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案例分析》第三輪摸底測試卷


案例一: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60萬t/a乙烯改擴建工程
1.結合項目所在區域特點,該項目主要關注的問題和評價重點是什么?
答:根據改擴建工程的特點、周圍區域環境特點,在工程分析的基礎上,以建設單位概況調查及現有裝置回顧評價、污染防治措施和總量控制分析為重點,同時兼顧其他專題評價。
2.結合乙烯項目特點,如何針對老項目和周圍環境現狀,充分論證項目選址合理性,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答:采用先進的石化原料工藝路線,對乙烯裝置及其配套下游加工裝置進行擴建改造,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企業發展規劃;乙烯改擴建工程在規劃的發展石油化工區域進行建設;利用依托現有裝置的空地,無需新征土地,而且充分依托現有的公用工程設施,廠址選擇合理,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
廢氣污染防治采用低硫燃料,排放煙氣可滿足達標排放要求。工藝廢氣送火炬焚燒,含烴氣體回收。
乙烯裝置廢水治理主要問題是裂解氣堿洗含硫廢堿液的處理。該項目采用濕式氧化處理工藝。濕式氧化分解后的廢水與其他含油污水送污水處理廠進行生化處理。制定廠址區域的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制度。
3.改擴建工程如何做好“以新帶老”及廠址附近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答:改擴建工程建設地區的主要環境問題是環境空氣中的TSP超標和受納水域的揮發酚、COD和SS超標。應采用清潔工藝,對產生的污染物進行末端治理,做到達標排放;對現有環保問題實施“以新帶老”或區域削減,使現有環境問題得以改善;通過實施總量控制,使污水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證污染物排放滿足總量控制指標要求。
4.如何通過本次改擴建,提高生產裝置清潔生產水平和減少污染的產生和排放,做到“增產減污”?
答:改擴建工程的生產裝置采用的生產工藝先進、技術成熟可靠、物耗指標低、水資源利用水平高、“三廢”排放量較少。與國內同類裝置相比,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與現有裝置相比,物耗、綜合能耗都有一定程度的減少水資源利用水平較高,噸產品廢氣、廢水的排放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屬于清潔生產工藝;符合清潔生產的原則。改擴建工程實施后可以做到“增產減污”。
5. 如何通過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確保任何情況下事故排放(尤其是事故廢水)不污染環境?
答:
① 選址、總圖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廠址及周圍居民區、環境保護目標設置衛生防護距離,廠區周圍工礦企業、車站、碼頭、交通干道等設置安全防護距離和防火距離。廠區總平面布置符合防范事故要求,有應急救援設施及救援通道、應急疏散及避難所。
② 危險化學品貯運安全防范及避難所。對貯存危險化學品數量構成危險源的貯存地點、設施和貯?量提出要求,與環境保護目標和生態敏感目標的距離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③ 工藝技術設計安全防范措施。設自動監測、報警緊急切斷及停車系統;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處理系統應急救援設施及救援通道、應急疏散及避難所。
④ 自動控制設計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檢測報警放在線分析系統。
⑤ 電氣、電訊報警系統。
⑥ 消防及火災報警系統。
⑦ 緊急救援站或有毒氣體防護站設計
案例二:
亞洲漿紙股份有限公司漂白木漿廠項目
1.林紙一體化項目需主要關注的問題和評價重點是什么?
