吸作用”,導致不少縣醫院的人才隊伍危機,這種情況在西部地區更為嚴重。“病人選醫生”競爭機制到現在變成了“醫生選病人”。
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務人員執業環境持續惡化,尤其觸目驚心。全國多地發生殺醫事件,在廣東潮州,甚至發生發了患者家屬押解醫生游行的事件。
大國醫改的步履,沉重、踉蹌,讓醫改這道世界性難題增添了中國特色的困境。這個中國特色的困境,就是如何為在現有醫療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公立醫院找到合適的位置。
經歷多年的探索、挫折,“中國式辦法”已經清晰,那就是,堅持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政府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提供公共產品的主要載體,應該是公益性而不是盈利性的。在保基本的前提下,非基本醫療主要交給社會去辦,政府對醫療市場進行必要的監管和調節。政府要把資金、財力投向基層,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
顯然,這是一種市場化與政府主導相結合的改革路徑。這一思路,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到2011年底,基本醫保已覆蓋全國13億人口,參保率超過了95%。政府對城鄉居民醫療保障的補助標準逐年提高。在基層普遍建立了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價格全國平均比改革前下降了30%,減輕了老百姓看病的負擔。
然而,雖然成果顯著,但醫改的任務并未結束。在公立醫院,不但“以藥養醫”仍普遍存在,還出現了“以檢查養醫”、“過度治療”的情況,給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即使是公立醫院,資源配置方面也存在著東、西部之間與城鄉之間的巨大落差。一些綜合醫院規模越來越大,而社會與老百姓急需的養老、護理康復、傳染病、精神病等醫療機構則嚴重不足。
事實證明,如何改革公立醫院,是“中國式辦法”繞不開的課題。而改革的關鍵,是如何吸引社會資本,包括國企、民資與外資,參與公立醫院的改制,建立一個多元競爭的醫療保健格局。而“中國式辦法”能否成功則系于李克強總理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宣示的“壯士斷腕的決心”。
編輯推薦:
2014年臨床執業醫師頂級輔導課程(簽訂協議?不過退費?免費重學)
國內獨家揭秘:2013年臨床執業醫師真題解析(免費高清直播公開課)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