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療的一項重要核心策略 優化治療


中華醫學會所屬的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與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聯合推出了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新版《指南》)。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翁心華教授在新版《指南》發布會上強調:“新版《指南》首次引入了優化治療策略,這對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預防耐藥、縮短療程、提高療效和降低醫療費用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抗病毒治療始終是慢性乙肝治療的核心,我國數以百萬計的乙肝患者從中獲益,但目前我國乙肝治療現狀仍不容樂觀。”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指出,自行停藥、間斷服藥或擅自換藥等是我國乙肝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妨礙患者堅持長期治療的兩大因素是患者的經濟負擔和治療不規范。而“優化治療”是在總結國內外大量研究數據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充分考慮了患者的利益和醫生的用藥經驗,符合中國國情。
2009年我國公布的1萬例乙肝患者調研數據顯示:有52%的初治患者自行停藥、間斷服藥或換藥;其中有57%的患者出現乙肝病毒升高、肝功能異常或肝硬化。這些數據反映了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療時的依從性不夠。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感染科主任萬謨彬教授認為,這不僅影響長期抗病毒治療的效果,加速耐藥,還可能引起病情惡化等嚴重后果。
對此,新版《指南》強調:以不同人群治療前的病毒水平進行分類,定期監測,根據應答情況決定是否調整治療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優化治療策略的另一個重點就是以綜合考慮療效、安全性和花費來選藥,其中治療花費是影響長期治療的硬指標。”萬謨彬教授指出,我國是乙肝大國,有2000萬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治療,其中80%的乙肝患者月收入不到3000元,自費患者占54%。如果不充分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那么,低收入患者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患者將難以堅持治療。因此,選擇能長期負擔的藥物十分重要。新版《指南》首次引入優化治療策略,就是要讓廣大乙肝患者能在減少花費的同時堅持抗病毒治療,取得最佳療效。
新版《指南》還針對不同乙肝人群給出了相應的治療原則,即遵循療效、安全性、費用三位一體的優化治療策略,這也是乙肝治療的一項重要的核心策略。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