答:林紙一體化項目需主要關注的問題和評價重點是:
⑴ 與國家產業政策及相關規劃的符合性。
⑵ 選址布局要合理,并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⑶ 清潔生產水平應達到國內及國際先進水平。
⑷ 重點關注特征污染物,對于不同制漿工藝產生的特征污染物(如AOX和惡臭)應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從源頭控制。
⑸ 污染治理措施需要多方案論證,廢水排污口位置選址及排污方式應優優化論證,納污水體環境承載論證。
⑹ 對化學漿、化機漿、脫墨漿高濃度廢水治理措施達標排放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應加以論證,注意脫墨廢渣處置,防止產生二次污染。
⑺ 厭氧處理系統產生的惡臭無組織排放,應采取有效的減緩措施并給出合理的衛生防護距離。
⑻ 造紙林基地建設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應有針對性提出生態影響的具體防治對策與減緩、恢復及補償措施。
2.林紙一體化項目漿(紙廠選址)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林基地選址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答:(1)漿(紙)廠選址應注意的問題
①選址必須符合項目所在地區城市總體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
②選址應保障飲用水安全。
③廠址區域應有充足的水源,缺水地區禁止開采地下水作為水源;在沿海河,缺水地區新建造紙項目,鼓勵咸水淡化作為補充水源。
④林紙一體化建設項目嚴格按《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提出的在500mm等降雨量線以東的五個地區布局。
⑤化學木漿廠應選址于近海地區或水環境容量大及自凈能力強的大江、大河下游地 區,廢水應離岸排放,避免對重要的近海生態保護區、養殖業和珍稀瀕危及國家重點保護水生動物產卯場、索餌場、洄游通道等造成影響。
⑥國家重點水污染整治流域,禁止新建化學制漿企業。
⑦黃淮海地區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必須結合原料結構調整,確保流域內污染物大幅削減。宜建設耗水量小,污染相對輕的化學機械漿造紙項目,同時實現“增產減污”目標。
(2)造紙林基地建設選址應注意問題
①造紙林基地建設項目必須納入《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
②禁止下列地域列入造紙林基地范圍:自然保護區及自然保護區之間的廊道,25º以上陡坡地(竹林基地除外)、江河故道、行洪道、分洪道,未經主管部門規劃與批準的灘地、風景名勝區及其外圍保護地帶區、《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財政部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等法規文件確定的公益林區、濕地保護區、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保護區,以及“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三北及長江中下游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擴區建設工程”等地域上產生沖突地區。
③對利用退耕還林地的,必須符合國家《退耕還林條例》相關規定。
④防止占用耕地,保護基本農田,保護好國土資源,不得占用水土保持林地、水源涵養林地。
3.硫酸鹽制漿工藝的主要惡臭污染源有哪些?應采取什么治理措施?
答:硫酸鹽制漿工藝產生的惡臭主要是硫化氫、甲硫醇、二甲硫醇和二甲二硫醚,統稱為TRS(總還原硫)。主要來自蒸煮系統、蒸發站、堿回收爐、石灰窯。
TRS物質具有酸性及可燃性特點,因此,它們可以通過堿液洗滌、燃燒來處理及加高排氣筒的方法來降低控制TRS臭氣的影響。
4.硫酸鹽制漿工藝的主要清潔生產技術有哪些?
答:干法備料、漿板成型、ITC蒸煮、堿回收(含石灰回收)、熱電、化學品(主要自備等方面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
5.漿(紙)廠工程一般用水量比較大,水資源利用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答:水資源規劃及其水資源供給可靠性與環境可行性論證,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資源,保護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不擠占生活飲用水、生態用水及農業用水。
6.簡述黑液堿回收的原理和基本過程,指出黑液燃燒和綠液苛化代表性的化學反應,并說明綠泥需采用怎樣的處置措施。
答:將制漿黑液經化工過程處理,以回收化學品和熱能,再供制漿生產使用的過程。簡稱堿回收。黑液是植物纖維原料在蒸煮成漿后,從紙漿中分離出被蒸煮藥液溶解出來的木素和糖類等有機化合物的堿性溶液及殘余的蒸煮液。
原理:堿回收是應用呂布蘭制堿法的基本原理,將黑液中鈉的有機化合物燒成碳酸鈉及將補充的硫酸鈉(芒硝)還原成硫化鈉,再經過石灰苛化,制成氫氧化鈉溶液,或氫氧化鈉和硫化鈉的混合液(造紙工業通稱為白液)。堿回收過程的主要化學反應如下:
2RCOONa+O2→Na2CO3+CO2+H2O+C
Na2SO4+2C→Na2S+2CO2
Na2CO3+CaO+H2O→2NaOH+CaCO3
堿回收工藝:堿回收包括從紙漿洗滌過程提取黑液、黑液的蒸發濃縮、濃黑液的燃燒、熔融物的溶解苛化和從苛化產生的碳酸鈣中回收石灰等基本工序。
綠泥為含有CaCO3、CaSiO3、有機物、少量堿。綠泥可用于改造林區道路、焚燒制磚或深填埋。
7.原料林基地生態影響評價的重點內容是什么?
