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環境影響評價師《法律法規》考點:物權的概念和特征


物權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最基本的財產權制度包括物權制度與債權制度兩大部分。“物權”一詞最早起源于羅馬法,1900年《德國民法典》第一次在法律上正式使用此術語。現在,多數國家的民法典都規定了物權制度,物權法已成為各國民法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物權的概念
物權,是權利主體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享受其權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權利。
物權作為一個法律范疇,是由法律確認的民事主體對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性權利。例如,所有人對其財產享有支配權利。物權這一概念包括了以下幾方面的涵義:
(一)物權是法定的,民事主體應當依法行使
物權法定主義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物權的種類、內容、效力、行使方式等均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不允許當事人任意創設或以協商的方式隨意加以改變。
(二)物權是以物為權利客體的民事權利
作為物權客體的“物”,是指有體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物權雖是以物為權利的客體,但不能把物權僅僅視為人對物的權利,與其他人無關。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其義務主體通常是權利主體之外的所有不特定的人。
(三)物權是直接支配標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權利
所謂直接支配,是指權利主體得依自己的意思徑行對標的物加以使用、收益、處分。這就是說,權利人無須借助于他人的行為,就能夠行使自己的物權。權利人既可以依據自己的意志直接依法占有、使用其物,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支配方式。同時,物權人對物獨立進行支配完全依自己的意志,無須得到他人的同意。所有人使用其財產,并在其財產之上獲取收益,不需要借助于任何人的行為便可以實現。
(四)物權人有權排除他人對其享有物權和行使物權的干涉
物權具有不容他人侵犯的性質,這種屬性也被稱為物權的排他性效力。物權的支配性和排他性源自物的權利歸屬,即法律確認某物歸某人所有,使其對物的利益享有獨占的支配并排他的權利。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