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環評師-規劃評價技術導則輔導[1]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第八章)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基本術語:
(1)規劃方案:符合規劃目標的,供比較和選擇的方案的集合,包括推薦方案、備選方案。
(2)環境可行的推薦方案:符合規劃目標和環境目標的、建議采納的規劃方案。事實上,最終的規劃方案通常是滿足各方面要求的“可行”方案,而非某一方面最優的。
(3)替代方案:通過多方案比較后確認的符合規劃目標和環境目標的規劃方案。
(4)減緩措施:用來預防、降低、修復或補償由規劃實施可能導致的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5)跟蹤評價:對規劃實施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監測、分析、評價,用以驗證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和判定減緩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進措施的過程。
1. 總則
1.1熟悉導則的適用范圍;
適用于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的下列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1)“一地三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海域、流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
(2)“十種”專項規劃(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力、交通、城市建設、旅游、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
1.2掌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
(1)科學、客觀、公正原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必須科學、客觀、公正,綜合考慮規劃實施后對各種環境要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影響,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這是一般評價工作均應遵循的最為基本的原則,評價者的立場是能否科學、客觀、公正地開展評價工作的基礎,通常將中立的第三方評價作為其前提條件。
(2)早期介入原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應盡可能在規劃編制的初期介入,并將對環境的考慮充分融入到規劃中。
早期介入,總的來說,是在規劃草案形成之前介入。早期介入原則是規劃環評的精髓。通過早期介入,可以及早地將環境因素納入到綜合決策之中,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一原則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從事規劃環評國家的認可。
從規劃目標到規劃審批,代表了規劃編制的一般過程。形成規劃方案和規劃方案優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
(3)整體性原則。一項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應當把與該規劃相關的政策、計劃、規劃以及相應的項目聯系起來,做整體性考慮。尤其是應將具有共同的環境影響要素的相關規劃置身于該要素(如水環境與水資源)的環境容量或環境承載力分析中,分析其是否相容。
(4)公眾參與原則。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張。一方面,需要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多與人民群眾的社會經濟生活關系密切,屬于公共政策范疇,而公眾通過參與規劃環評也是促進了重大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另一方面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的受害者也更多地是普通群眾,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群眾參與各類環保活動的意識、覺悟與能力不斷提高,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正在提高。因此,公眾參與在規劃環評中顯得更為重要。
(5)一致性原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深度應當與規劃的層次、詳盡程度相一致。由于規劃涉及的范圍、層次、詳盡程度差別較大,對不同層次規劃進行環評所能獲取的信息相應有較大的不同,不同層次規劃決策部門所關心的問題層次也不同,考慮到這些因素,強調環評的工作深度應與規劃相適應,既不能做得不足,也應避免過度。
(6)可操作性原則。應當盡可能選擇簡單、實用、經過實踐檢驗可行的評價方法,評價結論應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評價結論的可操作性更為關鍵,這是一項規劃環評工作是否有效的直接體現。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