答:原料林基地生態影響評價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樹種選址與物種入侵,林地類型變化、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土壤退化、病蟲害防治和面源污染防治等內容。
案例三:
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案例分析
建設項目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是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在項目建設末期對項目監管的最后一道關口。《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是指建設項目竣工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辦法規定,依據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或調查結果,并通過現場檢查等手段,考核該建設項目是否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活動。
公路屬于公用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后,其環境影響和發生污染事故的風險將長期、連續存在。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第十三條還明確規定,承擔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或者驗收調查工作的單位,對驗收監測或驗收調查結論負責。驗收調查時,公路的主體工程和附屬設施均已建成,大部分環境影響和事故風險已明確顯現。調查單位肩負著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驗收依據的重要使命,必須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運用各種技術手段,科學客觀地核查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各級環保部門批復中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和要求的落實情況。在調查中、還應該注意發現項目中新出現的環境保護問題并提出明確的補救和整改意見。
該案例編制較規范,內容基本涵蓋了該高速公路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要求的各個方面,且重點突出,對從事公路工程竣工環境保擴驗收調查工作,以及與公路工程相類似的(如鐵路、管線建設等)線型工程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工作均具有一定示范意義。
根據項目特點,在進行公路等線型工程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對需進行整改的項目,調查單位提出的整改方案應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整改所需投資也應該進行估算。
(2)當項目位于生態脆弱地區、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臨近自然保護區或位于多個自然保護區之間、臨近濕地或位于濕地之間等生態保護要求比較高的區域時,應開展物種、土壤、動物遷徙影響,地表徑流影響、濕地間水力聯系影響等更深層次的調查,還應該利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手段進行生態影響分析。
(3)征地、拆遷、安置和補償直接涉及建設單位和被拆遷安置群眾的切身利益,往往是各種矛盾的焦點。在大規模拆遷的集中安置地,會產生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新的環境保護問題,除此之外,征地,拆遷、安置和補償等事宜與環境保護工作沒有關系。為了使調查更接近客觀事實,各種意見調查中,除相應的環保問題外,應注意回避其他問題。
(4)《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當驗收單位發現項目存在重大變更時,應暫停驗收調查上作、立即將情況向主管驗收的環境保護管理機關報告。
問題與答案:
1.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義和內容是什么?
答: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義:監督落實環境保護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以及落實其他需配套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內容:①與建設項目有關的各項環境保護設施,包括為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所建成或配備的工程、設備、裝置和監測手段,各項生態保護設施;②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和有關項目設計文件規定應采取的其他各項環境保護措施。
2.驗收調查報告結論部分的現場驗收的建議分為幾類?其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三類。
①建議通過竣工驗收。
對于基本落實了工程設計、環境影響評價及其批復文件和其他一些對工程的環境保護要求、在工程建設期間和試運行期間未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項目,可建議通過竣工驗收。
②建議通過竣工驗收,但對遺留問題限期整改。
對于項目建設運營后尚未完成落實工程設計、環境影響評價及其批復文件和其他一些對工程的環境保護要求,并產生一定環境影響,或項目試運行后雖落實了環境保護要求,仍造成了一定環境影響,但上述影響均能夠通過可行的措施消除或減緩,在業主提出可以滿足竣工驗收要求的整改計劃后,可建議通過竣工驗收。
③不具備驗收條件,需限期整改后再組織驗收。
對于在建設期間和試運行期間工程設計、環境影響評價及其批復文件和其他一些對工程的主要保護要求或大部分要求未能落實的項目,或基本落實了環境保護要求,但在建設期間和試運行期間造成較大或重大的環境影響的項目,應建議限期整改,待項目滿足竣工驗收要求并進行必要的核查后,再進行驗收。
3.公路項目的主要環境影響包括哪幾個主要方面?
