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環評師《技術方法》考點: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


大氣排放物可以來自點源、線源、面源、體源或非連續源。點源是最確定的典型的污染源,而線源、面源和體源被認為大部分是由泄漏產生的,泄漏排放是不合理地通過煙囪、高煙囪、出煙孔或其他功能設備排放的,如汽車排氣。斷續釋放是另一種泄漏排放,它是瞬間來自溢出或其他事故排放。
空氣排放物又可分為氣相排放物或顆粒物質排放物。氣相釋放物主要由有機化合物組成,主要的釋放機制是揮發,氣相排放物也可以由加工制造和廢物處理過程產生。顆粒排放物基本上是來自燃燒、風的侵蝕和機械過程。這些顆粒物中含有許多污染物,不僅包括有機物、金屬,而且還有某些通常很穩定的物質(如氧化物)。
1.揮發
揮發是把化學物質從液體轉到氣體相,揮發大部分不可控。大氣釋放源主要來自有害廢物處理處置現場;地面的廢物儲存罐,管道的連接接口處,以及各種廢物貯留池的表面,還有地面以下的源,如來自土地填埋物浸出液釋放的污染物進入地下水。有機物還可以從地下水中揮發出來到達地表面中,排放物還可以來自污染
的地下水中的化學物質的揮發。
揮發部分依賴于溫度、蒸汽壓及液相和氣相間的濃度差。揮發的有機物可以直接進入大氣,也可能通過曲折路徑,如圖10-1描述的污染物在地表以下的運動。
圖10-1 污染物在地表以下的運動
這種描述的轉化主要是基于通過多孔介質擴散,土地的空隙度和土壤濕度是重要的參數。揮發可以通過在現場利用有機蒸汽分析器來測定。
污染場地現場修復活動具有破壞作用,這些破壞使早先覆蓋的廢物又暴露出來。因此,修補活動有可能在實際上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
2.顆粒物質排放
廢物處理操作會產生顆粒物排放,焚燒可以直接排放顆粒物質。
更大的灰塵產生源是含有土壤處理的修鋪工作。被污染的土壤常常需要補救,這既包括為處理處置場地的開挖,也包括對污染物的覆蓋。開挖時如沒有控制措施進行運輸,并露天堆置或在池中貯存,那么每一操作過程都要產生大量塵土,即使土壤不需要開挖,但某種形式的表面平整也是必要的,這也將產生塵土。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