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真題及答案:高中生物(網友版)


編輯推薦:環球網校考后發布: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各科目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成績查詢時間:2020年12月10日,考生“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即可免費收到各省教師資格證考試成績查詢時間等考試信息的短信提醒。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真題及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表現在( )。
A.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質分子是運動的
B.磷脂分子是流動的,蛋白質分子是不流動的
C.磷脂分子不流動,蛋白質分子是流動的
D.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是不流動的,流動性由抗原決定簇決定
2.細胞色素C是一種含血紅素的蛋白質,溶于水呈紅色,不能透過半透膜。在圖一所示的U形管中,中部d處裝有半透膜,在a側加入細胞色素C的水溶液,b側加入清水,并使a、b兩側溶液高度一致,經過一段時間后,實驗結果將是( )。

A.a液面低于b液面,b側為紅色
B.a液面高于b液面,b側為無色
C.a、b兩側液面高度一致,b側為無色
D.a、b兩側液面高度一致,b側為紅色
3.貓科動物有高度特化的尿標志信息,動物通過感知前獸留下的痕跡,來避免與棲息于此的“對手”遭遇。下列動物行為所依賴的信息類型與上述不同的是( )。
A.候鳥的長途遷徙行為
B.雄性動物的領域標記行為
C.雌性昆蟲釋放此外激素吸引雄性
D.雄鼠的氣味使幼鼠的性成熟提前
4.關于大豆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物質與能量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機物的種類不斷減少
B.種子所含有的能量不斷增加
C.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升高
D.種子鮮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機物含量在增加
5.圖乙為發生在哺乳動物消化道內的某項化學反應的示意圖。圖中的Y最可能表示的是( )。

A.RNA B.淀粉
C.脂肪酶 D.麥芽糖酶
6.擬南芥、果蠅、秀麗桿線蟲、馬蛔蟲等是常用的實驗生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擬南芥是自花傳粉植物,易獲得突變株
B.果蠅有三對足、兩對翅,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發育
C.擬南芥、果蠅等因為基因組小,因此經常作為遺傳學的常模實驗生物
D.秀麗桿線蟲和馬蛔蟲是線形動物,由結構相似的體節構成。
7.關于植物激素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乙烯可用于水果保鮮
B.細胞分裂素能促進細胞分裂
C.赤霉素能解除種子的休眠
D.生長素能保花保果也能疏花疏果
8.生物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棕猴(Bb)個體隨機交配,子代中出現一些白猴,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B.雌雄異株的植物進行異花授粉,兩次套袋,一次是去雄,一次是授粉結束后
C.純合甜玉米與純合非甜玉米間行種植,由親代植株結的籽粒判斷性狀的顯隱性
D.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子代中既有高莖又有矮莖,是基因自由組合的結果。
9.關于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NADPH是在葉綠體基質中形成的
B.ATP的合成是在類囊體薄膜上
C.所有的光合色素都能轉化光能
D.如果溫度為0℃,則光合作用停止
10.現在人類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讓乳腺生物反應器合成和分泌抗體,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獲得乳腺生物反應器的理論基礎是基因重組
B.(缺少該選項)
C.受精卵個體比較大,是基因工程的首選細胞,但使用前要進行性別鑒定
D.乳腺生物反應器合成和分泌抗體的過程不需要細胞器的參與
11.下列關于生物現象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玉米有缺粒,是因為傳粉不足
B.有些黃瓜只開花不結果,是因為只有雄花沒有沒有沒有雌花
C.蕨類比苔蘚要高大,是因為生活在陸地上
D.白蘿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顏色不同,是因為光照引起的。
12.有性生殖生物進化的速度要快。原因是( )。
A.繁殖速度快
B.產生的后代數量多
C.后代具有更加穩定的遺傳性
D.后代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和變異性
13.關于種群和群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某群落中生物的數量就是分布多
B.種群數量只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年齡組成也能影響這個種群的數量
