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噪聲特點及危害?


【導讀】環球網校整理了"環境噪聲特點及危害?",現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學習。更多模擬試題及輔導資料請關注環球網校環境影響評價師頻道,祝學習愉快!
特別推薦:2018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答疑知識點匯總
問題:
環境噪聲特點及危害?
答疑:
我國重點區域環境總體平均水平1993年為57.8dB(A),1996年為56.8dB(A),超過國家一類區標準55dB(A),處于中等污染水平.區域環境平均值超過60dB(A)的占10%.有70%左右的處于中等污染水平,處于輕度污染的城市不超過20%.有2/3的城市人口在高的環境中.
據統計,在影響城市環境的各種噪聲來源中,工業噪聲占8%-10%,建筑施工噪聲占5%,交通噪聲占30%,社會噪聲占47%.社會噪聲影響面最廣,是干擾生活環境的主要噪聲污染源.
1 噪聲的危害
聽力,神經和心血管是噪聲最易損害的三大系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的郝鳳桐主任介紹,噪聲對人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神經系統,心血管和聽力損傷上.根據研究和臨床的觀察,在噪聲的影響下,人體內的高級功能調節中樞會出現功能紊亂.而且,原來就有神經衰弱綜合征的人群出現對噪聲神經衰弱反應的要遠遠高于其他人群.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問題的人,如果在噪聲環境中工作,那么他們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要高于不在這種環境里工作的普通人.雖然不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人也會出現類似的疾病,但是發病率要小得多,所以噪聲是這些疾病的起碼參與因素.職業性噪聲性聽力損傷則不同,如果不從事噪聲環境的工作,病人是可以不出現損傷或耳聾的,所以這種聽力損傷已經被政府定為法定的職業病.另外,和噪聲長期,經常性接觸,人的內分泌系統也會出現嚴重的問題._
在噪聲致病的過程中,90分貝是道明確的坎兒,超過90分貝后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就不明顯了,這種噪聲對絕大部分的人都有不良影響,可引發各種疾病.一直保持一個狀態的穩態噪聲對人的損害要小于同樣分貝,但聲音忽大忽小的脈沖噪聲,突然出現的100分貝的噪聲甚至可能讓人瞬間耳膜穿孔,聽力喪失,所以噪聲是公認的常見污染因素.
但是生活中的噪聲,像裝修或工地施工,更多的是讓人靜不下心做手頭的工作,而出現心情煩躁,心煩意亂,影響老年人的休息和睡眠,有心臟病或其他問題的老人會病情加重.這種噪聲更多的是引起心理上的變化,雖然讓人非常煩悶,但因為它超過85分貝的可能性不大,不會造成器質性傷害,所以我們不必太緊張.
2 噪聲的等級
噪聲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聲音的總稱.人們通常用測量聲波的大小,聲級的單位是分貝(dB).正常人剛能聽到的最小的聲音叫做聽閾,聽閾的聲強為零分貝,人耳開始感到疼痛的聲音叫做痛閾,痛閾為120分貝.人們輕聲耳語時為30分貝,一般交談時為60分貝,大聲吵嚷時為80~90分貝,火車,拖拉機為100分貝,大炮發射,飛機起飛為130分貝.
3 噪聲的特點及其防治
噪聲污染有兩個特點,一是聲源停止發聲后,污染立刻消失;二是隨距離的增加噪聲強度迅速衰減.
噪聲污染控制措施分為兩類.一類是將聲源與人們的生產生活隔離開來.二類是降低聲源的強度.
4 家庭噪聲危害
一提起噪聲危害,受譴責的往往總是工業噪聲,交通噪聲,而對于室內的家電噪聲,人們卻采取聽之任之的寬容態度.殊不知家電噪聲比起交通噪聲和工業噪聲來,同樣是毫不遜色的"無形殺手".
在家電噪聲中,為害最烈的要數收錄音機和組合音響,它們的高頻噪聲一般都超過2000赫茲.這種高噪聲對內耳的損傷極大.人耳連續接觸6小時以上,就有造成聽力損傷的危險.而且這種強噪聲還嚴重危及人的視力.研究證明,在強噪聲刺激后,人的視力清晰度要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通常要1—2小時.
看一看各種家電的噪聲程度,就知道它們都不可輕視:洗衣機馬達的噪聲可達70分貝,窗式空調的噪聲通常為65分貝,吸塵器的噪聲一般在75分貝左右.冰箱發出的低頻噪聲由于跟人的心跳頻率接近,因而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病變,老年人尤其容易受到它的損害.
還有一種來自人為制造的噪聲,如爭吵聲,斥罵,打鬧,哭鬧等,同樣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編輯推薦:
友情提示:如果《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探討!
最新資訊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證書有用嗎?證書價值與前景全解析2025-09-20
- 2026年環評工程師前景如何?薪資待遇、工作機會等,你值得了解2025-09-02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前景如何?市場需求與職業發展前景2025-07-17
- 考前注意!2025年環評師考試答題卡如何填圖?2025-06-12
- 環評工程師未來前景如何?行業發展趨勢與個人機遇2025-02-02
- 環評師有前途嗎?2025-01-31
- 環評師就業前景怎么樣?2025-01-30
- 環境評價工程師就業方向有哪些?2025-01-28
- 環境影響評價師職業前景如何?2025-01-27
- 環評師證是否值得考?含金量如何?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