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考試技巧心得


1 一切以規范為核心,立足基本概念
1.1 重點掌握基本概念題 一級注冊結構師考試滿分80 分。在80 分中有60 分左右是基本概念題和計算題,有20 分左右是偏難偏怪或是計算步驟過于復雜的題。這20 分的難題大多是結構人員在工作中很少遇到的,解題時不是沒有思路,就是干脆弄不清題意,無從下手。平均每道題6 分鐘的解題時間轉瞬即逝,有時難題的考分拿不到,時間也白白浪費了,因此我稱這20 分為“運氣分”。然而基本計算題和概念題主要考察對《規范》的理解和應用,這些題考察的內容在平時的設計工作中十分常見。從歷年的考試成績來看,最高分很難突破60 分大關,如2005 年遼寧省一 注專業考試只有2 人分數超過了60 分,而通過專業考試的62 人中成績大部分在50 分左右。因此應試時應有選 擇地先做好這60 分的基本概念題,切不可在難題上大下功夫,只有把這60 分先拿到手才能穩操勝券,而做好這 些題的前提正是要熟練掌握和運用《規范》。
1.2 不能忽略規范條文說明對掌握規范的幫助 學習《規范》時,我們一般對規范條文十分重視, 逐字逐句進行揣摩。但《規范》的條文說明經常被忽視,其實它是對規范條文的補充,里面涵蓋了很多重要信息, 如條文的形成背景、使用條件、計算公式的應用例題等。 一些重要的條文說明在解題中經常被應用,例如:地下 水的水壓力作為外荷載時,應按恒荷載還是按活荷載考慮?荷載規范(GB50009-2001)僅a在3.1.1 條的條文說 明中有“水位不變的水壓力按永久荷載考慮,而水位變 化的水壓力按可變荷載考慮”的解釋,但橋梁通用規范 (JTGD60-2004)中表4.1.1 明確地把水的浮力按永久作 用分類。因此,2005 年試題中砌體抗浮計算題的水浮力 就應按永久荷載考慮,分項系數取1.2。所以,要想學透 《規范》就應該重視條文說明的補充解釋。在復習《規 范》時最好是把條文說明中的關鍵語句直接記錄在對應 的條文附近,應用起來一目了然,更加方便準確。
1.3 選擇合適、適量的參考書進行訓練和強化大家在熟練掌握《規范》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一至兩本參考書來鞏固對《規范》的理解。近年來,大量注冊考試參考書在市面上出現,讓人眼花繚亂,難以取舍。我認為各規范組編寫的《規范理解與應用》系列叢書比較權威,而有些書籍往往在某些規范條文理解上各執一詞,不利于讀者準確把握規范條文。我在復習期間也買了幾套參考書,比較起來它們的共性較多,一些典型的例題在各套書中重復出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每套書中都有一些小錯誤,尤其是習題集類的書中答案錯誤更多,甚至還有重要的概念錯誤。讀者如果不能及時找到該書的勘誤補丁,又不能正確判斷答案的正誤,就極易被其誤導。所以,千萬不能本末倒置,一頭扎進書堆里,而偏離了正確理解《規范》的主線。
2 準確把握《考試大綱》,重點突破 認真分析當年的《考試大綱》,嚴格依照《大綱》展 開復習。
《規范》的版本不斷更新,《大綱》的要求也隨 之調整。《大綱》中要求的各種規范規程,我們雖然不能 做到一本不缺,但主要規范規程必須齊備。考試時盡量 不要出現因為缺少哪本書而白白失分的情況。 分析這幾年的考題可看出試題考點出現的規律性。《大綱》中的基本內容如《規范》中的基本計算公式和 主要概念幾乎年年必考,只是考試形式多變。例如:《荷載規范》中公式和概念一般不單獨出題,大多分布在構件計算中和結構受力分析的試題中;混凝土梁的配筋率和配箍率、柱的軸壓比和體積配箍率也都是必考的,但出題方式變得隱蔽。考題中以連鎖計算題居多,多道題圍繞同一題干展開,各題又相互獨立。由于試題的評分標準是每題的過程、結果和所選答案都對才給分,所以任何一步失誤都會導致錯誤的計算結果使整題失分。因此《規范》中基本概念、基本構件計算應作為復習重點。此外,結構設計中基本的荷載組合傳導、構件配筋 計算及構造問題我們平時工作中就能遇到,也是應該熟練掌握的內容。由于計算軟件在設計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結構設計人員特別是年輕的工程師過分依賴算機的輔助設計而忽略了自己手算能力的培養和計算 經驗的積累。因此,我建議在平時的設計工作中能用手工驗算的構件盡量多用手算解決,這樣既能更好地掌握《規范》公式,也能增強概念設計的能力。即使在沒有電腦程序輔助時,也可以輕松驗算一些基本構件,判斷電算結果的正誤。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結構工程師,平時 就要勤學苦練。這樣,不管應對多大規模的考試都只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事了。
3 考試內容不斷更新,復習備考與時俱進幾年來注冊考試試題形式不斷變化,考察知識面越 來越廣,而且越來越接近工程實際。環球網校 提醒