答:施工期產生的主要環境影響為生態影響(取棄土場設置及植被恢復、水土流失)、機械噪聲(影響范圍200米)、揚塵(影響范圍200米)。營運期主要環境影響為交通噪聲和揚塵。
4.“工程建設過程”章節實際是向環境保護管理機關反映什么情況?
答:向環境保護管理機關反映建設單位遵守“環評法”和“三同時”有關規定的情況。
5.公路兩側敏感點的噪聲主要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公路兩側敏感點的噪聲主要與車流量、路面材質、路基形式、地貌、道路彎曲、路側植被種類及分布情況、敏感點與公路的位置關系、建筑物的結構和形式等諸多因素有關。
6.水環境影響調查通常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答:水環境影響調查通常包括公路所在區域的水域分布及其特征、水域的功能、水域與公路的位置關系、臨近或跨越水體的公路排水方式和去向、水域的飲用水源保護區分布、飲用水源取水口分布等內容。
案例四:
流域梯級水電開發規劃
西南橫斷山脈某河流流域總面積23590km2,干流長度423km,天然落差2523m,水量豐沛,干流河床比降大,年平均徑流量178m3/s,水能資源豐富,在該河流上游距離河口1.56km處已經有一蓄水5.6億m3 的“龍頭”水庫。河段所在地區經濟不發達,流域總人口5.6萬人,涉及有2個縣的14個鄉,國內總產值1.8億元。為發展地方經濟,開發水電資源成為該流域的一個必然的選擇。根據該河流的形態、資源分布特點和龍頭水庫的蓄水位變化情況,水電部門作出了該流域梯級水電開發規劃,該規劃提出5個擬議訂方案,分別在河流的不同段開發4組可能的梯級開發方案,其中一個作為規劃的推薦方案,規劃中主要對不同梯級組的地質條件、水文泥沙情況、交通條件、動能經濟指標、水庫淹沒、工程樞紐布置、工程量以及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和論證,最后推薦的開發方案是“一庫5級”方案。
問題:
1.該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重點是什么?
2.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3.規劃分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案:
1.、本項目屬于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從項目性質和所在地區的環境概況看,項目的主要影響是對所在地區的生態系統及水庫淹沒區的土地利用和社會影響。在對該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重點是規劃分析、生態影響評價和替代方案。規劃分析中的本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的協調是重點內容;生態影響評價重點是規劃對流域陸生和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替代方案分析比較主要是針對不同的規劃方案以及規劃取消情況下的“零方案”,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的對比分析。
2、水電梯級開發產生的生態影響主要包括:土地淹沒對陸生動植物分布及多樣性的影響,對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因此生態影響與預測的主要內容包括:
(1)對陸生植物的影響
1)直接影響:各規劃方案的水庫淹沒情況;各規劃方案的植被損失情況;影響區內有無珍稀(列入國家或地方保護名錄的)動植物。對流域內陸地生態系統中動物和植物多樣性的影響。
2)間接影響:人為活動增加,水電開發造成的交通、電力輸送等活動對植物的破壞。
3)施工期的臨時影響。施工活動造成的植物破壞。
(2)對陸生動物的影響
1)工程實施后的影響:水庫的蓄水和發電將造成水庫周邊頻繁交替的水陸變換,可能會影響到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的生境條件。河道在豐水期水量會減少,對動物有影響。
2)施工過程對動物的影響:對鳥類、獸類、昆蟲和其他動物的影響。
(3)對流域內陸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完整性的影響。
(4)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1)施工過程中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對藻類、底棲動物、魚類的影響。
2)運行期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庫區對水生生物的影響,使得生物量增加,種類增加;河道減水對河流中魚類、底棲生物和藻類等的影響。
(5)對干流河段水生生物的多樣性、完整性和穩定性的影響。
3、規劃分析主要內容包括:
(1)規劃描述:規劃的背景及意義、規劃方案簡介、規劃推薦方案和規劃的近期工程及開發順序等。
(2)規劃目標協調性分析:水電開發規劃與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協調,與整個流域開發目標的協調,與本地區其他相關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水利規劃、城鎮體系發展規劃及旅游資源開發規劃等)的協調性分析。
(3)規劃的環境限制性因素分析。
案例五:
安徽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1.分析項目現狀監測不足,列出補充的監測的內容、因子?
