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環境影響評價師《案例分析》電廠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第4章 建材火電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第2節 電廠擴建項目
電廠擴建項目
工程概況及評價因子
1.根據火電項目污染類型,列表形式給出環境敏感目標基本情況、給出分布圖。
2.《火電廠大氣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注意汞排放限值要求。
3.評價標準的確定:以已批復的當地環境功能區劃為依據,未劃定的,請當地環保部門確認。
根據項目所處區域特點,合理確定。如在項目南側緊鄰巷道,執行gb12348-2008的4類標準。
工程分析
1.列表給出項目組成,反映出項目工程先進性、產業政策符合性及應開展的環評專題。
2.分析清楚:工藝流程、燃煤和其他使用物料來源(水、石灰石、液氨等)、消耗量、貯運方式。尤其是燃煤,關注煤的硫分、灰分、干燥無灰基揮發分和低位發熱量;冷卻方式及水源,冷卻方式合理性,取水及排水去向。
3.平面布置合理性:冷卻塔、主廠房、各類風機、水泵布局,高噪聲設備采取相應措施,液氨罐區遠離廠外居民區。
4.選址:廠址靠近太湖,《太湖流域管理條例》等,進行全廠水平衡優化,廠區廢水經處理達標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廠區不設排污口。
5.《火電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規范》(hj/t13-1996)進行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源強分析和計算,按《火電廠大氣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計算煙氣中汞的達標排放結果。
6.廠址屬于《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33號)的重點區域(長三角地區)。大氣標準選擇應有前瞻性,《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
7.廠址比選:環境比選,包括環境功能區劃、環境敏感區、氣象條件、環境影響等。
8.除塵器選型及電除塵器:根據飛灰的比電阻特性來選,該指標是煙塵排放濃度達標論證的重要基礎,決定了是否采用高頻電源、低溫省煤器等新型實用技術。
9.粉煤灰綜合利用途徑是否合理:煤中汞的含量,通過灰中三氧化硫、游離氧化鈣含量來判斷。
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分析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之間相符性。
2.明確灰場選址與太湖之間的距離關系,分析選址與《太湖流域管理條例》的符合性。
3.優化監測布點:評價范圍外較近距離內有敏感點,適當擴大評價范圍將其納入評價范圍。
4.《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已執行或即將執行區域,注意pm2.5
環境影響預測
1、大氣:
按導則要求開展,評價“上大壓小”工程對區域空氣的影響及效果。,注意pm2.5的預測評價工作。
2.水
正常工況不排水。或在廢污水的產內階梯利用、深度處理、不外排。
冷卻塔排水作為脫硫系統補充水。
脫硫系統廢水處理后回用于除渣系統補充水。
設置廢水貯存曝氣池和綜合利用水箱,確保正常狀態和事故狀態廢水不外排,符合《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關注取水方案合理性,取排水管線太長時,關注其生態影響。
3.按導則要求進行事故風險狀態下對地下水環境及敏感目標的影響預測。
4.廠內關注:廠房噪聲、脫硫系統噪聲、水泵噪聲、風機噪聲、鍋爐吹管噪聲、排汽噪聲和冷卻塔噪聲等。
廠外關注:運煤、運灰交通噪聲影響等。
冷卻方式與噪聲影響關系最大,直接空冷平臺早噪聲比濕冷卻塔噪聲更難于治理,間接冷卻塔不需要考慮設備噪聲。關注室外噪聲源布置與廠外聲環境敏感區的位置關系。
5.《粉煤灰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令第19號)要求,灰渣要綜合利用,純凝電廠灰場庫容不超過3年。
6.灰渣綜合利用:粉煤灰成分,按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硅酸鹽建筑制品用粉煤灰》(jc409-91)要求和綜合利用對象的情況,分析其可行性。
7.針對不同項目與區域,其他電廠環評可能涉及溫排水、生態、景觀評價等方面的影響預測
污染防治措施
1.位于重點區域,脫硫、除塵、脫硝等措施滿足要求。
2.脫硫效率的技術比較和論證
3.噪聲:濕冷卻塔,提出具體降噪措施,安裝消聲導流裝置,或隔聲裝置。
4.灰渣綜合利用,編制固廢專題,取得當地環保部門的確認。
5.根據《地下水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要求,進行分區防滲,區別重點防滲和一般防滲渠,采取不同的防滲措施。
6.根據環境要求和工程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環境治理措施。重點區域的一般控制區需預留濕式電除塵器裝置空間,對重點控制區要求同步上濕式電除塵器。
清潔生產
