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一)


一、單項選擇提(共90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建設項目概況”應包括的內容是( )。
A.產品方案 B.物料平衡
C.水的用量與平衡 D.工藝過程(附工藝流程圈)
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以下不作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調整依據的是( ).
A.建設項目工藝復雜程度 B.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C.所在地區的環境特征 D.當地對環境的特殊要求
3.某供水廠工程處于長江中游,以長江為取水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以下可不列入該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內容的是( )。
A.水環境影響預測 B.聲環境影響預測
C.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 D.生態環境影響預測
4.某汽車制造項目處于開發區,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該項目工程分析的重點是( )。
A.生產用水調度 B.燃煤運輸
C.生活垃圾存放 D.生產裝置各種污染物的排放
5.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以下需關于進行服務期滿后環境影響評價的是( )。
A.保稅區 B.城市開發區
C.輸變電工程 D.礦山工程
6.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以下關于“建設項目所在地區環境現狀調查”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現狀調查范圍,各環境要素可以不同
B.重點調查自然環境,不調查社會環境
C.收集現有資料與現場調查和測試相結合
D.對環境中與評價項目有密切關系的部分,應有定量的分析或評價
7.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以下關于報告書結論編寫的不正確表述是( )。
A.結論是全部評價工作的高度概括與總結
B.結論應該簡潔、明了、歸類
C.結論主要是概括環境影響的結果,不必說明環境現狀及區域的環境問題
D.結論應給出改進措施和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結論
8.某建設項目擬使用所在地附近氣象站資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判斷該資料使用價值的依據是( )。
A.氣象站等級
B.氣象站方位
C.氣象站海拔高度
D.氣象站與項目之間的距離及二者地理環境條件差異
9.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以下不作為劃分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考慮的因素是( )。
A.污染源排氣筒的高度 B.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C.周圍地形的復雜程度 D.當地應執行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10.某擬建項目地處沿海,該項目廢氣污染物最大等標排放量pi值為2.8x108,該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 )。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三級從簡
1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以下關于“確定評價區范圍”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根據項目的評價等級確定評價范圍
B.如果界外區域有環境保護敏感區,應擴大到界外區域
C.評價范圍不能擴大或縮小
D.如果評價區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環境保護敏感區,則可適當縮小評價區的范圍
1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污染源調查中污染因子數一般不宜多于( )個。
A.8 B.7
C.6 D.5
13.某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其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點數不應少于( )個。
A.10 B.8
C.6 D.3
14.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時,必須收集的地面氣象資料是( )。
A.年、季(期)地面溫度 B.年、季(期)風玫瑰圖
C.月平均風速隨月份變化 D.季(期)小時平均風速的日變化
15.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導則 大氣環境》,采用傾斜煙羽模式預測顆粒的影響,顆粒物的粒徑應大于( )μm。
A.1.0 B.2.5
C.10 D.1.5
16.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對于一、二級評價項目進行大氣影響預測,在可能出現背風禍以及下沉、下洗氣流的復雜地形或高大建筑物附近,必要時還應采用的預測方法是( )。
A.正態模式 B.室內模擬(風洞、水槽)試驗
C.隨機游動數值模式 D.平流擴散方程
17.報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有風時點源擴散模式的適用條件是( )。
A.U10≤0.5m/s B.U10≤1.0m/s
C.U10≥1.5m/s D.0.5m/s≤U10<1.5m/s
18.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以下關于污染因子評價指數的定義表述正確的是( )。
A.污染物排放量與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比值
B.污染物濃度預測值與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比值
C.污染物濃度預測值與環境現狀監測值的比值
D.污染物排放速率與環境現狀監刪值的比值
19.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以下關于“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布點原則”表述正確的是( )。
A.僅考慮評價區主導風向 B.以評價區污染源分布為主
C.以環境功能區為主兼顧均布性 D.僅考慮評價區地形特點
