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繼承和發展:少年信中醫則國信中醫


前不久,本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一篇題為《北大有個中醫學社》的文章,介紹了北京大學有一個1000多人的群體,熱愛中醫,研習經典,跟師臨床。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2005年6月份,一個在北大物理系讀博士的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明天晚上北大有個中醫講座,要不要過來聽聽,出于職業敏感性,我欣然答應。記得當時聽的人并不多,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次講座居然請的是陸廣莘(陸老是目前正在公示的30位“國醫大師”之一),陸老充滿激情的演講讓在座的每一位聽眾深深震撼,演講結束后很多同學圍上去向陸老提問。
無獨有偶,清華水木社區有一個中醫版面,內容也很豐富,有尋醫問藥的,有理論探討的,有經驗交流的。有一次,有人咨詢北京地區有哪些比較好的中醫醫院,我提供了一些線索,得到網友的感謝。
最近我收到一本書,書名叫《古代的中醫》,作者是一位年輕的中醫博士。據該書責編介紹,作者原想寫一個講稿,一邊寫,一邊貼到了天涯社區的煮酒論史板塊,沒想到受到網友歡迎,大家熱情地在他的帖子里討論中醫,于是他就一路寫下來,最后達到幾十萬字。目前點擊率已近百萬,責編在網絡上發現了這個帖子,于是編輯成書。
這幾件事似乎沒有什么聯系,其實不然,在北大清華這樣的全國著名高等學府,在水木社區和天涯社區這樣影響力很大,尤其是年輕人都熱衷瀏覽的網站上,我們看到了中醫的身影,看到了中醫對年輕人的影響。
中醫藥不僅要強調自身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大眾的傳播,尤其是要提高年輕人對中醫文化的認同感。只有這樣,中醫藥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土壤和根基。陸老2005年去北大辦講座,盡管聽眾不多,但是陸老熱情不減,我想,大概是陸老對年輕人寄予厚望的原因吧,希望像陸老這樣的中醫人更多一些,不以善小而不為。事實也證明,經過幾年的發展,這樣一個熱愛中醫的年輕群體越來越壯大。
中醫藥千年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近現代的一二百年以來,中醫藥經歷了巨大的磨難,前幾年,甚至出現所謂“取消中醫”論調。反思歷史,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知到,只有讓年輕一代更多地了解中醫,信任中醫,熱愛中醫,形成良好的文化認同,進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學中醫、用中醫的氛圍,中醫方能長盛不衰。
據說,有些地區已經開始著手在中小學課本中加入中醫藥的內容,這是欣喜的事情。套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的那句“少年強則國強”結文――少年信中醫,則國信中醫。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