答:不足:首先按照導則確定評價等級,進行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本項目為改擴建項目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應進行無組織排放監控點測試。還應進行廠區、渣場及界外農田處的土壤環境和農作物質量監測。
無組織排放監測,監測因子:SO2、TSP。
廠區、渣場及界外農田處的土壤環境和農作物質量監測。監測因子:Cu、Pb、Zn、Cd、Cr、As。
2.根據最新要求,本項目缺少環境影響風險內容,分析該環境風險評價主要內容和步驟?
答:本項目的環境風險主要是制酸系統故障造成高濃度SO2排放的環境事故。發生情況:
(1)制酸系統SO2轉化率降低;
(2)制酸系統故障停產,粗銅熔煉煙氣直接排空。制酸系統轉化率下降和故障停車時應有完善的監控手段和應急預案。
環境風險評價主要內容和步驟:
(1) 風險識別;
(2) 源項分析;
(3) 后果計算;
(4) 風險計算和評價;
(5) 風險管理。
風險評價:
風險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災害事故風險值Rmax與同行業可接受風險水平RL比較:
Rmax
Rmax>RL則對該項目需要采取降低安全的措施,以達到可接受水平,否則項目的建設是不可接受的。
3.確定該項目衛生防護距離應依據哪些標準及污染因子?
標準名稱:銅冶煉廠(密閉鼓風爐型)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 11657-89);硫酸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 11663-89)
污染因子:硫酸霧
主要依據銅冶煉廠&硫酸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確定衛生防護距離,污染因子為危險化學品硫酸;
4.分析清潔生產分析應補充哪些內容?
環評中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可分為六大類:生產工藝與裝備要求、資源能源利用指標、產品指標、污染物產生指標、廢物回收利用指標和環境管理要求。
本案例應補充:污染物產生指標、廢物回收利用指標和環境管理要求。
案例六:
江蘇徐州闞山發電廠一期工程
1.火電廠運行過程中主要環境影響是什么?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又哪些?
答:運行期環境影響有:
①燃煤煙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對主要保護目標的影響;
②廢水排放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若受納水體農灌作用且循環水排放,則對農作物的影響;若受納水體為海水或水庫并且排放溫排水[如用海水作冷卻水],則溫排水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③噪聲對廠界和對敏感保護目標的影響;
④地下水環境預測與評價(此章與貯灰場影響分析重復,可適當調整,應分析灰場與水源地之間的關系);
⑤煤場揚塵環境影響分析(此章也可列入環境空氣影響預測篇章中);
⑥貯灰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等。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A.燃燒過程:電廠正常運行時的燃燒過程主要包括燃煤的粉碎,燃煤在鍋爐內的燃燒以及燃燒后產生的煙氣經除塵器、煙道、煙囪排入環境空氣。在該過程中,可能產生煙氣污染物、鍋爐清洗廢水、灰渣,一些機械轉動設備,如磨煤機、風機等可能產生噪聲;鍋爐啟動及事故排氣時可能產生排氣噪聲。
B.化學水處理過程:化學水處理過程主要是為電廠正常運行提供水質合格的工業補給水,在該過程中,通過若干化學處理過程對原水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主要產生一定量的酸堿廢水。
C.燃煤存貯、輸送過程:燃煤存貯及輸送時,為防止煤場揚塵影響環境,需對煤場及輸煤棧橋進行噴灑或沖洗,從而產生輸煤廢水。此外,在不利氣象條件時,貯煤場可能產生揚塵。
D.燃油存貯及裝卸過程:該過程中,由于油罐脫水及油區沖洗,可能產生少量的含油污水。
E.發電過程:該過程中,各種機械設備如水泵、空壓機的運行,可能產生噪聲,冷卻塔亦產生相當量的排污水及噪聲。此外,主廠房內的沖洗可能產生相應的沖洗廢水。
F.除灰渣過程及貯灰過程:除灰渣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灰渣及灰水。貯灰場在貯灰過程中,若管理不當或在不利氣象條件下,可能產生揚塵。
G.煙氣脫硫過程:煙氣脫硫過程中,將產生脫硫廢水、噪聲及石膏。
2.針對火電廠鍋爐煙氣排放,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哪些內容?