20.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時,以下不需要收集調查的高空氣象資料是( )。
A.規定時間的風向隨高度的變化 B.規定時間的風速隨高度的變化
C.月平均風速隨月份的變化曲線圖 D.日混合層高度及對應的大氣穩定度
2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按帕斯奎爾穩定度分級法確定大氣穩定度類型時,不需要的常規氣象資料是( )。
A.低云量 B.總云量
C.大氣壓力 D.地面風速
2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向某小型封閉海灣排放污水的工業項目,在確定環境現狀調查范圍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
A.污水排放量 B.海灣面積
C.海岸線長度 D.污水排放周期
24.內陸某擬建項目污水排向一小河,地表水評價等級為二級,該小河在排污口下游6km處匯入具有重要用水功能的中河。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在該項目進行環境影響預測時,不需要預測的點是( )。
A.排放口附近 B.排污口的上游斷面
C.排污口下游的重要水工構筑物附近 D.小河與中河匯合口下游
25.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確定評價區現有點污染源調查的繁簡程度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
A.建設規模 B.點源的污水排放量
C.點源的污水性質 D.點源與建設項目關系
26.某住宅區項目向一個河流排污,河流排污口上游無污染源匯入。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該項目在水質調查時應選擇的參數是( )。
A.苯類 B.氟化物
C.磷酸鹽 D.揮發性酚
27.某擬建項目向一中型河流擇污,在地表水評價范圍內,排污口的下游800m有一支流匯入。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該項目地裹水取樣斷面至少布置( )個。
28.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以下符合預測水質參數篩選要求的是( )。
A.建設過程和生產運行過程擬預測水質參數應相同
B.建設過程、生產過程和服務期滿后擬預測水質參數應相同
C.建設過程和服務期滿后擬預測水質參數應相同
D.建設過程、生產過程和服務期滿后擬預測水質參數可以不同
29.某小河斷面寬深比25,預測河段彎曲參數1.5.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該河可簡化為( )。
A.矩形平直河流 B.矩形彎曲河流
C.非矩形河流 D.彎曲河流
30.某擬建項目排放的廢水水溫46℃、pH7.8,含有汞、鋅、銅、鉛四種污染物。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該項目在進行水環境影響預測時應考慮的污染物類型是( )。
A.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堿污染物
B.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堿污染物、廢熱
C.持久性污染物、酸堿污染物
D.持久性污染物、廢熱
3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在地面水環境影響預測中,污染源無組織排放可簡化成面源,其排放規律可簡化為( )。
A.非連續恒定排放 B.連續恒定排放
C.非連續非恒定排放 D.連續非恒定排放
3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以下屬于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的數學預測模式是( )。
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B.二維穩態混合模式
C.S―P模式 D.弗―羅衰減模式
33.某擬建項目向一小湖中排放廢水,地表水評價等級為一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預測BOD5時采用的模式是( )。
A.卡拉烏合夫模式 B.湖泊完全混合衰減模式
C.湖泊環流二維穩態混合模式 D.約―新模式
34.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面水環境》,位于河口的某建設項目地衰水評價等級為一級,須進行水質調查的時期是( )。
A.干水期和枯水期 B.豐水期和枯水期
C.豐水期和平水期 D.豐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36.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對于機場飛機噪聲采取的環境噪聲評價量是( )。
A.最大A聲級及持續時間 B.有效感覺噪聲級
C.計權等效連續感覺噪聲級 D.等效連續A聲級
36.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對位于城市建成區的某工業企業境噪聲現狀調查與測量的基本內容不包( )。
A.現有噪聲源種類、數量及相應的噪聲級
B.該企業改擴建新增加的噪聲源及其噪聲級
C.該企業位于的噪聲功能區
D.評價范圍內的噪聲敏感目標
37.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對于工業企業改擴建工程若要繪制等聲級曲線,以下不符合“環境噪聲現狀測量點的布設原則”的是( )。
A.靠近聲源測量點密度高于較遠處測量點密度
B.在各斷面距聲源不同距離布置一組測點
C.環境噪聲現狀測量點可以大幅度增加
D.采用網格法布置測點
38.某工廠一設備產生高聲級的突發性噪聲,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其噪聲源的測量量為( )。
A.最大A聲級和噪聲持續時間 B.等效連續A聲級
C.倍頻帶聲壓級 D.A聲級
39.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噪聲預測所需要的建設項目聲源資料不包括( )。
A.聲源種類與數量 B.聲源的噪聲級和發生持續時間
C.聲源的空間位置 D.聲源影響的敏感目標
40.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在噪聲傳播聲級衰減計算中,以下不屬于點聲源的是( )。
A.單架飛機 B.鐵路列車
C.單臺機械設備 D.聲波波長比聲源尺寸大得多的聲源
4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以下防治手段不屬于“在噪聲傳播途徑上降低噪聲”的是( )。
A.選取低噪聲的工藝和設備
B.對聲源采取消聲、隔振措施
C.在聲源和敏感目標間增設吸聲、隔聲措施
D.在規劃設計和建設布局時,使聲源遠寓敏感區
42.某礦業開采項目,影響面積25km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可判別評價工作等級為2級的條件是( )。
