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結構師:剪力墻結構的布置原則


剪力墻結構的布置原則
剪力墻結構是利用建筑物墻體作為建筑物的豎向承載體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的一種結構體系。其側向剛度大,整體性好,用鋼量較省,缺點是自重大。剪力墻間距一般為3 m~5 m。平面布置的靈活性受到限制。由于其良好的抗側性、整體性和抗震性能,可以建造較高的建筑物。剪力墻的布置原則為:
(1) 剪力墻結構中全部豎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墻承受。所以一般應沿建筑物的主要軸線雙向布置。特別是在抗震結構中,應避免僅單向有墻的結構布置形式,并宜使兩個方向抗側剛度接近,即兩個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
(2) 剪力墻應盡量拉通對直,以增加抗震能力。門窗洞口上下各層對齊,形成明確的墻肢和連梁,使受力明確,計算簡單。在抗震結構中,應盡量避免出現錯洞剪力墻和疊合錯洞墻。疊合錯洞墻的特點是洞口錯開距離很小,甚至疊合,不僅墻肢不規則,而且還在洞口之間形成薄弱部位,對抗震尤為不利。
(3) 剪力墻沿豎向應貫通建筑物全高。剪力墻沿豎向改變時,允許沿高度改變墻厚和混凝土等級,或減少部分墻肢,使抗側剛度逐漸減小,避免各層剛度突變,造成應力集中。
(4) 剪力墻要避免洞口與墻邊,洞口與洞口之間形成小墻肢。小墻肢寬度不宜小于三倍墻厚(否則應按框架柱設計),并用暗柱加強。
(5) 較長的剪力墻宜開設洞口,將其分為均勻的若干墻段,墻段之間宜采用弱梁連接,每個獨立墻段的總高度與其截面高度之比不應小于2,墻長較小時,受彎產生的裂縫寬度較小,墻體配筋能夠充分的發揮作用,因此墻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 m。
(6) 高層建筑不應采用全部為短肢剪力墻的結構形式,短肢墻應盡可能設置翼緣。在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以形成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
(7) 控制剪力墻平面外彎矩,應采取增加與沿梁軸線方向的垂直墻肢,或增加壁柱、柱等方式,來減少梁端部彎矩對墻的不利影響。對截面較小的樓面梁可設計為鉸接或半剛接,減小墻肢平面外彎矩。
(8) 不宜將樓面主梁直接支承在剪力墻之間的連梁上。因為一方面主梁端部約束達不到要求,連梁沒有抗扭剛度去抵抗平面外彎矩;另一方面對連梁本身不利,連梁本身剪切應變較大,容易出現裂縫,因此應盡量避免。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常考知識點2025-02-17
- 2025年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高頻知識點2025-02-17
- 2024年度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資料:規范、標準、規程2024-08-13
- 2024年度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資料:規范、標準、規程2024-08-13
- 環球網校雙11預售開啟!定金百倍膨脹,直播再返現金2023-10-25
- 環球網校結構工程師雙11活動來啦,限時優惠!2023-10-25
- 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大綱下載2023-05-16
- 2023年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大綱內容2023-04-14
- 2023年結構工程師教材內容變動對比2023-04-10
- 2023年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基礎教材變動對比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