答:預測SO2、NO2和煙塵(PM10)1h平均濃度、日平均濃度和年平均濃度;預測各關心點的日均濃度;預測最大落地軸線濃度及出現距離;預測熏煙濃度及出現距離;進行煙囪高度的合理性論證等內容。
3.灰場選址應注意哪些問題,灰場主要環境影響及應采取的減緩措施有哪些?
答:灰場選址應避開地下水主要補給區和飲用水源含水層、泉域等重點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敏感保護目標,灰場周邊村莊應符合500m衛生防護距離的要求。實測或類比給出灰場的滲透系數。預測灰場對地下水尤其是附近水源地的影響,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滲措施,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對第II類貯存場的要求。
灰場的主要環境影響有灰場對環境空氣的影響;灰場不碾壓、大風天氣條件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灰場排水對周圍地表水體的影響;灰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減緩措施:灰場選址時要注意灰場的滲透系數,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滲措施;加強灰場的運行管理是減少灰場揚塵對環境影響的關鍵。從防滲漏、防揚塵、防流失等方面提出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提出灰場的防洪措施。山谷型干灰場周圍宜設截洪溝,設計標準宜按洪水頻率十年一遇進行設計。
4.火電廠用水量較大,水源的選擇應注意哪些問題?對于缺水地區應采取的機組形式是什么?
答:火電廠需大量冷卻用水(凝汽器冷卻、發電廠的冷卻、引風機和水泵等軸承的冷卻)和鍋爐補給水、除灰及吸塵、除硫以及熱力用損失的補給水等,所選擇的廠址應靠近水源。評價中應考察設計方案和水平衡圖是否執行了《火電廠設計技術標準》規定的設計原則,是否落實了國經貿資源《關于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燃煤電站項目規劃和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精神要求。“通知”提出“國家鼓勵新建、擴建燃煤電站項目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降低用水量。在北方缺水地區,新建、擴建電廠禁止取用地下水,嚴格控制使用地表水,鼓勵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中水或其他廢水。原則上應建設大型空冷機組,機組耗水指標要控制在0.18m3/(s.GW)以下。這些地區建設的火電廠要與城市污水處理廠統一規劃,配套同步建設。坑口電站項目首先考慮使用礦井疏干水的要求。
5.火電廠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應通過哪些途徑予以獲得,應征得什么部門的認可?
答:火電廠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為二氧化硫和煙塵,通過區域削減予以獲得。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39號《關于發布火電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條件的公告》:
(1)新建、擴建、改造火電項目必須按照“增產不增污”或“增產減污”的要求,通過對現役機組脫硫、關停小機組或排污交易等措施或“區域削減”措施落實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途徑,并明確具體的減排措施。
(2)總局與六家中央管理電力企業集團(以下簡稱六大集團)或省級人民政府簽訂二氧化硫削減責任書的脫硫老機組的擴建、改造火電項目,所涉及的老機組脫硫工程的開工、投產進度必須符合責任書有關要求。
(3)屬于六大電力集團的新建、擴建、改造項目,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指標必須從六大集團的總量控制指標中獲得,并由所在電力集團公司和所在地省級環保部門出具確認意見。
(4)不屬于六大電力集團的新建、擴建、改造項目,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必須從各省非六大電力集團電力行業總量控制指標中獲得,并由省級環保部門出具確認意見。
建設單位在提交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時,應同時提供省級環保部門對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來源的確認文件。
案例七:
中英合資―捷利康南通化學品有限公司
1、本項目工程分析的項目組成除案例所列外,還應列出哪些設施?為何需要列出
答:儲運設施 、生活設施目的是為了通過這些設施的分析,核定這些環節中的污染來源、種類、性質、排放方式、強度、去向及達標情況,明確有關的環境影響的來源。
2、本項目非正常排污工況有哪些?其重點分析內容有哪些?
