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有哪些主要制度?


問題:
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有哪些主要制度?
答疑:
《辦法》關于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主要有以下制度:
一是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制度。重點單位新、改、擴建項目,應當在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時,按照國家有關技術規范開展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
二是設施防滲漏管理制度。重點單位建設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裝置、儲罐和管道,或者建設污水處理池、應急池等存在土壤污染風險的設施,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設計、建設和安裝有關防腐蝕、防泄漏設施和泄漏監測裝置,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三是有毒有害物質地下儲罐備案制度。重點單位現有地下儲罐儲存有毒有害物質的,應當在《辦法》發布后一年之內,將地下儲罐的信息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新、改、擴建項目地下儲罐儲存有毒有害物質的,應當在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將地下儲罐的信息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四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排查制度。重點單位應當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對重點區域、重點設施開展隱患排查。發現污染隱患的,應當制定整改方案,及時采取技術、管理措施消除隱患。
五是企業自行監測制度。重點單位應當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要求,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定期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監測,重點監測存在污染隱患的區域和設施周邊的土壤、地下水,并按照規定公開相關信息。
六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制度。重點單位在隱患排查、監測等活動中發現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跡象的,應當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并參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有關規定及時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根據調查與風險評估結果采取風險管控或者治理與修復等措施。
七是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控制度。重點單位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設施設備、構筑物和污染治理設施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事先制定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方案,并在拆除活動前十五個工作日報所在地縣級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重點單位拆除活動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施殘留物料和污染物、污染設備和設施的安全處理處置,并做好拆除活動相關記錄,防范拆除活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拆除活動相關記錄應當長期保存。
八是企業退出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制度。重點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活動前,應當參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有關規定,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初步調查。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初步調查發現該重點單位用地污染物含量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有關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應當參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有關規定開展詳細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等活動。
最新資訊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證書有用嗎?證書價值與前景全解析2025-09-20
- 2026年環評工程師前景如何?薪資待遇、工作機會等,你值得了解2025-09-02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前景如何?市場需求與職業發展前景2025-07-17
- 考前注意!2025年環評師考試答題卡如何填圖?2025-06-12
- 環評工程師未來前景如何?行業發展趨勢與個人機遇2025-02-02
- 環評師有前途嗎?2025-01-31
- 環評師就業前景怎么樣?2025-01-30
- 環境評價工程師就業方向有哪些?2025-01-28
- 環境影響評價師職業前景如何?2025-01-27
- 環評師證是否值得考?含金量如何?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