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級結構工程師考試:剪力墻設計


剪力墻設計中的基本概念
1.剪力墻高和寬尺寸較大但厚度較小,幾何特征像板,受力形態接近于柱,而與柱的區別主要是其長度與厚度的比值,當比值小于或等于4時可按柱設計,當墻肢長與肢寬之比略大于4或略小于4時可視為為異形柱,按雙向受壓構件設計。
2.剪力墻結構中,墻是一平面構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彎矩外,還承擔豎向壓力;在軸力,彎矩,剪力的復合狀態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礎上的懸臂深梁。在地震作用或風載下剪力墻除需滿足剛度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滿足非彈性變形反復循環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結構裂而不倒的要求:墻肢必須能防止墻體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因此注意盡量將剪力墻設計成延性彎曲型。
3.實際工程中剪力墻分為整體墻和聯肢墻:整體墻如一般房屋端的山墻、魚骨式結構片墻及小開洞墻。整體墻受力如同豎向懸臂,當剪力墻墻肢較長時,在力作用下法向應力呈線性分布,破壞形態似偏心受壓柱,配筋應盡量將豎向鋼筋布置在墻肢兩端;為防止剪切破壞,提高延性應將底部截面的組合設計內力適當提高或加大配筋率;為避免斜壓破壞墻肢不能過小也不宜過長,以防止截面應力相差過大。聯肢墻是由連梁連接起來的剪力墻,但因一般連梁的剛度比墻肢剛度小得多,墻肢單獨作用顯著,連梁中部出現反彎點要注意墻肢軸壓比限值。
壁式框架:當剪力墻開洞過大時形成寬梁、寬柱組成的短墻肢,構件形成兩端帶有剛域的變截面桿件,在內力作用下許多墻肢將出現反彎點,墻已類似框架的受力特點,因此計算和構造應按近似框架結構考慮。綜上所述,設計剪力墻時,應根據各型墻體的特點,不同的受力特征,墻體內力分布狀態并結合其破壞形態,合理地考慮設計配筋和構造措施。
4.墻的設計計算是考慮水平和豎向作用下進行結構整體分析,求得內力后按偏壓或偏拉進行正截面承載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驗算。當受較大集中荷載作用時再增加對局部受壓承載力驗算。在剪力墻承載力計算中,對帶翼墻的計算寬度按以下情況取其小值:即①剪力墻之間的間距;②門窗洞口之間的翼緣寬度;③墻肢總高度的1/10;④剪力墻厚度加兩側翼墻厚度各6倍的長度。
5.為了保證墻體的穩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墻有較好的承載力和地震作用下耗散能力,規范要求一、二級抗震墻時墻的厚度應≥160mm,底部加強區宜≥200mm,三、四級抗震等級時應≥140mm,豎向鋼筋應盡量配置于約束邊緣。
以上所述的剪力墻設計中的概念問題可能絕大部分設計人員都懂,但實際應用到工程設計中,施工圖紙表達出來的東西有時則存在很大差別,追究原因,許多是與具體的構造處理有關,因此造成墻的截面和配筋差別大不合理。
剪力墻的邊緣構造
1.結構試驗表明矩形截面剪力墻的延性比工字形或槽形截面剪力墻差;計算分析表明增加墻肢截面兩端的翼緣能顯著提高墻的延性;因此在矩形墻兩端設約束邊緣構件不但能較顯著地提高墻體的延性,還能防止剪力墻發生水平剪切滑動提高抗剪能力。從89規范開始在剪力墻中提出了暗柱、端柱、翼墻(柱)、轉角墻(柱),也就是目前規范中的約束邊緣構件或構造邊緣構件的抗震措施。
2.對規范的不同理解往往產生了五花八門的設計。有人將每一軸線的墻理解為一片墻僅在端墻設暗柱,有人將凡是拐角或洞口邊都設暗柱,而即使是公開發表出版的權威參考書或設計手冊對暗柱(翼墻柱)的截面取值也出現了以下三種不同尺寸,因此造成配筋的差別很大,甚至相同的資料由于出版的時間不同,對規范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3.從2002年開始實施的建筑結構規范,根據結構類型及受力狀況,對剪力墻兩端及洞口兩側的加強邊緣,按墻肢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墻肢軸壓比的界線及加強部位要求分為約束邊緣構件和構造邊緣構件兩類。“抗規”GB50011-2001規定抗震墻結構、部分框支抗震墻中落地剪力墻當一、二級抗震時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的上一層均應按要求設置約束邊緣構件;但對于一般抗震墻結構(除部分框支墻外)當滿足墻肢軸壓比限值界線值時可按規定設置構造邊緣構件。“抗規”未明確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剪力墻需設置約束邊緣構件時抗震墻的抗震等級和軸壓比界限值;但根據混凝土規范11.7.14條筆者理解框架-剪力墻不受一、二抗震等級限制,凡底部加強區及其上一層當不滿足軸壓比限界時則均應設約束邊緣構件。綜合分析“抗規”、“砼規”和“高規“設計約束邊緣構件時,框剪結構、框支結構
剪力墻結構的厚度和配筋問題
1. 根據抗震規范6.1.2條規定,8度地震區剪力墻結構的抗震等級至少應為二級;按6.4.1條要求剪力墻底
部加強部位墻厚一、二級抗震等級時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層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160mm,當墻端頭無翼墻或暗柱時不應小于層高的1/12.以上規定目的是為防止因墻體平面外剛度過小,穩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載作用下壓屈失穩,但這些規定對于八度地震區的多層及低高層剪力墻結構顯得不夠合理。例如5~15層的剪力墻結構,一般墻肢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軸壓比都小于0.2,電算結果墻體往往只需要構造配筋,但只因底部功能要求3.9m層高,墻厚就得240mm,若業主要求室內視野開闊,不設外縱墻,橫墻朝外端頭不允許帶翼墻或端柱時,當層高3>5~4.2m時,則墻厚需要320~350mm,顯然不合理。所以像這樣的特殊情況的低多層建筑不應要求死扣規范,而通過采用概念設計分析,控制墻肢軸壓比,進行墻體截面條件、強度和穩定性驗算并在構造上適當加強暗柱或配筋,保證其整體性連接等措施,是可以使墻厚減小的。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常考知識點2025-02-17
- 2025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高頻知識點2025-02-17
- 2024年度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資料:規范、標準、規程2024-08-13
- 2024年度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資料:規范、標準、規程2024-08-13
- 環球網校雙11預售開啟!定金百倍膨脹,直播再返現金2023-10-25
- 環球網校結構工程師雙11活動來啦,限時優惠!2023-10-25
- 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大綱下載2023-05-16
- 2023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大綱內容2023-04-14
- 2023年結構工程師教材內容變動對比2023-04-10
- 2023年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基礎教材變動對比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