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常見質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1、蜂窩
(1)產生原因:
振搗不實或漏振;
模板縫隙過大導致水泥漿流失;
鋼筋較密或石子相應過大。
(2)預防措施:
按規定使用和移動振搗器;
中途停歇后再澆搗時,新舊接縫范圍要小心振搗;
模板安裝前應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縫處的黏漿,才能使接縫嚴密;
若接縫寬度超過2.5mm 應采取措施填封,梁筋過密時應選擇相應的石子粒徑。
2、麻面
(1)產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
模板濕潤不夠;
漏涂隔離劑。
(2)預防措施:
模板應平整光滑,安裝前要把黏漿清除干凈,并滿涂隔離劑;
澆搗前對模板要澆水濕潤。
3、露筋
(1)產生原因:
主筋保護層墊塊不足,導致鋼筋緊貼模板;
振搗不實。
(2)預防措施:
鋼筋墊塊厚度及馬凳鐵高度要符合設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
墊塊放置間距適當,鋼筋直徑較h 墊塊間距宜密些,使鋼筋下重撓度減少;
使用振搗器必須待混凝土中氣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動。
4、孔洞
(1)產生原因:
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2)預防措施:
對鋼筋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頭)應分次下料,縮小分層振搗的厚度;
按照規程使用振搗器。
5、縫隙及夾渣
(1)產生原因:
施工縫沒有按規定進行清理和澆漿,特別是柱頭和梯板腳。
(2)預防措施:
澆筑前對柱頭、施工縫、梯板腳等部位重新檢查,清理雜物、泥砂、木屑。
6、缺棱掉角
(1)產生原因:
投料不準確,攪拌不均勻,出現局部強度低;
拆模板過早,拆模板方法不當。
(2)預防措施:
指定專人監控投料,投料計量準確;
攪拌時間要足夠;
拆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應在拆除模板而受損壞時方能拆除;
拆除時對構件棱角應予以保護。
7、墻柱底部爛根
(1)產生原因:
模板下口縫隙不嚴密,導致漏水泥漿;
澆筑前沒有先澆灌足夠50mm 厚以上同強度等級水泥砂漿。
(2)預防措施:
模板縫隙寬度超過2.5mm 應予以填塞嚴密,特別要防止側板吊腳;
澆筑混凝土前先澆足50 厚的同強度等級水泥砂漿。
8、梁柱結點處(接頭)斷面尺寸偏差過大
(1)產生原因:
柱頭模板剛度差,或把安裝柱頭模板放在樓層模板安裝的最后階段;
缺乏質量控制和監督。
(2)預防措施:
安裝梁板模板前,先安裝梁柱接頭模板,并檢查其斷面尺寸、垂直度、剛度,符合要求才允許接駁梁模板。
9、樓板表面平整度差
(1)產生原因:
未設現澆板厚度控制點,振搗后沒有用拖板、刮尺抹平;
跌級和斜水部位沒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達終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2)預防措施:
澆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點;
澆搗樓面應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
跌級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
混凝土達到1.2MPa 后才允許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10、基礎軸線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1)產生原因:
模板支撐不牢;
埋件固定措施不當;
澆筑時受到碰撞引起。
(2)預防措施:
基礎混凝土模板支撐系統要予以充分考慮;
當混凝土搗至螺孔底時,要進行復線檢查,及時糾正;
澆筑混凝土時應在螺孔周邊均勻下料,對重要的預埋螺栓尚應采用鋼架固定;
必要時二次澆筑。
11、混凝土表面不規則裂縫
(1)產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養不及時,濕潤不足,水分蒸發過快或厚大構件溫差收縮,沒有執行有關規定。
(2)預防措施:
混凝土終凝后立即進行淋水保養;
高溫或干燥天氣要加麻袋草袋等覆蓋,保持構件有較久的濕潤時間;
厚大構件參照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有關規定。
12、鋼筋保護層墊塊脆裂
(1)產生原因:
墊塊強度低于構件強度;
放置鋼筋骨架時沖力過大。
(2)預防措施:
墊塊的強度不得低于構件強度,并能抵御鋼筋放置時的沖擊力;
當承托上人的梁鋼筋時,墊塊中應加鋼筋或鋼絲增強;
墊塊制作完畢應澆水養護。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常考知識點2025-02-17
- 2025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高頻知識點2025-02-17
- 2024年度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資料:規范、標準、規程2024-08-13
- 2024年度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資料:規范、標準、規程2024-08-13
- 環球網校雙11預售開啟!定金百倍膨脹,直播再返現金2023-10-25
- 環球網校結構工程師雙11活動來啦,限時優惠!2023-10-25
- 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大綱下載2023-05-16
- 2023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大綱內容2023-04-14
- 2023年結構工程師教材內容變動對比2023-04-10
- 2023年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基礎教材變動對比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