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高中語文教師資格面試真題第4批


【摘要】小編給大家帶來2017下半年高中語文教師資格面試真題第4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歸園田居(其一)》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曾飲酒而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曾為世人描繪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數家珍般描繪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鄉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淵明),下面我們來學習他歸隱田園之后的田園詩《歸園田居(其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嘗試劃分停頓節奏。
2.自由誦讀,根據注釋及手頭資料疏通文意。
3.思考標題含義:“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題眼是哪個字?(“歸”)
(三)走進詩歌,分析詩境
1.分組討論:以“歸”字為核心解讀詩歌。
?、購暮味鴼w?(塵網、樊籠)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
a.“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
b.“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愿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斗爭的犧牲品,也不愿成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斗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c.“一去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d.“樊籠”比喻為官場生活。表現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②為何而歸?(性本愛丘山)。
a.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實則為了養家糊口,大濟蒼生。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b.“守拙歸園田”表現出詩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c.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羈鳥”是關在籠中的鳥;“池魚”是禁在池中的魚。
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境,只會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
運用比喻說明作者身在官場,而心系田園的心情,對自由的向往。
?、蹥w向何處?(歸向園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卻成為恬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簡筆勾勒出優美的田園風光,由近到遠,聲色相調,淡濃相宜,描摹了詩人心中的桃園——樸拙自然、寧靜中不失生機的鄉村圖景。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寧靜和諧的心境。也表現出對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討論:有人說陶淵明歸隱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你是怎么認為的?
古有“學而優則世”之說,本來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若從這個角度看,陶淵明似乎是消極避世的。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陶淵明的歸隱是對污濁現實社會絕望后作出的一個超脫的選擇。他堅持高尚的志趣是對黑暗的反叛,具有積極意義。這就是人生的有舍有得,他為了追求田園生活,追求自由的高潔品格,他選擇了舍棄。
(五)小結作業
1.總結:師生總結。
2.作業:課后閱讀陶淵明的其余詩歌。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分析本詩當中的描寫手法。
【參考答案】
?、傧葘懡?,再寫遠景,遠近結合。前四句是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房舍簡陋,可樹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顯出恬靜幽美。五六句是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
②動靜結合。整體的畫面是靜的,“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等表現出了鄉村寧靜祥和之美。靜景之中,作者又看到動的畫面。“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炊煙飄動,狗兒吠叫,雞在樹顛鳴叫,在靜止的畫面中多了許多的動感,讓這幅鄉居圖頓時生動活躍起來了。
③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毫無粉飾之詞,平易如話,但恰到好處地與詩意合拍。描寫平淡質樸,不加任何修飾,卻極為精練自然。
2.請簡述你對陶淵明的認識。
【參考答案】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又稱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出身于沒落仕宦家庭,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高中語文《再別康橋》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徐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
2.師配樂示范朗誦。
3.生齊聲朗誦全詩。
4.詩歌有哪些因素讓你讀得這么美?
韻律和諧、首尾呼應(回環反復的效果)。
韻律和諧:請同學找出韻腳。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每一小的節2、4句壓韻,節節換韻。詩人追求的是詩歌韻律跳動的美感。
回環反復: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在語意上相似,結構上也相似,讀起來節奏也相同。這種方法叫做“回環往復”,在詩經中就叫做“復沓”。我們在《雨巷》中就接觸過的。這樣使得詩歌前后呼應,結構圓合,也增添了詩歌的節奏感。
(三)走進詩歌,分析意象
1.分組討論:《再別康橋》中有那些意象?這些意象又蘊涵了詩人怎樣的情思呢?帶著問題誦讀全詩。
金柳:夕陽照射下柳樹變成了金色。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樹的美,“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種柔美,新娘是少女最美麗的時候,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青荇: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招搖”的意思應該是“招手搖擺”,仿佛在招手致意,寫出了水草對詩人的歡迎態度。
水草:軟泥讓人們聯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活,所以詩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條水草。
3.修辭手法的運用:比喻、擬人等。
金柳(比喻)新娘
青荇(擬人)招搖
清泉(暗喻)天上虹
4.學生集體配樂朗讀全詩。
5.“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離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一份哀傷?!对賱e康橋》的基調是否依然如此呢?它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這首詩歌沒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痛壓抑,給我們帶來的是清新飄逸、空靈自然的感覺。這首詩之所以給我們帶來這樣的感覺,不得不歸功于詩人所選擇的抒情對象。我們都知道,詩歌是以形象來反映世界的,準確地說,詩歌是以意象來反映詩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有哪些詩詞?