結合工藝、設備、產品利用、資源利用、節約用水及固廢綜合利用特點,以及單位發電量的煤耗、水耗、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工業水重復利用率、灰渣綜合利用率等指標,對照《火電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明確清潔生產水平
總量控制
1.火電項目總量要求:《關于發布火電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條件的公告》(國家環??偩止?006年第39號)“新建、改建、擴建火電項目必須按照“增產不增污”或“增產減污”要求,對現役機組脫硫、關停小機組或排污交易等措施或“區域六大電力集團的新建、擴建、改造項目,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指標必須從六大集團的總量控制指標中獲得,并有所在電力集團公司和所在地省級環保部門出具確認意見”
2.注意地方法規。《浙江省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準入審核辦法(試行)》(浙環發[2012]10號文),電力、水泥、鋼鐵等二氧化硫總量和削減替代梁比例不低于1:1.2,氮氧化物比例不低于1:1.5.
3.是否滿足“增產減污”要求
4.《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國函[2012]146號):把污染物總量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以總量定項目。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的項目,實行污染物排放減量替代,實現增產減污;對于重點控制區和大氣環境質量超標城市,新建項目實行區域內現役源2倍削減量替代,一般控制區實行1.5替代。
5.《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物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是否符合總量控制要求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痣婍椖凯h境影響評價在落實總量控制相關要求方面應在報告書報審前向有環評審批權的環保主管部門匯報總量控制方案。
公眾參與
公眾參與“四性”:程序合法性、形式有效性、對象代表性、結果真實性。
2014年開始,環保部將對環境影響報告書實行詳本公開。
結論
從產業政策相符性、廠址合理性和規劃符合性、達標排放、清潔生產、總量控制、環境功能符合性、環境風險、公眾意見等方面論述。
火電項目:包括項目建設必要性、主要工程組成、環境現狀、環境影響預測、主要污染治理措施、灰渣綜合利用等內容,在評價總結中明確,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該項目建設是否可行。
火電項目需注意的問題
該案例是《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等重點區域相關政策出臺前審批的火電建設項目。工程廠址所在地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屬于長江三角重點地區,且位于太湖流域,項目建設區域甚為敏感,該案例從廠址比選到環保治理措施的選取、從滿足一般火電項目審批要求到滿足重點區域的火電審批要求方面做了充分的比較、論證,引領脫硫、除塵等高效集成煙氣治理措施的技術創新,為新形勢下火電建設項目,特別是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火電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提供了借鑒。
1.政策法規和相關規劃是制約火電項目環評審批的重要因素,也是指導項目開展環評的重要依據。本項目從分析論證與國家、地方相關政策及規劃的相符性入手,以保護環境和環境敏感區為目標,經過技術經濟論證,提出的環保治理措施能確保項目搬運后環境功能區達標。
2.與常規火電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相比,本項目主要特點有:
(1)采用托盤技術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藝,設置四層噴淋層,不設煙氣旁路,不加裝ggh,在效率95%的空塔脫硫系統基礎上采用托盤技術,均布入塔煙氣,改善氣液傳質條件,脫硫效率不低于97%,為實現穩定的高脫硫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2)采用雙室六電場靜電除塵器除塵(前兩個電廠配置高頻電源,最后一個電場采用旋轉電極),除塵效率不低于99.84%,從煤灰比電阻、成分特點進行技術論證,并通過除塵器合理選型、增加除塵器的比集塵面積等技術保證措施確保煙塵排放濃度穩定小于20mg/m3。
(3)該工程將冷卻塔排水作為脫硫系統補充水,脫硫廢水經處理后回用于除渣系統補充水,設置廢水貯存曝氣池和綜合利用貯水箱,確保正常狀態和事故狀態廢水不外排,電廠不設置排污口,符合《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4)廠址、灰場的選址符合相關規劃和《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