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法律法規模擬試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共60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1分)
1、我國首次規定環境保護內容的憲法是(C )
A、 1954年制定的《憲法》 B、 1975年修訂的《憲法》
C、 1978年修訂的《憲法》 D、 1982年修訂的《憲法》
2、 首創“三同時”制度的國家是(D )
A、 美國 B、 日本 C、 德國 D、 中國
3、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B )
A、 環境影響報告書 B、 環境影響報告表 C、 環境影響分析表 D、 環境影響登記表
4、 省級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B )
A、 地方環境質量標準 B、 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
C、 地方環保基礎和方法標準 D、 地方球境基準
5、《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行政處罰規定的最高罰款額為(D )
A、 10萬元 B、 20萬元 C、 50萬元 D、 100萬元
6、《環境保護法》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C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20年
7、我國環境污染防治法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是(A )
A、 排除危害、賠償損失、恢復原狀 B、 排除危害、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
C、 具結悔過、賠償損失、恢復原狀 D、 排除危害、賠禮道歉、恢復原狀
8、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不可以主持進行工作是( D )
A、環境影響評價; B、環境影響后評價;
C、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和環境保護驗收 D、排污費核算、征收。
9、石油型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D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和臭氧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顆粒物和鉛
10、海洋環境污染的特點是(D )
A、 污染物量大但種類單一 B、 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 污染危害大但即時性強 D、海水流動性強污染容易擴散
11、國務院制定的第一部關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專門行政法規是(B )
A、《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12、環境噪聲具有的特點是(C )
A、 易評估和暫時性 B、 分散性和持續性 C、 無形性和多發性 D、 危害大和復雜性
13、《危險貨物分類與品名編號》中規定的化學危險物品不包括(C )
A、 易燃液體和易燃固體 B、 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
C、 易燃氣體和氧化物 D、 液化氣體和壓縮氣體
14、《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規定禁止出口(D )
A、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B、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C、 可以用作藥材的野生植物 D、 新發現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野生植物
15、禁止從事旅游、游泳活動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是(A )
A、 一級保護區 B、 二級保護區 C、 三級保護區 D、 四級保護區
16、我國《草原法》所稱的草原是指(B )
A、 草山、草甸 B、 草山、草地 C、 天然草地、人工草地 D、 草地、草甸
17、甲村將村集體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形式出讓給乙企業有償使用70年。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鐵礦。荒山地下鐵礦的所有權和采礦權的歸屬是(C )
A、 乙企業擁有70年采礦權,但所有權歸國家所有
B、 乙企業擁有70年采礦權,但所有權歸甲村村集體所有
C、 所有權和采礦權均歸國家所有
D、 所有權和采礦權均歸甲村村集體所有
18、旨在保留和提供環境的“本底”而劃定的特殊環境區域是(C )
A、 森林公園 B、 風景名勝區 C、 自然保護區 D、 自然遺跡地
19、主管全國風景名勝區工作的政府職能部門是(A )
A、 建設部 B、 國土資源部 C、 國家林業局 D、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建設單位編制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征求建設項目(D )
A、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B、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C、所在行政區域公眾的意見 D、所在地有關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21、一般而言,環境權是指(C )
A、法院有審理環境污染糾紛案件的權利 B、國家有管理環境的權利
C、公民享有在優美、舒適的環境中生活的權利
D、企業在獲得排污許可后,有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權利
22、下列罪名中不屬于"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是(B )
A、非法處置固體廢物罪 B、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瀆職罪
C、盜伐林木罪 D、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
23、《水污染防治法》規定,水污染防治規劃應當(C )
A、按相關行政區域分段管理進行統一規劃 B、按多部門共同管理進行統一規劃
C、按流域或區域進行統一規劃 D、按流域和季節變化進行統一規劃
24、首創"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國家是(A )
A、美國 B、日本 C、德國 D、中國
25、根據《水土保持法》規定,禁止開墾種植農作物的陡坡的度數是( )
A、15度以上 B、20度以上 C、25度以上 D、30度以上
26、我國憲法規定自然資源和某些重要的環境要素屬于( D )
A.私人所有 B.集體所有 C.開發者所有 D.全民所有
27、一般來說,各國將環境保護上升為國家的一項基本職責是在( C )
A.19世紀50年代 B.20世紀50年代 C.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
28、違反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向大氣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濃度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當( D )
A.繳納排污費和超標排污費 B.繳納超標排污費 C.停產整頓 D.限期治理并由環保部門處以罰款
29、我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實現水污染達標排放仍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體,可以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的( D )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許可制度 C.濃度控制制度 D.總量控制制度
30、我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在城市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確需排放偶發性強烈噪聲的,其批準單位應當是當地( A )
A.公安部門 B.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C.衛生部門 D.人民政府
31、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是否可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所作的規定是( B )
A.可以過境轉移危險廢物 B.禁止過境轉移危險廢物
C.經海關同意可以過境轉移危險廢物 D.可以在向環保部門繳納預防危險費后過境轉移危險廢物
