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大氣綜合排放標準考試要點
術語
1、無組織:無排氣筒或低矮排氣筒排放
2、無組織排放SO2、NOx、顆粒物、氟化物監測時應在上風向2~50米設1個參照點,下風向2~50米設4個監控點,以濃度最高值計算,設點高度1.5米~15米,監控點與參照點距離不小于2米。其余在下風向單位周界外10米設點,若預計無組織最大落地濃度超過10米,將監控點移至最大濃度點。
3、排放氯氣、氰化氫、光氣,排氣筒高度不得低于25米。
一、《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1、適用范圍:按照綜排與行業不交叉的原則,除鍋爐、爐窯、火電、煉焦爐、水泥、惡臭、汽車、摩托車外,其它均執行該標準。
2、指標體系:規定了33種,3項指標----有組織:最高濃度、最高速率,缺一均不達標。無組織:監控點及濃度限值。
3、標準分級:一、二、三級(現有);二、三(新)級別與功能區類別對應,一類區禁止新建擴建污染源,一類區現有的改建執行現有的一級。
4、排氣筒高度速率的規定:
(1)200米半徑范圍內建筑物5米(注:鍋爐標準中是3米),否則速率嚴于50%執行;
(2)排相同物,2筒間距小于高度之和應視為1根等效,等效后速率為2者之和,即Q=Q1+Q2,高度為2者平方和的一半再開方,即1/2(h12+h22)再開方。位置筒1、2連線上,以1為原點 則,距筒1的距離X=a(Q-Q1)/Q=aQ2/Q (a為2筒間距)。
(3)若筒高出于2標準之間,以內插法算最高速率,例如:筒高18米,在15米~20米之間,故內插算 Q=Q15+(Q20-Q15)(18-15)/(20-15)
理解記憶:高度在2者間,速率肯定也在2者間,所以 速率=低筒的+2者速率差/高度差X比低的高多少Q=Q15+[(Q20-Q15)/(20-15)]X(18-15)
(4)若筒高在之外,即大于最大或小于最低,用外推法。理解(驗證結果正確與否) H高于最大,Q比然高于最大,反之亦然。
1)高于最大值時 Q=Q高(h/h高)2 如:新源SO2 筒高H=110 米>100米(最高值) 則 Q110=Q100(110/100)2
2)低于最低值時 Q=Q低(h/h低)2 如 新源SO2 筒高H=10 米<15米 則Q10=Q15(10/15)2
(5)新源高度不應低于15米,若必須低于15米,應按標準外推(上面第4條第2)點)后再嚴于50%。
注意與(1)條及過濾排放標準對比下, 這里強調外推后嚴50%
?2009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時間:5月23,24日
?2009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網絡遠程輔導方案
?2009環境評價師考試考前必看指南
更多信息請訪問:環境影響評價師頻道 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論壇
5監測采樣與頻次要求
(1)三項指標均為任何1h平均值
(2)有組織:1h或1h等時間間隔4次平均
(3)無組織:
1)監控點、參照點,連續1h平均
2)若濃度偏低:可延長采用時間
3)若分析方法靈敏:等間隔4次平均
(4)特殊情況
1)間斷排:排放時間t<1h,應在排放時間內連續或等間隔2~4次平均。 注意有組織為4次平均
2)間斷排:t>1h,應連續1h或,1h內等間隔4次平均。
(5)事故監測不受上面限制
(6)驗收按驗收執行
二、《技術方法科》目中驗收部分有關大氣監測頻次的要求
1、有組織
(1)明顯生產周期的――2~3周期,每周期3~5次
(2)連續穩定的――不少于3次,火電顆粒物不少于3分鐘
(3)非穩定的――加密加測,每天開工時間或24h為周期,不少于3周期,每周期2~4h
(4)有特殊規定,按標準要求
2、無組織
2d3次,每次連續1h或1h內等間隔4次 根據濃度、分析方法、靈敏度延長或縮短時間t。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