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技術方法》知識點精選: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


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生態現狀調查
1.調查要求
生態現狀調查是生態現狀評價、影響預測的基礎和依據,調查的內容和指標應能反映評價工作范圍內的生態背景特征和現存的主要生態問題。在有敏感生態保護目標(包括特殊生態敏感區和重要生態敏感區)或其他特別保護要求對象時,應做專題調查。
生態現狀調查應在收集資料基礎上開展現場工作,生態現狀調查的范圍應不小于評價工作的范圍。
一級評價應給出采樣地樣方實測、遙感等方法測定的生物量、物種多樣性等數據,給出主要生物物種名錄、受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物種等調查資料;
二級評價的生物量和物種多樣性調查可依據已有資料推斷,或實測一定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樣方予以驗證;
三級評價可充分借鑒已有資料進行說明。
2.調查方法
生態現狀調查常用方法主要有資料收集、現場勘查、專家和公眾咨詢、生態監測、遙感調查、海洋生態調查和水庫漁業資源調查等。
(1)資料收集法。使用資料收集法時,應保證資料的現時性,引用資料必須建立在現場校驗的基礎上。
(2)現場勘察法。現場勘察應遵循整體與重點相結合的原則,在綜合考慮主導生態因子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時,突出重點區域和關鍵時段的調查,并通過對影響區域的實際踏勘,核實收集資料的準確性,以獲取實際資料和數據。
(3)專家和公眾咨詢法。專家和公眾咨詢法是對現場勘察的有益補充。
(4)生態監測法。當資料收集、現場勘察、專家和公眾咨詢提供的數據無法滿足評價的定量需要,或項目可能產生潛在的或長期累積效應時,可考慮選用生態監測法。
(5)遙感調查法。當涉及區域范圍較大或主導生態因子的空間等級尺度較大,通過人力踏勘較為困難或難以完成評價時,可采用遙感調查法。遙感調查過程中必須輔助必要的現場勘察工作。
(6)海洋生態調查方法、水庫漁業資源調查方法。
3.調查內容
(1)生態背景調查
根據生態影響的空間和時間尺度特點,調查影響區域內涉及的生態系統類型、結構、功能和過程,以及相關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氣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質等),重點調查受保護的珍稀瀕危物種、關鍵種、土著種、建群種和特有種,天然的重要經濟物種等。
如涉及國家級和省級保護物種、珍稀瀕危物種和地方特有物種時,應逐個或逐類說明其類型、分布、保護級別、保護狀況等;如涉及特殊生態敏感區和重要生態敏感區時,應逐個說明其類型、等級、分布、保護對象、功能區劃、保護要求等。
(2)主要生態問題調查
調查影響區域內已經存在的制約本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生態問題,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鹽漬化、自然災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類型、成因、空間分布、發生特點等。
(二)生態現狀評價
1.評價要求
在區域生態基本特征現狀調查的基礎上,對評價區的生態現狀進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評價,評價應采用文字和圖件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圖件制作應遵照導則關亍生態影響評價圖件的規范要求。
2.評價方法
常用評價方法包括列表清單、圖形疊置、生態機理分析、指數法與綜合指數、類比分析、系統分析、生物多樣性評價、海洋及水生生物資源影響評價等方法。
(1)列表清單法
列表清單法是一種定性分析方法。該方法的特點是簡單明了,針對性強。
列表清單法的基本做法是,將擬實施的開發建設活動的影響因素與可能受影響的環境因子分別列在同一張表格的行與列內,逐點進行分析,并逐條闡明影響的性質、強度等。由此分析開發建設活動的生態影響。
進行開發建設活動對生態因子的影響分析;
進行生態保護措施的篩選;
進行物種或棲息地重要性或優先度比選。
(2)圖形疊置法
圖形疊置法,是把兩個以上的生態信息疊合到一張圖上,構成復合圖,用以表示生態變化的方向和程度。本方法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簡單明了。圖形疊置法有兩種基本制作手段:指標法和3s疊圖法。
主要用于區域生態質量評價和影響評價;
用于具有區域性影響的特大型建設項目評價中,如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新能源基地建設、礦業開發項目等;
用于土地利用開發和農業開發中。
(3)生態機理分析法
生態機理分析法是根據建設項目的特點和受其影響的動、植物的生物學特征,依照生態學原理分析、預測工程生態影響的方法。
該方法需與生物學、地理學、水文學、數學及其他多學科合作評價,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結果。