32、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基本農田應當占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的( D )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33、我國現行《水法》規定,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首先滿足( A )
A.生活用水的需要 B.農業用水的需要 C.工業用水的需要 D.航運用水的需要
34、我國《森林法》規定,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于( A )
A.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 B.用材林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
C.經濟林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 D.薪炭林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
35、根據我國《礦產資源法》規定,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所有權的主體是( A )
A.國務院 B.國家環保總局 C.國土資源部 D.地方人民政府
36、我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源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應當劃為( C )
A.緩沖區 B.實驗區 C.核心區 D.外圍保護地帶
38、《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被淘汰的設備( D )
A.轉讓給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費 B.轉讓給他人使用的,應當防止產生污染
C.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 D.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
39、《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對般舶污染實施監督管理的機關是( D)
A.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 B.各級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門
C.各級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門 D.各級交通部門和航政機關
40、我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的是( D )
A.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環保部門 B.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建設部門
C.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部門 D.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41、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應當定期發布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的是( D )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氣象部門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衛生部門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環保部門
42、違反我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建設項目中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應當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D )
A.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 B.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C.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并處罰款 D.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并處罰款
43、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轉移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處置的,應當( B )
A.向固體廢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B.向固體廢物移出地的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經固體廢物接受地的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許可
C.經固體廢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許可
D.經固體廢物移出地的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許可,并報固體廢物接受地的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44、自然保護區內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的區域是( B )
A.核心區 B.緩沖區 C.實驗區 D.外圍地帶
45、某村辦皮革廠的職工歷來有節儉的傳統,常常將廠里的邊角料皮革帶回家做燃料,廢物利用,致使村里經常彌漫著一種怪味。該行為違反了( B )
A.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B.大氣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46、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什么文件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B )
A.環境影響報告書 B.環境影響報告表 C.環境影響登記表 D.環境現狀評價書
47、根據我國《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名錄》,把我國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為( B )
A.珍稀種,瀕危種,稀有種 B.瀕危種, 稀有種,漸危種
C.珍稀種,稀有種,普遍種 D.瀕危種,漸危種,普遍種
48、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對行政復議不服的,訴訟時效為( A )
A.15天 B.30天 C.2個月 D.3個月
49、不屬于環境概念范疇的是( C )
A.大氣、 B.礦藏、 C.野生動物、 D.自然保護區。
50、環境影響報告書經( ),計劃部門方可批準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A.批準前 B.批準過程中 C.批準后 D. 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后
51、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 A )
A.該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
B.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
C.該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表。
D.該規劃的環境影響登記表。
52、不屬于編制農業的有關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范圍的是( D )
A、設區的市級以上種植業發展規劃
B、省級及設區的市級漁業發展規劃
C、省級及設區的市級鄉鎮企業發展規劃
D、全國鄉鎮企業發展規劃
53、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不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
A、實施該規劃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B、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C、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D、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54、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并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規劃,應當在該規劃草案(B ),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關單位、老師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