D.在某片林區發生火災以后,長出植物是屬于初生演替
14.2016年時候獲得諾貝爾獎的一個日本的生物學家叫大隅良典。他研究出來的細胞自噬原理就是細胞內的一些膜,會把細胞質給吞噬。吞噬以后,然后經溶酶體處理( )。
A.自噬體和溶酶體的功能是一樣的
B.通過這個細胞自噬能夠去加快廢舊細胞器的處理速度
C.膜吞噬細胞質有特異性
D.細胞自噬的機制發生問題以后,細胞內的能量轉化的效率會提高
15.下圖為洋蔥鱗片葉細胞實驗在顯微鏡下觀察得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區域的空間大小是和C的選擇透過性有關
B.M的顏色加深是和這個原生質層的半透性有關
C.C指的是細胞壁,M指的是細胞質,N指的是細胞液
D.用根尖的分生區,也能代替這個來做這個實驗
16.神經遞質乙酰膽堿合成與釋放不正確的( )。

A.能夠循環使用的是C
B.如果D酶由于某種原因失效,那么下個神經元依然可以正常興奮
C.除了乙酰膽堿外,去甲狀腺激素和一氧化碳也能做神經遞質
D.當興奮傳到神經末梢的時候,突觸小泡里面的乙酰膽堿經過胞吐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17.關于動物細胞工程敘述正確的是( )。
A.試管動物所用的技術是核移植技術
B.在細胞傳代過程中,細胞可能會發生突變,產生不死性
C.在傳代過程中,分散細胞需要用胃蛋白酶進行消化
D.在動物細胞融合和植物細胞雜交,形成的細胞篩選的方法一樣
18.南極冰藻是南極中一種復雜的藻類植物,磷蝦以南極冰藻為食,企鵝以磷蝦為食,而磷蝦下降了8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南極冰藻組成了一個種群
B.企鵝的種群密度不會隨著磷蝦的種群密度的下降而下降
C.南極冰藻、磷蝦、企鵝和其他生物組成了群落
D.南極生態系統中全部的能量都來自南極冰藻所固定的全部的太陽能
19.關于制作酸奶敘述正確的是( )。
A.制作酸奶需要酵母菌
B.在發酵過程需要通入氧氣
C.酸奶的酸味來源于乳酸
D.將牛奶煮沸后立即加入酸奶發酵的菌種
20.不需要無菌操作的是( )。
A.接種
B.稀釋涂布
C.倒平板
D.配置培養基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26.植物的根既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圖6中①②③④依次對應圖5中________,圖6曲線體現了生長素作用的________。
(2)主要由根尖產生并且與生長素和赤霉素等有協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干旱會導致植物體內生長素、赤霉素等明顯減少,脫落酸和________含量大量增加,從而抑制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促進葉片等器官________過程。
27.研究發現某種蛙皮膚顏色由顏色顆粒決定,并做了如下實驗:
(1)暗色蛙放在明亮處,亮色蛙放在暗處
現象:暗色蛙皮膚變亮,亮色蛙皮膚變暗
(2)兩種蛙蒙上眼睛,隨即放在明亮處和暗處
現象:都變暗
(3)切除暗色蛙的垂體,放在明亮或暗處
現象:膚色變亮且一直保持
(4)給亮色蛙注射某種激素,放在亮處
現象:膚色變暗,不久后恢復
提問:(1)蛙的膚色變化受________控制,是長期________的結果。
(2)研究人員進行實驗時,需要控制________環境因素;實驗表明膚色受________調節。
(3)研究發現蛙的皮膚與下層組織之間疏松,且存在多條血管,說明了皮膚的________功能。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28.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改進實驗:①市場活性干酵母進行復水活化替換新鮮酵母;②用500ml的厚玻璃瓶和鋼管替換錐形瓶和玻璃管,用帶活塞的橡皮塞替換原來的橡皮塞;③放置澄清石灰水的500ml錐形瓶替換成50ml錐形瓶;④可以調節供氧速度的自動化儀器泵入氧氣替換氣球供氧;⑤對于酸性重鉻酸鉀溶液,老師采用學生實驗替代了演示實驗,對于學生實驗部分,采用了學生聞一聞是否產生酒精氣味來進行。請根據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分析材料中教師進行實驗改進的具體措施及其意義;
(2)結合材料分析中學生物實驗一般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29.教師提問反射弧的定義,學生能夠準確回答,教師繼續提問: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是什么?此時學生回答神經中樞是大腦和脊髓,教師繼續追問大腦和脊髓都是它的神經中樞嗎?帶領學生回憶初中內容……,同時教師讓學生畫了膝跳反射示意圖。
(1)根據材料中圖2所示的學生繪制反射弧示意圖,分析學生存在的錯誤概念。
(2)結合本材料分析概念轉變的一般策略。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30.某版本高中生物學教材中,“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的部分內容如下: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19世紀末,達爾文(C.Darwin,1809-1882)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并設計了實驗探究其中的原因,實驗發現,在受到單側光照射時,金絲雀虉草的胚芽鞘會向光彎曲生長,如果去掉胚芽鞘的尖端或用錫箔紙把尖端罩上,則不發生彎曲。如果罩上尖端下面的一段,那么胚芽鞘則會向光源生長,達爾文根據實驗提出: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就向下面的伸長區傳遞某種“刺激”,使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使得胚芽鞘出現向光彎曲生長。
