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師資格 > 教師資格考試技巧 > 202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高頻考點

202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高頻考點

更新時間:2023-02-03 08:50:01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426收藏42

教師資格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23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時間越來越近,小編整理了一些科目二考試內容的高頻考點,下面,由環球網校小編分享相關內容。

2023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時間越來越近,小編整理了一些科目二考試內容的高頻考點,下面,由環球網校小編分享相關內容。

2023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時間:3月11日,若擔心錯過筆試時間可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屆時我們會短信提醒大家,請及時預約。考前,考生需要打印好考試準考證。點擊查看>>各省2023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準考證打印時間匯總

科目二高頻考點:

教育基礎知識

1. 《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學記》教育原則: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而施、長善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不躐等、藏息相輔等。

3. 蘇格拉底在教育理論上的最大貢獻是“產婆術”。

4. 柏拉圖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

5.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

6. 昆體良是西方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辯術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出來。康德最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被稱為“教育學之父”,其著作《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形成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最主要的教育觀點是:“泛智”教育,提出教育應適應自然的思想首次從理論上論述班級授課制。

9. 盧梭是法國教育家,代表作《愛彌兒》提出自然主義教育,兒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學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與葛篤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倡導自然主義教育,提倡情感教育、愛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國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話》,提出“紳士教育”和“白板說”。

12. 第斯多惠是德國教育家,被稱為“德國教師的教師”,代表作《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13. 斯賓塞是英國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代表作《教學論》,提出“教育是為幸福生活做準備”。

14. 烏申斯基是蘇聯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對象》,將教育學稱作藝術。

15.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學》標志著規范教育學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則(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學法(明了、聯想、系統、方法),提倡傳統教育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16. 美國教育家杜威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主張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主張教育無目的論,倡導“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和“在做中學”。

17. 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18. 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則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19. 當代教育學理論新發展,主要包括布魯姆的教學目標理論,布魯納的“結構教學論”,贊可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論”,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教育思想”。

20. 我國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張“五育并舉”、“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鄉村教育運動先驅梁漱溟。

課程

21.課程的類型:根據課程性質分類,課程可以分為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

22. 根據課程修習分類,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23. 根據課程管理分類,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24. 根據課程形態分類,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25.中小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三個層次:課程計劃(國家開設哪些學科)、課程標準(教科書編寫和教師教學的依據)、教材(教科書的編寫形式包括直線式和螺旋式)。

教學

26. 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27.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包括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課后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試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

28.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最常用)、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實踐活動法、發現法、情境教學法、欣賞教學法。

29. 教學原則包括: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量力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

學生認知過程

30.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31. 知覺是指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32. 感受性與感覺閾限呈反比關系。

學生發展心理

33.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34. 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觀提出教育與發展的關系要注意:“最近發展區”、“教學走在發展前面”、“學習的最佳期限”。

35.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

36. 性格的結構特征包括: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理智特征。

37. 自我調控系統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

38.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學校教育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39. 埃里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學前期(3~6歲)的主要危機是主動感對內疚感,學齡期(6~12歲)的主要危機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青春期(12~18歲)的主要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40.中學生障礙性心理問題包括:抑郁癥、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網絡成癮、神經衰弱癥、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德育

41.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四種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

42. 品德形成的一般過程是:依從、認同、內化。

43. 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44.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想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45. 德育原則包括:方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知行統一原則、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更多內容點擊>>《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免費領取

友情提示:以上內容是教師資格頻道為您整理的《202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高頻考點》,點擊下方“免費下載”按鈕,免費領取教師資格考試真題、模擬試題以及其它精華復習資料,助力考生備考教師資格考試。

分享到: 編輯:文文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教師資格資格查詢

教師資格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教師資格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