A、報送審批后 B、報送審批前 C、報送審批過程中 D、出臺后
55、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A),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A、環境影響報告書 B、環境影響登記表 C、環境影響報告表 D、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56、不屬于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的建設項目是(B )。
A、原料、產品或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或毒性大、難以在環境中降解的建設項目;
B、對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有一定影響,但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項目;
C、可能對脆弱生態系統產生較大影響或可能引發和加劇自然災害的建設項目;
D、容易引起跨行政區環境影響糾紛的建設項目;
57、下列環境因素中,不屬于環境敏感區范圍的是( D )
A、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珍稀動植物棲息地或特殊生態系統
C、人口密集區、文教區、黨政機關集中的辦公地點
D、城市規劃中的工業區
58、建設單位報批的( A )應當附具對有關單位、老師和公眾的意見采納或者不采納的說明。
A、環境影響報告書 B、環境影響報告表 C、環境影響登記表 D、以上所有評價文件
59、(C)不得為建設單位指定對其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機構。
A、國家環保總局 B、地方各級環保部門 C、任何單位和個人 D、各級人民政府計劃部門
60、從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 B )收費標準。
A、由建設項目行業主管部門 B、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
C、由報告書審批部門確定 D、可以與委托單位協商
二、多選題(共30題,每題2分,至少二個以上正確答案,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1、《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污染防治對象包括(ACD )
A、 危險廢物 B、 液態廢物 C、 工業固體廢物 D、 城市生活垃圾
E、 置于容器內的氣態廢物
2、作為我國《環境保護法》保護對象的環境要素包括( ABCDE )
A.大氣 B.海洋 C.礦藏 D.自然保護區 E.人文遺跡
3、環境與資源管理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有( )
A.綜合性原則 B.區域性原則 C.協調性原則 D.預測性原則 E.技術性原則
4、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適用范圍包括(ABCDE)
A.內水、領海 B.毗連區 C.大陸架 D.專屬經濟區 E.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一切其他海域
5、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所規定的固體廢物管理“三化原則”是(ABD)
A.無害化 B.減量化 C.工業化 D.資源化 E.回收化
6、我國目前征收的自然資源費包括( )
A.開發使用費 B.污水處理費 C.資源補償費 D.保護管理費 E.懲罰性收費
7、我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ACDE)
A.油類 B.含熱廢水 C.工業廢渣 D.城市垃圾 E.放射性固體廢棄物
8、"三同時"制度中的三個同時,是指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BDE)
A、同時立項 B、同時設計 C、同時申報 D、同時施工 E、同時投產使用
9、非經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在下列地區開采礦產資源是(ABCDEF)
A、港口、機場、國防工程設施圈定地區以內;
B、重要工業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城鎮市政工程設施附近一定距離以內;
C、鐵路、重要公路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D、重要河流、堤壩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E、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
F、國家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其他地區。
10、省級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對國家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規定(AB)
A、地方環境質量標準 B、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 C、地方環保基礎標準
D、地方環保方法標準 E、地方環境標準樣品標準
11、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的適用對象包括( CDE )
A.制定政策 B.制定法律 C.制定規劃 D.制定計劃 E.建設項目
12、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可以劃定為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的是(ABC )
A.尚未達到規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區域 B.酸雨控制區
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 D.煙塵控制區 E.每年空氣質量指標高于二級的天數超過200天的區域
13、我國《清潔生產促進法》規定的清潔生產措施包括( ABCD)
A、采用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嚴重的原料;
B、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的工藝和設備,替代資源利用率低\污染物產生量多的工藝和設備;
C、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廢水和余熱等進行綜合利用或者循環使用;
D、采用能夠達到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污染防治技術。
E、改善管理
14、我國《草原法》規定,下列草原應當劃為基本草原,實施嚴格管理(ABCDE)
A、 重要放牧場和割草地;
B、用于畜牧業生產的人工草地、退耕還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種基地;
C、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
D、作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的草原和草原科研、教學試驗基地;
E、國務院規定應當劃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
15、我國對污染源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
A.實行排污申報登記制度 B.征收排污費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水污染事故
E.對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實行現場檢查
16、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將固體廢物分為( BCD )
A.可降解廢物 B.工業固體廢物 C.城市生活垃圾 D.危險廢物 E.不可降解廢物
17、下列規劃和建設項目中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有(ABCD)
A、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
B、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
C、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游、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
D、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性規劃
E、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輕度或很小影響的建設項目
18、編制能源指導性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篇章或說明的具體范圍是(ABCD )
A、設區的市級以上能源重點專項規劃
B、設區的市級以上電力發展規劃(流域水電規劃除外)
C、設區的市級以上煤炭發展規劃
