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口腔執業醫師備考資料(齲齒的臨床表現)
更新時間:2019-10-11 17:05:52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
收藏
口腔執業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許多考生已經進入了2020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備考狀態。關于“齲齒的臨床表現”也是考生們想要了解的內容,所以小編為了幫助大家抓住口腔執業醫師考試的考試重點,掌握考試方法,搜集整理以下相關備考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備考2020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
關于“齲齒的臨床表現”,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以下相關內容:
齲齒最容易發生在磨牙和雙尖牙的咬面小窩、裂溝中,以及相鄰牙齒的接觸面。前者稱為窩溝齲,后者稱為鄰面齲。兒童發生在牙頸部的齲齒極少,只在嚴重營養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體質極度虛弱時才可見到。根據齲齒破壞的程度,臨床可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
1.淺齲:
齲蝕破壞只在釉質內,初期齲齒的臨床表現為釉質出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表面粗糙。繼而形成表面破壞。鄰面齲開始發生在接觸面下方,窩溝齲則多開始在溝內,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發生在窩溝口時才可以看到,但兒童牙齒窩溝口處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著,醫師檢查不仔細也會誤診或漏診。淺齲沒有自覺癥狀。
2.中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形成牙本質淺層齲洞。病兒對冷水、冷氣或甜、酸食物會感到牙齒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癥狀立即消失。這是在為牙本質對刺激感覺過敏的緣故。中齲及時得到治療效果良好。
3.深齲:
齲蝕已達到牙本質深層,接近牙髓,或已影響牙髓。患兒對冷、熱、酸、甜都有痛感,特別對熱敏感,一敗涂地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續一定時間才逐漸消失。這時多數需要作牙髓治療以保存牙齒。
深齲未經治療,則牙髓繼發感染或牙髓壞死。細菌可以通過牙根達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圍炎癥。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壞或只留殘根時,應將其拔除。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2020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齲齒的臨床表現”的相關內容,各位考生需要盡快投入到復習狀態中,做好復習筆記,掌握復習方法,鞏固已學知識,認真備考2020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預祝大家考試成功!更多信息了解,請關注環球網校。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4年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發布2024-02-06
- 2023年口腔執業醫師綜合筆試精選模擬試題(11月1日)2022-11-01
- 2023年口腔執業醫師精選模擬試題節選2022-10-18
- 2022年口腔執業醫師備考知識點: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2022-03-23
- 2022年口腔執業醫師技能考試:松動度檢查要點精講及答題模板2022-03-16
- 2022年口腔執業醫師備考知識點:簡化口腔衛生指數2022-03-03
- 2022年口腔執業醫師精選考點:牙周病的三級預防2022-03-01
- 2022年口腔執業醫師高頻考點:尋找根管口的八種方法2022-02-28
- 2022年口腔執業醫師備考資料:牙膏的基本成分2022-02-28
- 2022年口腔執業醫師考點:運動和語言發育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