(4)景觀生態學法
景觀生態學法是通過研究某一區域、一定時段內的生態系統類群的格局、特點、綜合資源狀況等自然規律,以及人為干預下的演替趨勢,揭示人類活動在改變生物與環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
景觀生態學對生態質量狀況的評判是通過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是空間結構分析,二是功能與穩定性分析。景觀生態學認為,景觀的結構與功能是相當匹配的,且增加景觀異質性和共生性也是生態學和社會學整體論的基本原則。
(5)指數法與綜合指數法
指數法是利用同度量因素的相對值來表明因素變化狀況的方法,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規定的評價方法,指數法同樣可將其拓展而用于生態影響評價中。
指數法簡明扼要,且符合人們所熟悉的環境污染影響評價思路,但困難之點在于需明確建立表征生態質量的標準體系,且難以賦權和準確定量。綜合指數法是從確定同度量因素出發,把不能直接對比的事物變成能夠同度量的方法。
可用于生態因子單因子質量評價;
可用于生態多因子綜合質量評價;
可用于生態系統功能評價。
(6)類比分析法
類比分析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評價方法,一般有生態整體類比、生態因子類比和生態問題類比等。
類比對象的選擇條件是:工程性質、工藝和規模與擬建項目基本相當,生態因子(地理、地質、氣候、生物因素等)相似,項目建成已有一定時間,所產生的影響已基本全部顯現。類比對象確定后,則需選擇和確定類比因子及指標,并對類比對象開展調查與評價,再分析擬建項目與類比對象的差異。根據類比對象與擬建項目的比較,做出類比分析結論。
進行生態影響識別和評價因子篩選:
以原始生態系統作為參照.可評價目標生態系統的質量;
進行生態影響的定性分析與評價;
進行某一個或幾個生態因子的影響評價;
預測生態問題的發生與發展趨勢及其危害;
確定環保目標和尋求最有效、可行的生態保護措施。
(7)系統分析法
系統分析法是把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對系統要素進行綜合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的咨詢方法。具體步驟包括:限定問題、確定目標、調查研究、收集數據、提出備選方案和評價標準、備選方案評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系統分析法因其能妥善地解決一些多目標動態性問題,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在進行區域開發或解決優化方案選擇問題時,系統分析法顯示出其他力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在生態系統質量評價中使用系統分析的具體方法有專家咨詢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綜合排序法、系統動力學法、灰色關聯法等,這些方法原則上都適用于生態影響評價。
(8)生物多樣性評價法。
生物多樣性評價法是通過實地調查,分析生態系統和生物種的歷史變遷、現狀和存在主要問題的方法,評價目的是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
(9)海洋及水生生物資源影響評價法。
(10)土壤侵蝕預測法。
3.評價內容
(1)在闡明生態系統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影響區域內生態系統狀況的主要原因。評價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狀況(如水源涵養、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主導生態功能)、生態系統面臨的壓力和存在的問題、生態系統的總體變化趨勢等。
(2)分析和評價受影響區域內動、植物等生態因子的現狀組成、分布;當評價區域涉及受保護的敏感物種時,應重點分析該敏感物種的生態學特征;當評價區域涉及特殊生態敏感區或重要生態敏感區時,應分析其生態現狀、保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等。
以上內容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技術方法》知識點精選: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為避免考生錯過2022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時間及報名時間,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預約成功之后,屆時您將會收到相關的免費信息通知!查看更多2022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模擬試題、高頻考點、備考經驗可點擊文章下方的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