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考試輔導


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考試輔導
1、環境標準的分類:國家環境標準、地方環境標準、國家環境保護行業標準。
2、需要環評的規劃種類:綜合性、專項性。
3、生態多樣性含義: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4、生態環境影響識別要點:主體、受體、效應。
5、環境影響預測方法:數學模式法、物理模型法、類比調查法、專業判斷法。
6、大氣自凈能力:平流輸送、湍流擴散、清除機制。
7、清潔生產定義:不斷采用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材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8、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9、零維水質模型的適用條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為恒定流動、廢水連續穩定排放。
10、根據實施過程的不同階段可將建設項目分為 建設期、生產運營期、服務期滿后 三個階段進行工程分析。
11、生態系統的定義:是指生命系統與非生命系統在特定空間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系統。
12、評價因子的篩選在 影響識別 基礎上得到的。
13、風和湍流 是影響大氣擴散能力的主要動力因子。
14、大氣總量控制因子 煙塵、粉塵、SO2 。
15、噪聲根據輻射特性及其傳播距離分類 點聲源、線聲源、面聲源。
16、水污染物根據其性質分類: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堿污染物、廢熱。
17、使人耳產生疼痛感覺的聲壓,稱為人耳的 痛閥,其指標為20Pa。
18、焚燒時產生的主要有機氯污染物 二?英類,控制其生產是通過對 初始階段、高溫分解階段和后期合成階段三個階段。
19、生活垃圾填埋場距離人畜最近距離500米。
20、湖泊富營養化控制指標 總氮、總磷。
21、水質監測的四個斷面 背景斷面、對照斷面、控制斷面、消減斷面。
22、環境影響后評價:對建設項目實施后的環境影響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跟蹤監測和驗證性評價,并提出補救方案或者措施,實現項目建設與環境相協調的方法與制度。
23、建設項目環評常用的環境影響識別方法有:矩陣法和清單法。
24、大氣穩定度分級:強不穩定、不穩定、弱不穩定、中性、較穩定、穩定。
25、噴氣式飛機噴氣口附近聲壓為630pa,其聲壓級為150dB,聲壓為0.002pa,其聲壓級為40dB。
26、環境容量定義:是指對一定區域,根據自然凈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結構條件,為達到環境目標值,所允許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27、監測數據的“五性”: 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28、污染氣象學把湍流特征不連續界面以下的大氣稱為混合層,從地面算起至第一層穩定層底的高度就是混合層高度。
29、繪制等聲線的監測取樣方法 網格法。
30、污染物排放總量的調查方法 物料衡算、實測法、經驗計算法。
31、大氣環評一、二、三級評價范圍邊長分別是16~20km、10~14km、4~6km,平原地區取上限、復雜地形地區取下限。
32、 垃圾焚燒的兩個重要技術問題 :預處理工藝 、控制二?英的形成。
33、 S-P表示的是什么的關系 DO和 BOD。
34、水的自凈機制分為: 物理自凈、化學自凈、生物自凈。
35、 清潔生產三個等級的內容:國際清潔生產先進水平、國內先進水平、國內基本水平。
36、為了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專業技術人員素質,確保環境影響評價質量,2004年2月,人事部、國家環保總局決定在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
3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規定,國家鼓勵有關單位、老師、公眾以適當方式參與環境影響評價。
38、“十五”期間國家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因子為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化學需氧量、氨氮、工業固體廢物。
39、為了解大氣污染方向及各方位收污染幾率,在極坐標中安16個風向標出其頻率的大小,應繪制風向玫瑰圖。
40、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的統計主要進行平均值、超標率、超標倍數三項統計計算。參加統計計算的監測數據必須是符合要求的監測數據。
41、ISE越大說明建設項目對河流中該項水質參數的影響越大。
42、固體廢物按其來源,可分為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
43、生活垃圾填埋場應設在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44、將某一段時間內連續暴露的不同A聲級變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聲級表示該段時間內的噪聲大小的量稱為 等效連續A聲級。
45、水環境現狀調查的對象主要為(環境水文條件),(水污染源)和(水環境質量)。
46、一般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是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江河洪水調蓄區、生物多樣保護區、防風固沙區。
47、受委托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審查合格后,頒發資格證書,按照資格證書規定的評價等級和評價范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服務,并對評價結論負責。
48、為搞好污染源調查,可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對重點污染源調查稱為(詳查),對區域內所有的污染源進行全面調查稱為(普查)。
49、大氣人為污染源分為(工業污染源)、(交通運輸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50、河流可以簡化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彎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
51、A-P值法值能粗略地估算(區域)大氣環境容量。
52、生態環境影響評價中,對于1、2、3級評價項目,要以重要評價因子受影響的方向作為擴展距離,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
53、某河流斷面間河段長度1.5m,斷面間直線距離1m,則彎曲系數大于(1.3),可視為(彎曲河流)。
54、典型氣象條件是指對環境敏感區或關心點易造成嚴重污染的風向、風速、(穩定度)和(混合層高度)等的組合條件。
55、夜間瞬間偶然突發的噪聲,其峰值不準超過標準值15dB(A)。
56、(靈敏度)和(檢出限)是兩個從不同角度表示檢測器對測定物質敏感程度的指標,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說明檢測器性能越好。
57、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的規劃,應在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該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
58、確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經驗計算法)(實測法)。
59、氣象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地面氣象)資料分析和(高空氣象)資料分析。
60、最佳測定范圍也稱有效測定范圍,指在限定誤差能滿足預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測定下限)至(測定上限)之間的濃度范圍。
61、環境質量評價按不同的時間階段可以分為(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環境質量影響評價)和(環境質量后評價)。
62、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三類地區要做水土保持方案。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