(1)根據上述材料設計并繪制達爾文的實驗示意圖。(10分)
(2)設計使用上述示意圖的教學過程。(20分)
友情提示:答案及解析請見下一頁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2.【答案】D。解析:有性生殖生物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由于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以及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形成多種多樣的配子,在受精過程中,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因此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體組成多種多樣,使后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和生活力,D正確。
【知識點】遺傳與進化—遺傳的細胞基礎—減數分裂;遺傳與進化—遺傳的細胞基礎—受精作用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26.【答案】(1)D、A、C、B 兩重性
(2)細胞分裂素
(3)乙烯 衰老和脫落
27.【答案】(1)基因 自然選擇
(2)光 神經—體液
(3)呼吸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28.【參考答案】
(1)①教師用市場的活性酵母菌替換成原來的新鮮酵母菌,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縮短實驗時間,避免實驗時間過長,不利于課堂教學實驗的開展;
②教師用500毫升的厚玻璃瓶和鋼管代替了錐形瓶和玻璃管,并用帶活塞的橡皮塞代替了原來的橡皮塞,這樣做的好處是玻璃瓶和鋼管的密封性更好,防止細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帶活塞的橡皮塞更加方便操作;
③采用250ml的錐形瓶放置澄清的石灰水方便玻璃管伸入液面以下,可以使反應結果更加明顯;
④用專門的儀器來代替原來的氣球,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好的能夠通氧,確保氧氣的供應,降低實驗操作難度,提高實驗成功率,同時價格方面也不會很高。
⑤利用學生聞一聞的方式來代替重鉻酸鉀溶液檢測酒精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官,對實驗結果印象更加深刻,并且提升學生靈活進行實驗的意識。
(2)中學生物實驗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①簡便性原則,比如實驗材料方面,盡可能選用方便易得,方便實驗操作得材料。材料中的教師就是很好地替換了相應的材料和儀器使得實驗有序合理的開展;
②可行性原則,既要考慮時間也要考慮可操作性。材料中教師采用儀器泵通氧,既可行又使得實驗更好的開展;
③對照性原則,材料中采用的裝置很好的將有氧和無氧兩種方式進行對照,便于觀察;
④安全性原則,在中學生物實驗中,要確保實驗的安全性,材料中教師的所有操作都是在安全范圍內進行的,試劑的選用,儀器的操作等都遵循了實驗的安全性原則。
29.【參考答案】
(1)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根據該學生繪制的示意圖發現,該反射為膝跳反射,缺少反射弧中的神經中樞,并且膝跳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神經中樞在脊髓,不在大腦。另外,示意圖中感受器和效應器標注錯誤。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髕骨下面的韌帶,效應器位于伸肌。
(2)概念轉變,就是認知沖突的引發和解決的過程,是個體原有的某種知識經驗由于受到與此不一致的新經驗的影響而發生的重大改變。引發認知沖突是促使學生實現概念轉變學習的契機和動力。教學中一般采用以下兩種策略來引發認知沖突。
①通過特殊文本產生認知沖突。一種是批駁性文本,也就是直接呈示學生的錯誤觀念,然后予以批駁,接著再呈現正常的科學觀念。另一種是非批駁性文本。在這種文本中,首先呈示與錯誤觀念無直接關系的新現象、新事實,以此來激活學生頭腦中與新信息相關的原有的錯誤觀念,進而促使學生對原有的錯誤觀念與新信息之間的異同點作出比較,由此引發認知沖突。
②通過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討論與對話引發認知沖突。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具有社會性,即通過社會性相互作用可以加速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種社會建構中,認知沖突是由他人的不同觀點引發的。對于每個學習者來說,由于對問題的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不同,對事物的理解都會受到自身條件、認知水平的局限,尤其會受到原有認知結構的影響。因此,對同一問題的認識往往會因人而異,有的較全面,有的較片面,有的較深刻,有的則完全錯誤。這樣,學習者之間就會產生不同觀點的對立、交鋒,從而引發學習者的認知沖突。
總之,只有通過這種認知沖突,學習者才易于接受新的、正確的科學觀念,實現錯誤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30.【參考答案】
