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助理醫師復習資料-腸易激綜合征診斷鑒別


腸易激綜合征診斷鑒別
IBS(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往往是憑患者自己的訴說進行診斷,醫生檢查常查不出什么病來。患者就診時常訴說腹痛、腹脹、便秘、腹瀉、黏液便等癥狀。但腹痛的感覺因人而異,有些人覺得嚴重,但同樣的癥狀換作別人可能又沒當回事。如果醫生問腹痛或腹部不適的具體部位,很多人也常說不清楚,一會這里,一會那里,部位不定,但多數人認為是下腹和左下腹為多。且這種不適多于排便、排氣后緩解。腹瀉常為少量稀散不成形便,可有排便較急迫或排便不盡感。糞便多帶有白色黏液,象鼻涕樣,一般并無膿血。部分患者一會腹瀉,一會便秘,糞便有時干結,可呈羊糞狀,有時稀便。多數人伴有明顯的失眠、焦慮、抑郁等神經精神癥狀。醫生在檢查時摸肚子,常發現不了什么問題,有時左下腹可觸及痙攣的腸管,有壓痛。抽血化驗也基本正常。
既然這種病檢查時一般查不出什么器質性的病變,為什么看病時醫生還要建議患者做這樣或那樣的檢查呢,這是因為IBS是功能性的疾病,但一些胃腸道的腫瘤、炎癥等器質性的病變也會出現類似的癥狀,因此醫生需要排除這些器質性的疾病才能診斷IBS,特別是患者同時有便血、貧血、體重減輕、腹部包塊、結直腸癌家族史或年齡在40歲以上從未做過什么體檢的患者。醫生建議的檢查可能會因人而異,最常見的包括糞潛血試驗、血常規、血生化、血沉、C反應蛋白、腫瘤標志物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腹部B超或CT檢查、結腸鏡或鋇灌腸檢查、小腸鏡或膠囊內鏡檢查等。
醫生診斷IBS主要根據患者的慢性病史,最近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出現腹痛或腹部不適,且這種不適多可在排便后癥狀緩解。根據其是否有排便頻率改變(每日次數多或少)或大便性狀改變(大便干結、稀便等)分為不同類型,如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根據不同類型,醫生用藥會不一樣。
最新資訊
- 2024年臨床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答題模板2024-05-26
- 2024年臨床助理醫師備考筆記--運動系統(下肢骨折)2024-05-05
- 2024年臨床助理醫師備考筆記--運動系統(脊柱和骨盆骨折)2024-05-03
- 2024年臨床助理醫師備考筆記--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的概述2024-04-25
- 2024年臨床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必背考點:氣胸2024-03-19
- 2024年臨床助理醫師大綱有變,怎么應對?臨床思維訓練營課程免費助力2024-02-20
- 考生必看:2024年臨床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發布2024-02-04
- 好消息!2024年臨床助理醫師思維能力測評系統上線了!速來體驗!2023-12-26
- 2022年臨床助理醫師練習題(2)2022-01-27
- 2022年臨床助理醫師練習題(1)20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