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師《技術方法》知識點:水土流失治理


⑴工程治理措施。
①攔渣工程,如攔渣壩、攔渣墻、攔渣堤、尾礦壩等;
②護坡工程,如削坡開級、植物護坡、砌石護坡、拋石護坡、噴漿護坡、綜合措施護坡以及滑坡護坡等;
③土地整治工程,如回填整平、覆土和植被等;
④防洪排水工程,如排洪渠、排洪涵洞、防洪壩、防洪堤、護岸護灘等;
⑤防風固沙工程,如沙障、化學固沙等;
⑥泥石流防治工程等。
⑵生物治理措施。首先應考慮采用的措施是人工再植被過程。
①要因地制宜,符合當地的生態條件,建立能自我存在和穩定的植被;
②要恢復植被的生態環境功能,應考慮因害設防,如防風固沙林帶、種草固沙和植被化防止土壤水蝕,即生態環境效益。
③植被工程還應考慮防止生物入侵的問題、易植易活以及可采用技術的操作性問題等。水土流失生物措施的實施中,最為關鍵的是土地整治和表層土壤的覆蓋問題。土地整治應考慮蓄水保土、防風防洪防災問題,還應根據未來的利用方式進行植物的設計與配套工程建設等問題。土地整治包括取土場和棄渣場、邊坡綠化土地、各種非永久占地(臨時占地)及工程永久占地的土地整治(廠區綠化前的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應考慮的問題:①首先應考慮農業利用,即恢復為農田。凡坡度適宜(<15°)、地面穩定、降雨或水分適宜并有足夠土壤覆蓋可形成耕作土壤的(一般>30 cm),應復墾為農田。環評中應十分重視事前保存表層土壤,才有利于事后的恢復。
②考慮土地生產力的恢復和培植。把土地整治看作是一個重建植被并使之不斷改善的動態過程。整治后的土地往往由于缺乏表土或表土比較瘠薄,生產力很低,需要不斷培肥,提高其生產力,改良土壤。
③根據具體條件,考慮土地綜合的、合理的、高效的利用,并需根據土地的利用方向、主要功能,配備必要的配套措施。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