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答疑:農藥對土壤污染的防治?


問題:
農藥對土壤污染的防治?
答疑:
3.1.綜合防治病蟲害,降低農藥用量
(1).培育抗病蟲品種 培育和利用作物抗性品種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中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
(2).利用陪植植物 利用陪植植物防治作物害蟲是一種生態防治方法。“陪植植物治蟲”是指用能夠毒殺、驅除、引誘害蟲或誘集、繁殖天敵的植物種在作物的四周、行間,以防治作物的害蟲。
(3).栽培耕作措施 間混套作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防病蟲技術,即把形態特征不同和對生活因素的需求不同、生育期不同、根系分泌物不同的作物合理地搭配種植,不僅立體地利用了空間養分、水分。還增加了農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增強抗性。減輕病蟲草害。輪作是根據不同作物所需營養元素不同、根系入土深度不同而進行的輪換種植.
3.2.合理使用農藥,控制污染源
在農藥使用中能對癥下藥,找準關鍵時期用藥,合理的施藥方法,正確的施藥濃度和施藥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既防治病蟲害又減輕對環境大的污染。
3.3.充分調動土壤本身的講解能力
通過各種農業措施,調節土壤結構、粘粒含量、有機質含量、土壤酸堿度,離子交換量、微生物種類數量等增強土壤對農藥的降解能力,將有利于土壤農藥污染的防治[4]。
3.4.采用生物修復技術對土壤污染進行防治
(1)微生物修復 微生物修復是污染土壤中人工接種能降解農藥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將殘存于土壤中的農藥降解或去除,使其轉化為無害物質或降解成CO2 和水的方法。
(2)植物修復 近幾年植物修復技術逐漸成為生物修復中的一個研究熱點,植物修復適用于大面積、低濃度污染,不但可去除環境中重金屬與放射性元素,還可去除環境中農藥。
(3)菌根修復 菌根是土壤真菌菌絲與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體。據報道,VA 菌根外生菌絲重量約占根重的1%~5 % ,這些外生菌絲增加了根與土壤的接觸,能增強植物的吸收能力,改善植物的生長,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和耐受能力[10]。另一方面,菌根化植物能為真菌提供養分,維持真菌代謝活性。此外,菌根有著獨特的酶途徑,用以降解不能被細菌單獨轉化的有機物。所以菌根化植物可作為很好的生物修復載體。
以上內容是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答疑:農藥對土壤污染的防治?,供大家參考!為幫助考生及時獲取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時間,可以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
查看更多答疑精選可點擊文章下方"點擊免費下載>>環境影響評價師試題/資料"更多免費內容盡在其中...
最新資訊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證書有用嗎?證書價值與前景全解析2025-09-20
- 2026年環評工程師前景如何?薪資待遇、工作機會等,你值得了解2025-09-02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前景如何?市場需求與職業發展前景2025-07-17
- 考前注意!2025年環評師考試答題卡如何填圖?2025-06-12
- 環評工程師未來前景如何?行業發展趨勢與個人機遇2025-02-02
- 環評師有前途嗎?2025-01-31
- 環評師就業前景怎么樣?2025-01-30
- 環境評價工程師就業方向有哪些?2025-01-28
- 環境影響評價師職業前景如何?2025-01-27
- 環評師證是否值得考?含金量如何?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