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技術方法》考點:廢水的生態處理


廢水的生態處理:
當水量較小、污染物濃度低、有可利用土地資源、技術經濟合理時,可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審慎地采用污水生態處理。污水自然處理應考慮對周圍環境以及水體的影響,不得降低周圍環境的質量,應根據區域地理、地質、氣候等特點選擇適宜的污水生態處理方式。
1.土地處理
用污水土地處理時,應根據土地處理的工藝形式對污水進行預處理。在集中式給水水源衛生防護帶,含水層露頭地區,裂隙性巖層和熔巖地區,不得使用污水土地處理。地下水埋深小于1.5m地區不應采用污水土地處理工藝。
2.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適用于水源保護、景觀用水、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生活污水處理的后續除磷脫氮、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等。人工濕地可選用表面流濕地、潛流濕地、垂直流濕地及其組合。人工濕地宜由配水系統、集水系統、防滲層、基質層、濕地植物組成。人工濕地應選擇凈化和耐污能力強、有較強抗逆性、年生長周期長、生長速度快而穩定、易于管理且具有一定綜合利用價值的植物,宜優選當地植物。人工濕地基質層(填料)應根據所處理水的水質要求,選擇礫石、爐渣、沸石、鋼渣、石英砂等。人工濕地防滲層應根據當地情況選用載土、高分子材料或濕地底部的沉積污泥層。
廢水的消毒處理:
是否需要消毒以及消毒程度應根據廢水性質、排放標準或再生水要求確定。為避免或減少消毒時產生的二次污染物,最好采用紫外線或二氧化氯消毒,也可用液氯消毒。同時應根據水質特點考慮消毒副產物的影響并采取措施消除有害消毒副產物。
臭氧消毒適用于污水的深度處理(如脫色、除臭等)。在臭氧消毒之前,應增設去除水中ss和COD的預處理設施(如砂濾、膜濾等)。
污泥處理與處置:
對在污水的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過程中會產生膨化污泥。污泥量及其特性與原污水特點及污水處理過程有關,污水處理的程度越高,產生的污泥量也越大,污泥的主要特性包括:總固態物含量、易揮發固態物含量、pH值、營養物、有機物、病原體、重金屬、有機化學品、危險性污染物等。
應根據工程規模、地區環境條件和經濟條件進行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與處置。污水污泥的減量化處理包括使污泥的體積減小和污泥的質量減少,前者如采用污泥濃縮、脫水、干化等技術,后者如采用污泥消化、污泥焚燒等技術。污水污泥的穩定化處理是使污泥得到穩定(不易腐敗),以利于對污泥作進一步處理和利用。可以達到減少有機組分含量、改善污泥脫水性能、便于污泥的貯存和利用,抑制細菌代謝,降低污泥臭味,產生沼氣、回收資源等目的,實現污泥穩定可采用厭氧消化、好氧消化、污泥堆肥、加堿穩定等技術。污水污泥的無害化處理是減少污泥中的致病菌、寄生蟲卵數量及多種重金屬離子和有毒有害的有機污染物,降低污泥臭味,廣義的無害化處理還包括污泥穩定。污泥處置應逐步提高污泥的資源化程度,變廢為寶,將污泥廣泛用于農業生產、燃料和建材等方面,做到污泥處理和處置的可持續發展。
污泥處理工藝的選擇應考慮污泥性質與數量、技術條件、運行管理費用、環境保護要求及有關法律法規、農業發展情況、當地氣候條件和污泥最終處置的方式等因素。對工業廢水處理所產生的污泥應依據危險廢物名錄及相關鑒別標準進行鑒別,屬危險廢物的工業廢水污泥,應按《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帶]標準》(GB 18484-2001),《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7-2001),《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8-2001)的要求處理與處置。
1.污泥處理方法
(1)污泥濃縮處理。
污泥濃縮應根據污水處理工藝、污泥性質、污泥量和污泥含水率要求進行選擇,其目的是減少后續污泥處理單元(泵、消化池、脫水設備)所處理的污泥體積。可采用重力濃縮、氣浮濃縮、離心濃縮、帶式濃縮機濃縮和轉鼓機械濃縮等。當要求濃縮污泥含固率大于6%時,可適量加入絮凝劑。固態物含量為3%-8%的污泥經濃縮后體積可減少50%.
(2)污泥消化處理。
污泥可采用厭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工藝處理,污泥消化工藝選擇應考慮應考慮污泥性質、工程條件、污泥處置方式以及經濟適用、管理方便等因素。污泥厭氧消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系統由于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較省、工藝條件(污泥溫度)穩定、可回收能源(沼氣綜合利用)、占地較小等原因,采用比較廣泛;但工藝過程的危險性較大。污泥好氧消化系統由于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較高、占地面積較大、工藝條件(污泥溫度)隨氣溫變化波動較大、冬季運行效果較差、能耗高等原因,采用較少;但好氧消化工藝具有有機物去除率較高、處理后污泥品質好、處理場地環境狀況較好、工藝過程沒有危險性等優點。污泥好氧消化后,氮的去除率可達60磷的去除率可達90%,上清液回流到污水處理系統后,不會增加污水脫氮除磷的負荷。一般在污泥量較少的污水處理廠,或由于受工業廢水的影響,污泥進行厭氧消化有困難時,可考慮采用好氧消化工藝。
(3)污泥脫水處理。
污泥脫水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污泥中的水分。脫水一可去除污泥異味,使污泥成為非腐敗性物質。污泥產量較大、占地面積有限的污(廢)水處理系統應采用污泥機械脫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站的污泥不應采用自然干化脫水方式。污泥脫水設備可采用壓濾脫水機和離心脫水機。
(4)污泥好氧發酵。
日處理能力在5萬m3m以下的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采用條垛式好氧發酵處理和綜合利用;日處理能力在5萬m3m以上的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采用發酵槽(池)式發酵工藝。污泥好氧發酵產物可用于城市園林綠化、苗圃、林用、土壤修復及改良等。
(5)污泥干燥處理。
污泥干燥處理宜采用直接式干燥器,主要有帶式干燥器、轉筒式干燥器、急驟干燥器和流化床干燥器。污泥干燥的尾氣應處理達標后排放。
(6)污泥焚燒處理。
污泥焚燒工藝適用于下列情況:①污泥不符合衛生要求、有毒物質含量高、不能為農副業利用;②污泥自身的燃燒熱值高,可以自燃并利用燃燒熱量發電;③可與城鎮垃圾混合焚燒并利用燃燒熱量發電。污泥焚燒的煙氣應處理達標后排放。污泥焚燒的飛灰應妥善處置,避免二次污染。采用污泥焚燒工藝時,所需的熱量依靠污泥自身所含有機物的燃燒熱值或輔助燃料,故前處理不必用污泥消化或其他穩定處理,以免由于有機物減少而降低污泥的燃燒熱值。
2.污泥處置與利用
污泥的最終處置應優先考慮資源化利用。在符合相應標準后中,污泥可用于改良土地或園林綠化和農田利用。污泥的最終處置如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時應考慮有毒害物質浸出等安全性問題。污泥衛生填埋時,應嚴格控制污泥中和土壤中積累的重金屬和其他有毒物質的含量,含水率應小于60%,并采取必要的環境保護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
以上內容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技術方法》考點:廢水的生態處理,為避免考生錯過2021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報名時間,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預約成功之后,屆時您將會收到相關的免費考試信息通知!查看更多2021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模擬試題、高頻考點、備考經驗可點擊文章下方的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