A.生物群落生物量減少<50% B.生物群落物種的多樣性減少<50%
C.敏感地區 D.土地荒漠化
4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對2級評價所規定的“以重要評價因子受影響的方向確定評價范圍的擴展距離”是( )km。
A.1~2 B.2~8
C.8~30 D.大于30
44.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以下可不列入工程設計資料
收集的是( )。
A.工程投資內部收益率 B.工程的工藝
C.工程的類型 D.主、輔工程區位
45.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以下可不列入自然環境基本特征調查內容的是( )。
A.水資源 B-土壤資塬
C.人口 D.動物資源
46.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生態現狀評價不常用的方法是( )。
A.圖形疊置法 B.生產力評價法
C.類比法 D.系統分析法
47.某土地開發項目,生態評價工作等級為2級,其重要的評價因子有綠地、珍稀植物和水土流失等,其中關鍵因子是珍稀植物,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以下表述符合生態影響預測要求的是( )。
A.對珍稀植物和綠地、水上流失等均進行簡要分析
B.僅對珍稀植物進行預測評價
C.對珍稀植物進行預測評價,對綠地、水土流失等進行簡要分析
D.對珍稀植物和綠地、水土流失等均進行單項預測評價
48.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需要對關鍵的單項問題進行替代方案比較的建設項目,其生態評價等級是( )級。
A.1 B.2
C.3 D.4
49.根據《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開發區規劃的環境可行性綜合論證時,以下不需要考慮的是( )。
A.總體布局的合理性 B.環境保護目標的可達性
C.經濟增長速度 D.產業結構的合理性
50.根據《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進行規劃方案分析時,從環境影響的角度可以不進行分析的是( ).
A.開發區總體布局 B.各規劃之間的協調性
C.土地利用的生態適宜度
D.開發區內具體項目裝置配置的合理性
51.某化工園區位于松花江流域,根據《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以下所排放的污染物中應作為總量控制指標因子的是( )。
A.SS B.pH
C.硝基苯 D.全鹽量
52.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擬定環境保護對策與減緩措施應遵循的原則是( )。
A.預防措施優先 B.經濟代價最小化
C.重建措施優先 D.經濟效益最大化
5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涉及氰化鈉生產、使用、貯運的建設項目,其壞境風險評價工作級別為一級的條件是( )。
A.所有氰化鈉生產項目 B.環境敏感地區
C.安全評價認為存在問題 D.非重大危險源
54.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以下可不作為二級環境風險評價基本內容的是( )。
A.源項分析 B.后果計算
C.風險識別 D.風險管理
55.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以下應進行環境風險評價的建設項目是( ).
A.鋼材物流中心 B.海濱浴場
C.鞭炮貯運倉庫 D.核電站
56.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以下尚不具備驗收調查運行工況要求的是( ).
A.環保設施正常運行,運量達到設計能力50%,但運行穩定的鐵路工程
B.已正常運行但產油量只達到50%的油田開發工程
C.生產能力達到80%的礦山采選工程
D.生產能力達到60%的農業開發工程
57.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生態影響類》以下表述符合驗收調查標準確定原則的是( )。
A.只需按現行的環境保護標準進行驗收調查
B.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后頒布的標準進行驗收調查
C.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規定的標準驗收調查,不用考慮現行標準
D.現階段暫時還沒有標準的可按實際調查給出結果
58.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生態影響類》,驗收調查一般包括的時段是( ).
A.工程前期、施工期、試運行期 B.工程前期、施工期、運行期
C.施工期、試運行期、運行期 D.試運行期、運行期、退役期
59.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生態影響類》,以下不屬于公路建
設工程驗收調查的重點是( )。
A.核實實際工程內容變更情況
B.環境保護制度執行情況
C.汽車尾氣對公路收費人員身體健康的危害
D.工程環保投資情況
60.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的污染物濃度限值是( )。
A.S02一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為0.15mg/m3
B.TSP年平均濃度限值為0.10mg/m3
C.PM10日平均濃度限值為0.15mg/m3
D.NO2一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為0.08mg/m3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2020年-2025年)2025-07-06
- 環評師考試題庫: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真題及答案解析(4科目),附歷年真題2025-07-04
- 8題全!2025年環評師考試案例分析真題及解析已更新!2025-07-04
- 【真題發布】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真題與答案2025-07-04
- 不定項選擇題真題已更新!2025年環評師技術方法真題及答案解析2025-06-20
- 2025年環評師技術方法真題及答案解析-單項選擇題部分已更新!2025-06-20
- 真題更新!2025年環評師技術方法真題及答案解析(考生回憶版)2025-06-20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6月14日2科目全)2025-06-19
- 單項選擇題更新!2025年環評師導則真題及答案解析2025-06-18
- 2025年環評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及答案解析-不定項選擇題更新!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