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輔導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25)


六、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1) 調查內容(重點)
①自然環境調查。
②生態系統調查。
③區域資源和社會經濟狀況調查。
④區域敏感保護目標調查。
⑤區域土地利用規劃、發展規劃、環境規劃的調查。
⑥區域生態環境歷史變遷情況、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自然災害等的調查。
(2)調查方法
①收集現有資料,包括環境資料、政府規劃資料和遙感資料等。
②野外調查。
③訪問老師,解決調查和評價中高度專業化問題和疑難問題。
④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觀測。
(3)植物的樣方調查和物種重要值
①樣方調查步驟
a.確定樣地大小:一般草本的樣地在lm2以上;灌木林樣地在10m2以上;喬木林樣地在100m2以上。
b確定樣地數目:用種與面積和關系曲線確定樣地數目。
c.樣地排列:系統排列或隨機排列。
②物種重要值確定方法
a 密度=個體數目/樣地面積
相對密度= 一個種的密度/所有種的密度×100%
b 優勢度=底面積(或覆蓋面積總值)/樣地面積
相對優勢度=一個種優勢度/所有種優勢度×100%
c·頻度=包含該種樣地數/樣地總數
d.重要值=相對密度十相對優勢度十相對頻度
(4)陸地生態系統生產能力估測與生物量測定
①陸地生態系統生產能力估測。包括地方已有成果應用法、參考權威著作提供的數據、區域蒸散模式。區域蒸散模式的表達式如下。
式中 NPP——自然植被凈第一性生產力,t/(hm2·a);
RDI——輻射干燥度;
r——年降水量,mm;
PER——可能蒸散率;
PET——年可能蒸散率,mm;
BT——年平均生物溫度,℃;
t——小于30℃與大于0℃的日均值;
T——小于30℃與大于0℃的月均值。
②生物量實測
一般采用樣地調查收割法。樣地面積森林取1000m2,疏林及灌木林取500m2,草本群落取100m2。
測定生產力的方法:皆伐實測法、平均木法、分級十平均木法、隨機抽樣法。
網校環境影響評價師頻道>>> 201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招生簡章>>> 考后學員交流反饋>>>
·2010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網絡遠程輔導方案
·課程將全部采用寬頻教學,現在報名,立即上課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問答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