(2)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展示春天杏花開放的圖片,朗誦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隨后提出問題:1.可能是哪種環境刺激引發了杏樹生長方向的改變?這種變化有什么意義呢?2.這種生長方向的改變,是發生在植物幼嫩部分還是成熟部分呢?從生活中常見現象出發,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出課題。
二、新課教學
首先,教師多媒體展示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下部圖片,引導學生認識胚芽鞘的結構。
然后,教師展示達爾文實驗的示意圖,解釋錫箔紙的作用(不透光),簡單介紹實驗過程。
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該實驗中所涉及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現象分別是什么?
(實驗條件有:單側光、胚芽鞘、胚芽鞘尖端與錫箔罩、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與錫箔罩;實驗現象:①完整的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朝向光源彎曲;②去掉尖端后單側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③用錫箔罩住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長;④錫箔罩住尖端下部,單側光照射,尖端下部朝向光源生長。)
(2)為什么要分別遮蓋胚芽鞘頂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哪一個部分?感受單側光刺激的又是哪一個部分?
(分別遮蓋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觀察某一部分不受單側光刺激時,胚芽鞘的反應,從而確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尖端下面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尖端。)
(3)你怎么解釋這一結果?
(這說明是胚芽鞘尖端接受單側光照射后,產生某種“影響”傳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彎曲生長。)
最后,教師通過傾聽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引導學生做出實驗推測:植物的向光彎曲生長是因為單側光照射胚芽鞘,能使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刺激,并傳到下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從而出現向光彎曲生長。)
通過以問題為中心,以思維訓練為基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也能夠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與歸納的能力。
三、鞏固提升
利用本節課的知識,解決導入中遇到的問題。
四、小結要點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所學知識點,教師進行補充完善。
五、布置作業
課后思考:(1)課后查閱資料,思考:如何去證明這種刺激從尖端傳遞到下部的呢?
(2)通過對達爾文實驗的學習,你對于生物科學探究有什么樣的感悟呢?
以上內容是:2020年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真題及答案:高中生物(網友版),小編會在考試結束后將整理完整的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各科目真題及答案解析打包上傳到資料下載頁,考生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2020下教師資格筆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完整版),更多備考資料持續更新中。
最新資訊
- 2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一二真題答案下載地址,11月7日開始查成績2025-09-1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真題在哪里下載?查分時間是哪天?2025-09-19
- 11月7日起查分,25年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考試真題下載地址2025-09-19
- 2025年幼兒教資真題及答案更新,11月7日查分2025-09-18
- 25年下半年教資考試真題在哪里找?什么時候查分?2025-09-18
- 25下半年幼兒園綜合素質教師資格證真題解析已更新,11月7日查分2025-09-1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試真題及答案已整理完整版,查分時間已定,速看2025-09-18
- 25下半年小學教資綜合素質考試真題整理更新,記得11月7日查分2025-09-18
- 25下半年筆試結束已更新教師資格證科目一科目二真題,記得查分2025-09-18
- 25下半年筆試結束,中級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真題整理更新,成績11月7日開始查詢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