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口腔助理醫師備考資料(口腔血管瘤如何分類?)


各位考生可以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取2020年口腔助理醫師考試報名、成績查詢等相關考試動態。
關于“口腔血管瘤如何分類?”的內容,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
口腔是血管瘤好發部位,口腔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前3種類型臨床上常見的口腔血管瘤,而蔓狀血管瘤,臨床上少見。
(一)毛細血管瘤
血管瘤是由大量毛細血管在粘膜層增生而形成,表現為頰部粘膜呈紅色或紫紅色圓形斑塊,與口腔粘膜表面持平或稍高出粘膜,壓之退色,邊界清楚。常因咀嚼食物時擦傷粘膜引起出血。深層組織亦可發生毛細血管瘤,如咬肌、腮腺。其邊界不清楚,表面皮膚顏色正常,觸診堅硬,不可壓縮,穿刺可以抽出少量血液。咬肌毛細血管瘤,在上下頜用力咬緊時腫物隆起,放松后消失。
(二)海綿狀血管瘤
是常見的口腔血管瘤,由多數毛細血管及血竇所組成。血竇大小、形態不一,竇內靜脈彼此相通,如海綿結構,內襯有內皮細胞,有時竇內有血栓,經鈣鹽沉積形成靜脈結石。發生于口腔粘膜下及皮下,可侵犯鄰近周圍組織侵入肌肉,皮下組織腫瘤向口腔和面部突出,腫瘤增大使面部發生畸形影響進食,有時咀嚼時咬破血管瘤處粘膜引起出血。海綿狀血管瘤多為單發,也可多發,如病變深時口腔粘膜顏色正常,如病變在粘膜下淺層時粘膜呈紫藍色,捫之柔欽有壓縮性,壓迫時可縮小,當壓力解除后,種塊迅速恢復正常。腫瘤周圍界限不清,多數無包膜。
(三)混合型血管瘤
具有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病理和臨床特點,表現頰部粘膜呈紅色或紫紅色,卵圓形斑塊高出粘膜表面,呈小丘狀或結節狀隆起,質軟壓之縮小,腫塊界限不清,由于頰部腫瘤影響咀嚼,常被自己咬破淺層毛細血管瘤,引起出血。
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小編為大家分享的2020年口腔助理醫師備考資料“口腔血管瘤如何分類?”的相關內容,希望各位考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調整備考心態,保持備考狀態,持之以恒,繼續努力,小編也預祝大家2020年口腔助理醫師考試成功!更多考試動態了解,請持續關注環球網校。
最新資訊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備考知識點:創口分類2022-03-23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技能考試考點:松動度檢查要點精講2022-03-16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備考資料:診斷公式匯總2022-03-08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備考知識點:齲病的三級預防2022-03-04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備考點:可信區間2022-02-28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考點:口腔預防醫學的基本要素2022-02-14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高頻考點:牙骨質齲2022-02-07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備考知識點:齲洞2022-01-28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考點:氟牙癥光鏡觀察2022-01-25
- 2022年口腔助理醫師考點分享:成釉細胞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