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導則與標準》考點:圖形整飭規范


四、圖形整飭規范
(一)相關參考規范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一部分1 : 500、1 : 1 000、1 : 2000地形圖圖式》 GB/T 20257.1―2006;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二部分I : 5 000、I : 10000地形圖圖式》GB/T 20257.2―2006;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三部分1 : 25 000、1 : 50000、1 : 100000地形圖 圖式》GB/T 20257.3―2006;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四部分1 : 250000、1 : 500000、1 : 1 000 000地形圖圖式》GB/T20257.4―2006;
《城市規劃制圖標準》CJJ/T97―2003;
《綜合水文地質圖圖例及色標》GB/T 14538―1993;
《區域地質圖圖例1 : 50000》GB958―99;
《地質圖用色標準比例尺1 : 500000?1 : 1 000000》GB 6390―86;
《風景園林圖例圖示標準》CJJ67―95;
《綜合工程地質圖圖例及色標》GB 12328―1990;
《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圖符號》GB/T 24354―2009;
《中國海圖圖式》GB 12319―1998;
《印刷規范地形圖圖式》GB/T5791―1993;
《國土基礎信息數據分類與代碼》GB/T 13923―1992;
《1 : 1 000000地形圖編繪規范及圖式》GB 14512―1993;
《數字地形圖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地圖符號庫建立的基本規定》CH-T4015―2001。
(二)圖形整飭要求
圖形整飭的目的是保證圖件清晰易讀,層次分明,富有美感。生態影響評價圖 件應符合專題地圖制圖的整飭規范要求,標準的圖幅配置應包括圖廓、圖名、比例尺、方向標/經緯度、圖例、注記、制圖數據源(調查數據、實驗數據、遙感信息源或其他)、制圖單位、成圖時間等要素。
1. 圖廓
成圖一般由外圖廓和內圖廓構成,外圖廓用粗實線繪制,內圖廓用細實線繪制。 外圖廓和內圖廓之間可填充簡潔花紋,添加方里網,注明公里數;內圖廓四角可點標注經緯度,經緯度為度、分、秒格式。插圖一般只繪制內圖廓,省略外圖廓。
2. 圖名
圖名應書寫應規范,圖名漢字宜采用宋體、黑體等字體,數字多采用TimesNew Roman。圖名宜位于圖廓外上方,副標題字號通常略小于主標題字號的。
3. 比例尺圖標
常見比例尺有三種:數字表示、直線比例尺、經緯線比例尺。由于小比例尺地 圖變形較大,一幅地圖上各處變形不一致,用緯線比例尺雖然可以消除一部分誤差,但仍不能用于精確量測。比例尺小于百萬分之一的地圖,多繪有經緯線比例尺,同時還注有數字比例尺。大比例尺地圖可?用數字比例尺或直線比例尺的形式。數字
0 10 20 40 km
比例尺形式如 “1 : 100000”,直線比例尺形式如IIII..........1。比例尺通
常繪于圖廓內,位置根據圖形范圍和邊框特征確定。
4.指北針與風向玫瑰圖
指北針與風向玫瑰圖可繪制在圖幅內右上角或左上角。有風向資料的地區?用 16方向或8方向風向玫瑰圖;其他地區?用指北針式樣。當小比例尺地圖變形較大時,可采用經緯網的方式表征方向。
N
16方向風向玫瑰圖(示意) 8方向風向玫瑰圖(示意) 指北針(示意)
5. 圖例
圖例由圖形(線條、色塊或符號)與文字組成,一般繪制在圖幅內左下角或右下角。圖例內容的排列應遵循一定的邏輯性,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按點、線、面, 或者顏色由淺至深,或者專題要素分類順序依次排列。
6. 文字注記
圖件注記包括名稱注記、說明注記和數字注記,其構成元素包括字體(字形)、字級、字色、字距等。字體表示制圖對象的名稱和類別、性質;字級指字的大小, 常反映被注對象的等級和重要性,越是重要的事物,其注記越大,反之亦然;字色 和字體作用相同,常結合字體變化用于增強類別、性質差異;字距大小以方便確定制圖對象的分布范圍為依據,且每一單體對象注記的字距應相等。
7. 署名和制圖日期
制圖單位、制圖時間、制圖人從左到右依次繪制于圖廓外正下方。編制日期為成果的完成日期。
(三)符號和色彩設置
1.符號設置
(1)原則
標志性原則:符號設計應能充分地表現和區分地物。
普遍性原則:符合環境制圖中的常用習慣。
簡單美觀性原則:符號設計應簡單明了,同時與整體的制圖風格相匹配。
靈活性原則:符號的設計和制作必須滿足地圖的精度要求,其色彩、大小、旋 轉、平面位置等可進行更改,但不能引起形變。
(2)分類及適用范圍
符號包括6方面特征:形狀、大小、方向、亮度、結構與色彩。通常根據符號的形狀,將其劃分為點狀、線狀和面狀三類。
點狀符號,即用各種不同形狀、大小、顏色和結構的點狀符號,表示生態要素 空間分布及數量和質量特征。主要適用于:項目所在地、景點、敏感目標分布、監測點位布設、保護措施位置等。
線狀符號,即用各種不同形狀、粗細、長度、顏色的線狀符號,表示生態要素 空間分布及數量和質量特征。主要適用于:河流水系分布、交通道路分布、行政區邊界、保護目標范圍、斷層、地裂縫分布等。
面狀符號,即在區域界線或類型范圍內填充顏色、暈線、花紋、圖片以顯示布 滿制圖區域生態要素的質量差別。主要適用于:地貌類型圖、土壤類型圖、植被類型圖、水文地質圖、土地利用現狀圖、海洋、湖泊、較大的河流、規劃圖、環境功 能區劃圖等。
2.色彩設置
色彩是表達地圖科學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地圖質量的重要指標,色彩能 提高地圖的可讀性。
(1) 天然色原則
地圖設色應盡可能與制圖對象的天然顏色相接近,制圖實踐中總結出的常用色 彩,其表示的地圖要素已約定成俗。如:
綠:旅游、園林、樹林、花卉、草原、平原;
藍:河流、湖泊、泉水、瀑布等水體以及濕潤、冰雪、航海線、航空線;
黃、土黃:干旱、光照、建設用地、耕地;
紅:道路、干燥以及重要地物;
棕:山地、丘陵、聞原、等聞線、交通;
黑:鐵路、居民地以及注記等;
灰:未利用地。
(2) 象征、涵義原則 .
根據人們對色彩的感覺來設色。如冷色調(綠、藍、紫)和暖色調(黃、紅、 橙)給人感覺明顯不同。暖色一般用來表示亞熱帶、熱帶氣候,冷色表示寒溫帶、溫帶氣候;藍、綠色表示濕潤,黃、棕色表示干旱等。
(3)協調性原則
相鄰地物用色應緩沖協調,顏色差異不要過渡太大,以免影響視覺效果。但在一張圖內,所有顏色之間應能區分出不同的地物,如植被中的針葉林、闊葉林、草 原等類型分別用暗綠色、綠色、草綠色表示;土壤中的黑鈣土、褐土、棕壤、黃壤、 紅壤就是通過土壤顏色命名的,在地圖上可以選用深灰色、褐色、棕色、黃色和紅色表示。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