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結構動力試驗知識點16


(三)結構非周期性動力加載試驗
1.地震模擬振動臺動力加載試驗
根據試驗目的不同,在選擇和設計振動臺臺面輸入加速度時程曲線后,試驗的加載過程可以有一次性加載和多次性加載兩種不同方案。
在正式試驗前要進行動力特性的試驗。試驗模型安裝在振動臺上以后,則可以采用小振幅的白噪聲輸入振動臺臺面進行激振試驗,也可以用正弦波輸入的連續掃頻,通過共振法測得動力特性,當采用正弦波掃頻試驗時,特別要注意共振時的振幅增大對模型的影響。
(1)一次性加載
一次性加載試驗的特點是結構從彈性到彈塑性直至破壞階段的全過程是在一次加載過程中完成。試驗加載時要選擇一個適當的地震記錄,在它的激勵下能對試驗結構產生全部要求的反應。在試驗過程中,連續記錄結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動應變等輸出信號,并觀察記錄結構的裂縫形成和發展過程,以研究結構在彈性、彈塑性以及破壞階段的各種性能。
(2)多次性加載
在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中,大多數都采用多次性加載的方案來進行試驗研究。一般情況可分為彈性、微裂、開裂等階段一直到結構成為機動體系破壞倒塌。
①動力特性試驗,以得到結構在初始階段的各種動力特性;
②振動臺臺面輸入運動,使結構產生微裂縫;
③加大臺面輸入運動加速度的幅值,使結構產生中等程度的開裂;
④再加大臺面輸入加速度的幅值,結構振動使剪力墻,梁柱節點等主要部位產生破壞,受拉鋼筋屈服、受壓鋼筋壓屈,裂縫貫通整個截面,但結構還有一定的承載能力;
⑤繼續加大振動臺臺面運動,使結構變為機動體系,稍加荷載就會發生破壞倒塌。
在各個試驗階段,試驗結構的各種反應的測量和記錄與一次性加載時相同,這樣可以明確地得到結構在每個階段的周期、阻尼、振動變形、剛度退化、能量吸收能力和滯回特性等。但由于多次加載將會對結構產生損傷積累的影響。
地震模擬振動臺試驗的結構反應量測中最基本的是量測結構或構件的位移和加速度反應,一般均將測點布置在產生最大位移或加速度的部位,對于整體結構的房屋模型試驗,則在每一層樓面和頂層高度的位置上,布置位移和加速度傳感器(要求傳感器的頻響范圍為0—100Hz)如圖18—5—19對于結構構件的主要受力部位和截面上,要求測量鋼筋和混凝土的應變,來自位移、加速度和應變傳感器的所有信號被連續輸入磁帶記錄儀,或是由專用的數據采集系統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其結果可由計算機終端顯示或用繪圖機、硬拷貝等設備描繪打印輸出。
2010結構工程師考試成績查詢匯總 2010年結構工程師考后交流正熱
2011結構工程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2011年度結構工程師考試時間預測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常考知識點2025-02-17
- 2025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高頻知識點2025-02-17
- 2024年度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資料:規范、標準、規程2024-08-13
- 2024年度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資料:規范、標準、規程2024-08-13
- 環球網校雙11預售開啟!定金百倍膨脹,直播再返現金2023-10-25
- 環球網校結構工程師雙11活動來啦,限時優惠!2023-10-25
- 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大綱下載2023-05-16
- 2023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大綱內容2023-04-14
- 2023年結構工程師教材內容變動對比2023-04-10
- 2023年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基礎教材變動對比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