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答疑: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及危害?


相關推薦: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答疑精選知識匯總
問題:
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及危害?
答疑:
污染物 | 主要來源 | 主要危害 |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 建筑材料、室內裝飾材料、生活及辦公用品、家用燃料和煙葉的不完全燃燒、人體排泄物、室外的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和光化學煙霧等 | 嗅味不舒服、感覺刺激性 |
二氧化硫 | 燃料燃燒,室外大氣污染慘入 | 有腐蝕作用的窒息性氣體,作用于上呼吸道和支氣管 |
氡和氡子體 | 房屋地基及周圍地壤逸出的氡,生活用燃料中的氡、建筑材料中鐳蛻變的氡、室外氡進入室內 | 致癌 |
微生物和螨 | 隨空氣飄塵散布、通過通風、空調系統或某些建筑設備的傳播,室內溫濕度條件為某些生物提供了繁殖、生存的適宜條件 | 刺激性、誘發支氣 哮喘、急性傳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 |
二氧化碳 | 燃料燃燒,人體呼吸產物等 | 缺氧,讓人困頓疲勞,昏昏欲睡 |
一氧化碳 | 燃料不完全燃燒產生 | 缺氧,影響腦部活動及意識 |
可吸入顆粒物 | 吸煙、地板揚塵、衣服、鞋襪、表皮脫落等 | 使呼吸系統生理功能減退 |
甲醛 | 建筑材料、家內裝飾材料和生活用品、家用燃燒和煙葉不完全燃燒 | 刺激作用、致敏作用、至突變作用 |
二硫化碳 | 人造纖維、玻璃紙、四氯化碳、橡膠、光學玻璃等物質的釋放等 | 代放謝障礙加重,體內毒物增加, 干擾維生素代謝,促進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
氮氧化物 | 室外機動車、工業排放污染的滲入 | 對肺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及腐蝕作用 |
石棉 | 建筑和保溫材料 | 致癌 |
臭氧 | 設計不當的負離子發生器和空氣凈化器及復印機工作等情況 | 呼吸道刺激 |
氨 | 混凝土中的防凍劑、尿、糞便 | 使人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 |
通風換氣
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加強通風換氣,用室外新鮮空氣來稀釋室內空氣污染物,使濃度降低,從而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是最為方便、經濟的方法。
過濾技術
對可吸入顆粒物、煙塵等有凈化作用,而對于細菌、大多數無機和有機氣體無明顯凈化效果,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密封環境空氣污染問題,但可作為一種預處理的選擇。
吸附技術
利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質,吸附空氣污染物,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是常用的方法。
液相吸收技術
利用某種液體吸收劑吸收氣態污染物。一般有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兩種。可以減少或消除氣態污染物,并且能夠將污染物轉化為有用的產物。主要用于工業廢氣和尾氣處理,很少用于室內或其他密閉環境的空氣凈化。
靜電凈化
凈化顆粒物效率相對較高、能耗也相對較低;但運行中容易產生不穩定的臭氧,危害身體健康;收塵板容易積聚灰塵,需要經常清洗;吸附不徹底,不能有效除去空氣中有害氣體;所以在應用和推廣上都受到部分限制。
生物凈化技術
具有設備簡單、操作管理簡單、安全可靠、能耗少、處理費用低、效果好等特點。主要用來除臭、處理氮氧化物廢氣與揮發性有機物廢氣。但密封環境不適合大量培養凈化用微生物種,這也限制了該方法的推廣應用。
低溫等離子凈化技術
污染控制的一種新興技術,去除微生物的效果好,不能很好的除去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不能徹底降解污染物,往往伴有其他副產物以及臭氧的產生,引起二次污染,并且有能耗大等問題。
光催化技術
適合于無法或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機物質和處理。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氣體凈化技術。但是它不能解決室內空氣中的懸浮物及危害很大的細微顆粒物問題,同時納米TiO2微孔容易被灰塵、顆粒物等堵塞而致使催化劑失活。
膜分離技術
簡單、快速、高效、經濟節能。有機膜分離系數高,但氣體通透量低以及耐熱、耐酸、耐烴類等腐蝕的性能差,容易老化易堵塞。無機膜有較高的通透性和而熱耐壓性能,但是氣體分離系數較低,對于低濃度的VOCs的去除效果不理想。
以上內容是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答疑: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及危害?,供大家參考!為幫助考生及時獲取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時間,可以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
查看更多答疑精選可點擊文章下方"點擊免費下載>>環境影響評價師試題/資料"更多免費內容盡在其中...
最新資訊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證書有用嗎?證書價值與前景全解析2025-09-20
- 2026年環評工程師前景如何?薪資待遇、工作機會等,你值得了解2025-09-02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前景如何?市場需求與職業發展前景2025-07-17
- 考前注意!2025年環評師考試答題卡如何填圖?2025-06-12
- 環評工程師未來前景如何?行業發展趨勢與個人機遇2025-02-02
- 環評師有前途嗎?2025-01-31
- 環評師就業前景怎么樣?2025-01-30
- 環境評價工程師就業方向有哪些?2025-01-28
- 環境影響評價師職業前景如何?2025-01-27
- 環評師證是否值得考?含金量如何?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