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五)小結作業
1.總結:師生總結。
2.作業:課后搜集閱讀徐志摩的其他詩歌。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簡述詩歌中體現的三美原則。
【參考答案】
?、僖魳访?/p>
詩歌的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有節奏感、旋律美、彈跳性,都是音樂美的表現。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B.音節和諧,節奏感強。“輕輕”“悄悄”等疊字的仿佛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詩的第一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C.回環復沓。首節與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這樣,通篇章節錯落有致,誦讀時,自然會有一種旋律感。
?、诮ㄖ?/p>
四行一節、錯落排列、字數相近、回環呼應。共七節,四行一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每句字數6—8字,與參差變化中見整齊,首尾回環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美學家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則是凝固的音樂。讀著本詩,一種流動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樂美,心境搖搖,美不勝受。
?、劾L畫美
(云彩,金柳,艷影,青荇,潭水,長篙,星輝)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們都已超越了它們的自然屬性,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戀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意象。
2.本詩的創作背景是什么?
【參考答案】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新月》月刊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高中語文《小狗包弟》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巴金在談到自己的文學見解時說:“人為什么需要文學?需要它來掃除我們心靈的垃圾,需要它給我們帶來希望,帶來勇氣,帶來力量。”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巴金先生的一篇敘事散文《小狗包弟》,穿越歷史云煙,走近一個懺悔的靈魂,了解那段不被我們熟悉的歷史,解讀那個特定時期的人們的生活,感受巴老給我們帶來的勇氣和力量。(板書:小狗包弟)
(二)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課文,在每一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然后復述情節。
明確:引子(1段):藝術家與狗的故事
開端(2段):小狗的來歷
發展(3-5段):七年相處
結局(6-10段):包弟之死
尾聲(11-13段):我的懺悔
(三)深入研讀
1.朗讀第1段,思考:文章主要寫小狗包弟,為何寫藝術家與狗的故事?
明確:第1段是文章的一個引子,為了引出下文中小狗包弟。
2.自由朗讀2-5段,思考:文章都從哪些方面描寫了小狗包弟,有什么作用?
明確:正面描寫,第2段寫“它有什么要求時就立起身子,把兩只前腳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第3段寫道“它會進來作幾個揖,討糖果吃,引起客人發笑”。
側面描寫,第3段寫日本女作家兩年之后對小狗包弟念念不忘。
作用:小狗包弟越是聰明可愛,越是讓人想念。
3.生再讀3-5自然段,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是哪個,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對怎樣的感情?小組討論。
明確: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是“您的小狗怎樣?”第一次是日本女作家詢問作者小狗包弟時,這時小狗包弟還在,是真實的情況;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作者自己想象的,這時小狗包弟已經不在了。后兩次發問其實是作者自己內心的發問,表達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思念之情。
再次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重點讀劃線句子,讀出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思念之情。
(四)小結作業
1.總結:師生共同總結。
2.作業:預習文中6-13自然段,看看小狗包弟究竟是如何死去的。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如下幾點:
1.整體閱讀課文,理解文意,把握情節結構。
2.通過重點語句品味,感悟對小狗包弟的思念、遺憾之情。
下節課重點帶領學生感受巴金嚴于解剖自己的偉大人格和勇于反省的崇高精神。
2.作者為什么要寫小狗包弟?
【參考答案】
巴金寫這篇文章是為了以小見大反襯文革的可怕,第一是從側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荒唐、人人自危、人人說謊成風的現實。通過一條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時期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實,一條狗都保不住命。第二是借包弟這只小狗的遭遇,表達自己對文革那段歲月的反思,對自己曾經違背良心的言行表示懺悔。實寫小狗,虛寫心靈之歷程。
來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免費領取老師精品課程咯!更多教師資格考試課程福利等待著你!點擊領取~
智能題庫免費下載: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一二真題答案下載地址,11月7日開始查成績2025-09-1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真題在哪里下載?查分時間是哪天?2025-09-19
- 11月7日起查分,25年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考試真題下載地址2025-09-19
- 2025年幼兒教資真題及答案更新,11月7日查分2025-09-18
- 25年下半年教資考試真題在哪里找?什么時候查分?2025-09-18
- 25下半年幼兒園綜合素質教師資格證真題解析已更新,11月7日查分2025-09-1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試真題及答案已整理完整版,查分時間已定,速看2025-09-18
- 25下半年小學教資綜合素質考試真題整理更新,記得11月7日查分2025-09-18
- 25下半年筆試結束已更新教師資格證科目一科目二真題,記得查分2025-09-18
- 25下半年筆試結束,中級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真題整理更新,成績11月7日開始查詢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