答: 本項目非正常排污工況有開車、停車、檢修、一般事故和泄漏;工藝設備或環保設施達不到設計規劃指標運行。
本項目非正常排污工況重點分析內容:有一般性事故及泄露等情況下的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和異常情況產生時的原因分析,確定污染源強,發生頻率和處置措施及對環境的影響。
3、本項目工程分析除應給出總物料平衡衡算和各裝置的物料平衡外,還應進行哪些物料的平衡計算?其目的是什么?
答:有毒有害物料平衡、有毒有害元素的物料平衡目的:計算污染物的源強,分析污染物的排放量,從而確定對環境的影響,便于對有毒有害物質的處置措施的提出,也為環保設施提供依據。
4、本項目焚燒爐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有哪些?焚燒爐的煙囪高度是否符合標準要求?達到排放標準是否一定合理?如何確定其合理的高度?
答:焚燒爐產生的氣體主要: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氫、氨氣焚燒爐的煙囪高度符合標準要求,但是達到排放標準不一定合理,根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2001)之規定,燃煤燃油鍋爐煙囪排放高度除需遵守排放速率標準值外,焚燒爐排氣筒周圍半徑200m內有建筑物時,排氣筒高度必須高出最高建筑物5m以上。
5、本項目最終排放廢水中含有微量吡啶、百草枯、功夫等特征污染物,國家及地方均無相應的排放標準,環評工作中應如何確定和實施這些污染物的排放標準?
答:參考輸出國和發達國家現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有關技術資料,由地市級環保局提出,經省和直轄市環保部們批準后實行,報國家環保局備案。
案例八:
廣西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明陽糖廠10000t/d技改工程
1.糖廠項目的工程分析重點是什么?
答:本工程是技改工程,技改工程污染物排放以有機廢水為主,其次為噪聲和廢氣污染。
現有工程廢水已經采取處理措施,氮處理效率低,總排口水質達不到規定標準要求,循環用水率低。技改工程要考慮新增項目的環境保護,采取“以新帶老”措施,做好老污染源的治理。因此,弄清工程技改、后污染源情況,分析廢水處理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的替代方案是本工程分析的重點。
2.技改項目與新建工程的工程分析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答:技改項目應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帳”,即技改擴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擴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擴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帶老”削減量)污染物排放量。
技改擴建前排放量-“以新帶老”削減量+技改擴建項目排放量=技改擴建完成后排放量
3.對于清潔生產水平較低的工業項目,清潔生產評價應重點關注什么問題?
答:與國內外同類先進企業相比較,從六個方面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找出關鍵問題 ,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加強環境管理、對設備進行改造,提高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
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與《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03)適用條件的區別是什么?
答:《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適用于除煤粉發電鍋爐和單臺出力大于45.5MW(65t/h)發電鍋爐以外的各種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氣鍋爐排放大氣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設計、竣工驗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使用甘蔗渣、鋸末、稻殼、樹皮等燃料的鍋爐,參照本標準中燃煤鍋爐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執行。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03)適用于使用單臺出力65t/h以上除層燃爐、拋煤機爐外的燃煤發電鍋爐;各種容量的煤粉發電鍋爐;單臺出力65t/h以上燃油發電鍋爐;以及各種容量的燃氣輪機組的火電廠。單臺出力65t/h以上采用甘蔗渣、鋸末、樹皮等生物質燃料的發電鍋爐,參照本標準中以煤矸石等為主要燃料的資源綜合利用火力發電鍋爐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執行。
5.對于主要污染物量削減的技改項目,環境影響預測評價內容應包括幾部分?
答:技改前、“以新帶老”措施后現有工程、技改項目和技改后4部分。
最新資訊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題庫:歷年真題回顧+2025年思維導圖2025-06-13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考前學習方法:真題題庫在線刷2025-05-16
- 2023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試題2023-10-09
- 2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導則模擬試題2023-10-08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技法模擬試題2023-10-06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導則模擬試題2023-10-05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案例模擬試題2023-10-04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法規模擬試題2023-10-03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模擬練習題2023-09-29
- 2024年環境評價工程師試題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