D、油(氣)發展規劃
E、設區的市級以上流域水電規劃
19、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ABC )
A、實施該規劃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B、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C、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D、環境生態影響調查報告
E、環境保護設施驗收監測報告
20、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并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規劃,應當在該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 ABC ),征求有關單位、老師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
A、舉行論證會 B、舉行聽證會 C、或者采取其他形式 D、經主管領導同意 E、經審批部門同意
21、下列建設項目中的(ABCDE ),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A、原料、產品或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或毒性大、難以在環境中降解的建設項目;
B、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結構重大變化、重要生態功能改變、或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的建設項目;
C、可能對脆弱生態系統產生較大影響或可能引發和加劇自然災害的建設項目;
D、容易引起跨行政區環境影響糾紛的建設項目;
E、所有流域開發、開發區建設、城市新區建設和舊區改建等區域性開發活動或建設項目。
22、環境敏感區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區域(ABC )
A、需特殊保護地區:
B、生態敏感與脆弱區:
C、社會關注區
D、城市新建的開發區
E、口岸新區
23、接受委托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ABCDE )
A、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審查合格后,頒發資質證書
B、按照資質證書規定的等級和評價范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服務
C、不得與負責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審批部門存在任何利益關系
D、對評價結論負責
E、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標準收費
24、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范圍包括( ABCDE )
A、與建設項目有關的各項環境保護設施
B、包括為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所建成或配備的工程、設備、裝置和監測手段
C、各項生態保護設施;
D、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規定應采取的其他各項環境保護措施
E、有關項目設計文件規定應采取的其他各項環境保護措施
25、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條件,包括下列的(ABCDE )項
A、建設前期環境保護審查、審批手續完備,技術資料與環境保護檔案資料齊全;
B、環境保護設施安裝質量符合國家和有關部門頒發的專業工程驗收規范、規程和檢驗評定標準;
C、污染物排放符合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和設計文件中提出的標準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
D、環境監測項目、點位、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符合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有關規定的要求;
E、環境影響報告書(表)要求建設單位采取措施削減其他設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設項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關部門采取“區域削減”措施滿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的,其相應措施得到落實。
26、《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明文規定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責包括(ABDE )
A、環境影響評價;
B、環境影響后評價;
C、環境影響跟蹤評價
D、環境影響技術評估
E、環境保護驗收
27、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業務活動時,(BCDE )
A、可以以個人的名義接受環境影響評價委托業務
B、應為委托人保守商務秘密
C、對其主持完成的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工作的技術文件承擔相應責任
D、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管理的各項規定
E、堅持科學、客觀、公正的原則,恪守職業道德ABC )
A、向保護區的水體排放污水。
B、在保護區內從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C、在保護區內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D、在保護區內超過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污染物。
E、在保護區內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碼頭
29、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由以下部分組成(ABCDE )
A、憲法關于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規定
B、綜合性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法規
C、防治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
D、保護特殊環境資源的法律法規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環境與資源保護規范
E、環境保護標準和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
30、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對違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管理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評價單位,可以責其進行三個月以上、十二個月以下的限期整改。(ABCDE )
A、機構、人員發生變化已不適應評價工作的;
B、評價單位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評價合同的;
C、變相轉包評價工作或承接項目與評價證書業務范圍不一致的;
D、環境影響報告書在審查過程中質量較差的;
E、無故不參加定期考核或拒絕接受日常監督檢查,或不按規定提交《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工作業績記錄表》的。
最新資訊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題庫:歷年真題回顧+2025年思維導圖2025-06-13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考前學習方法:真題題庫在線刷2025-05-16
- 2023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試題2023-10-09
- 2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導則模擬試題2023-10-08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技法模擬試題2023-10-06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導則模擬試題2023-10-05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案例模擬試題2023-10-04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法規模擬試題2023-10-03
- 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模擬練習題2023-09-29
- 2024年環境評價工程師試題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