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評審標準解析:多數省份明確要求"代表性業績",而非簡單堆砌項目數量。
2、專家評審視角:更關注業績的行業影響力(如節資千萬)、創新性(如首創模式)或政策價值(如被政府采納)。
3、常見誤區:羅列數十個普通項目,反易稀釋核心亮點,降低評審效率。
1、經濟價值量化:如"主導某項目降本30%""推動企業營收增長5億元"。
2、行業或政策影響:如"研究成果被省發改委采納""創新模式獲行業推廣"。
3、個人角色清晰:需明確體現申請人在項目中的決策、主導或核心貢獻(避免模糊表述如"參與")。
1、金字塔結構法:
頂層:精選2-3個最具含金量的業績(占70%篇幅);
中層:補充3-5個輔助案例;
底層:簡略提及其他項目(僅列名稱)。
2、數據可視化呈現:
用表格對比項目前后關鍵指標(如利潤率、市場占有率);
附權威證明(如審計報告、政府批文)。
3、對標評審細則:
例如:若評審要求"重大經濟問題研究",則突出相關業績的政策應用成果。
1、業績較少時:
深度拆解單個項目,展示全流程貢獻(如"從調研到落地"的閉環);
借用行業報告、媒體報道等第三方佐證價值。
2、跨領域業績:
選擇與經濟師職能強相關的部分(如金融風控、戰略投資),淡化技術細節。
綜上所述,高級經濟師評審中,業績的"精"本質是要求申請人展現解決復雜經濟問題的能力。建議考生以"少而精"為原則,用數據、影響力和專業深度打動評委,避免陷入"數量競賽"的誤區。
溫馨提示:考生可以點擊文末高級經濟師“資料下載”版塊免費下載2025年高級經濟師新教材變動解讀及新大綱解讀,考試真題及解析等備考資料,我們會陸續為大家更新更多的資料,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