2004 年的考試出現了審圖類試題,這與當前我國施工圖審查機制密切相關, 反應了工程中的實際問題,但這種試題對于首次參加考 試的年輕同志無疑增加了難度。同年的高層考題中出現了確定地下室頂板嵌固位置的計算,2005 年高層考題又出現了高層轉換層結構層間剛度計算、框支梁柱的內力計算問題。這些問題都是近期各專業書刊中探討比較多的熱點話題,也是我們在設計中常常會遇到的實際問題。可見,結構注冊考試題正在涵蓋越來越多的“時尚”元 素,所以平時應該多關注行業動態和流行趨勢,對于工程中的熱點和疑難問題要認真鉆研,虛心求教。橋梁和木結構試題一直令大家感到頭痛。我周圍很 多朋友因以前從未接觸過這方面問題而放棄了這兩科的復習,把重點集中在混凝土、鋼結構、高層等方面,結 果他們一邁進考場就與別人產生了8~10 分的差距,成功的幾率大打折扣。從近幾年的橋梁考題內容上看,這 8 分基本出自《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和《公路鋼筋 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在試題難度上, 2003 年比較簡單;次年有了一定難度,一些試題需要解 題技巧才能完成;而到了2005 年由于新規范的實施,考 察重心又轉向了基本計算和概念。但是無論怎樣變化每年總會有1~2 分的簡單概念題,只要看了書就能拿分。《木結構規范》的內容較少,2 分的試題主要圍繞基本構件和節點計算展開,得分比橋梁題還要容易。所以,我認為在復習中給橋梁和木結構合理地分配一定時間來爭取這寶貴的8~10 分,也是考試成功的重要突破口。
4 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
對于設計人員來說,學習和工作既矛盾又統一。考試的目的是為了在工作上得到進一步提高,但是由于設 計任務繁重,絕大多數應試者只能邊工作邊復習。當魚 和熊掌不可兼得時,應該學會有所取舍,不得以只能放 棄一部分設計任務。我在2004 年參加了2 周的注冊考前 輔導班,在對《規范》的理解方面受益匪淺,但還是與 成功失之交臂。2005 年我沒有參加輔導班,但給自己制 定了一個周密、科學的復習計劃,利用一個月時間全力 備考。以下是我的具體安排,也許并不一定適合你,但 我愿拋磚引玉。脫產復習時間總計為35 天。 復習資料:各種必備《規范》、1 套《復習教程(指 南)》+ 配套練習題集、1 本《考試模擬習題集》。 第一階段:1~7 日,《荷載》、《混凝土》、《抗震》, 應穿插學習,熟悉《規范》間的關聯,對共性問題做總 結;8~10 日,《高層》、《高聳》,加強結構體系受力分 析能力培養,做典型結構的整體受力分析;11~15 日, 《鋼結構》、《砌體》,增加相關資料的閱讀,如《設計手 冊》、《規范理解與應用》;16~20 日,《地基基礎》、《樁 基礎》、《地基處理》;21~25 日,《木結構》、《橋梁》, 以《規范》和典型例題為主(注:前20 天對每個單科都 要學習《規范》與《教程》,并做相應練習題,根據實際 情況隨時調整進度,但應保證每塊分任務的按時完成)。 第二階段:25~35 日,后10 天中8 天做考試模擬題, 每天一套,最后留兩天總結,放松迎戰。 我認為考試復習時“堅持到底”是取勝的關鍵。同時 計劃的編排要符合個人的情況,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 點,還要針對不足加強訓練。環球網校 提醒 如很多應試者因計算速度 太慢時間不夠用而放棄了一些會做的題,最終導致失敗。 我在2004 年的考試中對此深有體會。因此,在考前沖刺 時進行做題速度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我在2005 年考前 的10 天里,堅持按考試的模式每天練習80 道題,這種 強化訓練對我提高做題速度幫助極大,它使我更好地控 制了考試節奏,為我在考場上爭取了更充裕的時間。 最后,在對《規范》熟練掌握的前提下,可以收集 一些歷年的考題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來研究試題規律。 例如:2004 年試題中出現的地基處理試題幾乎把《建筑 地基處理規范》中的典型地基處理方法一網打盡;《建筑 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中獨立基礎計算的試題也是出得面 面俱到,所以我們可以估計出第二年這兩類試題再次大量出現的幾率很小,而以樁基礎為代表的深基礎等則應 列為復習重點。
最新資訊
- 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復習方法2024-02-21
- 注冊結構工程師備考攻略2024-02-21
- 一級結構工程師備考攻略2024-02-20
- 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經驗2024-02-19
- 零基礎備考結構工程師2024-02-18
- 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經驗2024-02-17
- 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備考攻略2024-02-16
- 注冊結構工程師備考時間2024-02-15
- 注冊結構工程師備考經驗2024-02-14
- 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備考202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