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師資格小學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1(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
2.A
【解析】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3.A
【解析】自我意識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
4.B
【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經推孟修訂的《斯坦福―比納量表》。
5.A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將學習分為五種類型。
6.C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動機的定義。
7.A
【解析】把個人學習與社會主義事業相聯系,為未來參加祖國建設做出貢獻而學習的動機屬于間接的遠景性動機。
8.C
【解析】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個階段。
9.C
【解析】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表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D
【解析】學校情境中的問題解決主要是通過遷移實現的。
11.A
【解析】真正的創造是指產生了具有人類歷史首創性成品的活動。
12.B
【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因此,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13.C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14.D
【解析】在技能形成的練習過程中,其進步情況用練習藍線(學習電碼的練習曲線)表示。
15.A
【解析】略。
16.D
【解析】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師威信的重要來源。
17.A
【解析】略。
18.B
【解析】案卷分析是一種常用的評價策略,其內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標準收集起來的學生認知活動的成果。
19.B
【解析】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性,即某一測驗在多次施測后所得到的分數的穩定、一致程度。
20.D
【解析】心理學上,效度可分為效標關聯效度、預測效度、構想效度和內容效度等。其中,測驗題目對預測的內容或行為范圍取樣的適宜性程度,被稱為內容效度。
二、多項選擇題
1.ABDE
【解析】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
2.ABCD
【解析】布魯納在1994年美國教育研究會的特邀專題報告中,精辟地總結了教育心理學十幾年來的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主動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會文化研究。
3.ACD
【解析】前運算階段(2~7歲)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有如下主要特征:(1)單維思維;(2)思維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
4.ABC
【解析】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一是認識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5.ABD
【解析】見教材關于學習的心理實質的論述。
6.ABDE
【解析】學生學習不但要掌握知識、技能還要發展智能、培養行為習慣以及修養道德品質和促進人格的發展。
7.ABC
【解析】動機一般具有以下三種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強化功能。
8.ABD
【解析】學習需要的主觀體驗形式包括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信念等。
9.AC
【解析】創造態度和創造能力是個體創造性的兩個主要標志。
10.ABCDE
【解析】所謂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故以上選項均為模象直觀。
三、填空題
1.心理規律2.小學兒童發展 教育 各種心理現象 發展變化
3.社會自我 心理自我4.認知過程5.替代性強化6.倒U型7.中等
8.前面幾排 中間幾列9.按功能安排課堂空間10.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作用
四、名詞解釋
1.定型的期望:人們對教師在學校情境中執行任務往往有一種比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師的外貌談吐并不符合這種固定的看法,人們還是會按照這種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釋教師們的行為。
2.個別化教學:讓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
3.形成性評價: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般是由學生完成一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測驗,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憑教師的平常觀察記錄或與學生的面談。
4.標準參照評價:是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這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并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人們在學習、閱讀時常常使用各種不同的策略,學習策略的價值依賴于其具體情況和使用。在進行學習的訓練時,不管教什么策略、怎么教這些策略,都可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則:(1)主體性原則。(2)內化性原則。(3)特定性原則。(4)生成性原則。(5)有效的監控原則。
2.【答案要點】
(1)統籌安排學習時間。(2)高效利用最佳時間。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生物鐘安排學習活動;其次,要根據一周內學習效率的變化安排學習活動;再次,要根據一天內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此外,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曲線安排學習活動。
3.【答案要點】
研究表明,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其基本關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3)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關系表明,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卻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4.【答案要點】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認為解決問題和創造過程分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即收集信息,辨明問題的特點,多方聯想,發現解決問題的頭緒和線索。
(2)孕育階段: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以后,如果問題并不復雜,可能很快找到解決辦法,如果問題比較復雜,則需要或長或短的醞釀時間。
(3)明朗階段:問題解決處于醞釀之中,可能因無意中遇到的某種情境的啟示,使問題解決辦法突然明朗起來,這又叫“原型啟發”。
(4)驗證階段:明朗之后的解決辦法,不一定都是正確而有效的,尚需經過實踐的檢驗,這是付諸行為操作的最后階段。
六、論述題
【答案要點】
(1)深度加工材料
所謂深度加工,是指通過要學習的新材料增加相關的信息來達到對新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人們在獲取信息時對它進行深度加工,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有效運用記憶術
記憶術是運用聯想的方法對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些人為意義,以促進知識保持的策略。記憶術有:尋找記憶材料的規律,做一定的歸類和整理,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記憶,將零散的材料用一定的方法串聯起來,展開想象等。
(3)進行組塊化編碼
所謂組塊,指在信息編碼過程中,利用貯存在長時記憶系統中的知識經驗對進入到短時記憶系統中的信息加以組織,使之成為人所熟悉的有意義的較大單位的過程。組塊可以是一個字母、一個數字、一個單詞、一個詞組甚至一個句子,組塊的方式主要依賴于人的過去的知識經驗。
(4)適當過度學習
所謂過度學習,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后的附加學習。
(5)合理進行復習
首先,及時復習。即根據遺忘曲線的原理,在所學習的知識大面積遺忘之前進行復習;
其次,分散復習優于集中復習。如把一個材料分成若干小塊材料;
再次,反復閱讀與嘗試背誦相結合,如適當地考一考自己;
最后,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如讀、聽、說、寫等綜合進行。
最新資訊
- 來練手!25下幼兒教師資格證筆試綜合素質文化素養3類經典考題,做完漲分2025-08-22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練習題真題2025-08-20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2025-08-19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一日一練(8月14日)2025-08-14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2025-08-05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練習(含答案及解析)2025-08-04
- 筆試備考,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練習2025-07-30
- 打卡!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每日一練2025-07-30
- 2025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模擬題每日一練2025-07-28
- 2025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型(保教知識與能力),快來做題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