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案例分析》考點:預測模型選擇的思路


預測模型選擇的思路
(一)長江水環境影響預測模型選擇的思路
1.水質預測評價的原則
本次地面水環境影響預測的第一個原則是確定本工程廢水排放對兩水廠水質的影響程度。另外,為便于水環境管理,無論本工程項目廢水是岸邊排放還是江中排放,都需確定"混合區"范圍。南通市環保局以通政發(1990)186號文對長江南通段作過具體規定:擬建工程長江段水質執行GB 3838-2002中的II類標準,而江岸200m內水域執行Ⅲ類標準。本次地面水環境影響評價的第二個原則是確定合適的最大污染混合區范圍。本次地面水環境影響評價的第三個原則是通過水質預測為廢水治理措施提供反饋建議并提出本項目廢水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為本工程廢水直排長江及委托開發區污水廠集中處理后排入長江兩套排水方案的比較提供水環境依據。根據大綱評審意見及捷利康公司老師的建議與要求,本次長江水環境影響評價的第四個原則是對排污口位置選擇、最佳排污方式和時間的確定進行初步論證,為下一步的工程設計提供依據。
2.水質預測模型的確立
鑒于長江南通段為感潮河段,潮汐類型屬不規則半日潮型,而本項目排污口設置于岸邊或近岸水域,岸邊排污問題十分復雜,另外當時長江水文及潮流資料奇缺,不具備建立水量水質數值預測模型,只好采用簡化的水質解析模型(二維動態混合衰減模型)。
(1)水質方程(略)。
(2)初始條件及邊界條件概化(略)。
(二)大氣擴散模式選擇的思路
1.大氣擴散模式的選用
鑒于評價區下墊面開闊平坦,一般情況下流場比較平直穩定,評價范圍屬于小尺度區域(10km以內);因此,大氣擴散模式選擇《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一大氣環境》中推薦的正態模式便可,幾個主要模式有:
(1)有風點源擴散模式;
(2)小風靜風點源擴散模式;
(3)薰煙模式;
(4)面源模式;
(5)非正常排放模式(有風);
(6)日均濃度模式;
(7)年均濃度模式;
(8)煙氣抬升公式。
2.大氣擴散參數的確定(略)
分析:
環境影響預測必須考慮及設計非正常工況下的環境影響,分析環境可能接受水產;應論證排污方式的合理性,包括廢氣排放筒及煙囪的高度、廢水排放口位置和排放形式、排放時間等。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