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環保工程師環境監測講義27
更多知識點請查看:2013年環保工程師環境監測講義匯總
第五章
一、土壤組成
土壤是指陸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它介于大氣圈、巖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間,是環境中特有的組成部分。土壤是由礦物質、動植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物質、土壤生物、水分和空氣等固、液、氣三相組成的。
1.土壤礦物質的組成
(1)原生礦物質:巖石經過物理風化作用被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來的化學組成沒有改變(2)次生礦物質:原生礦物質經過化學風化后形成的新礦物,其化學組成和晶體結構均有所改變。
2.土壤化學組成: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八大元素含量約占96%以上,與巖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相似。
3.土壤機械組成
指不同大小顆粒(沙礫、粉粒、黏粒)的相對含量。不同粒徑的礦物質顆粒的成分和物理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如對污染物的吸附、解吸和遷移、轉化能力,有效含水量及保水、保溫能力等。
我國土壤質地分類參見表5.1;國際制土壤質地分類見表5.2。
(二)土壤有機質
由進入土壤的植物、動物、微生物殘體及施入土壤的有機肥料經分解轉化逐漸形成,通??煞譃榉歉澄镔|和腐殖物質兩類;是土壤 形成的重要基礎,與土壤礦物質共同構成土壤的固相部分。
土壤有機質中含有大量營養元素,分解后可提供植物生長發育的需要,是植物養分的重要來源。有機質腐解后形成的腐殖質,能把土粒粘結成團粒結構。這種結構保水、保肥能力強,類似儲存水肥的小倉庫,隨時供給植物吸收利用。有機質是微生物的食物,土壤有機質豐富而其他條件又適宜時,就能促進微生物的旺盛活動。
非腐殖物質:包括糖類化合物(如淀粉、纖維素等)、含氮有機合物及有機磷和有機硫化合物。
腐殖物質:是植物殘體中穩定性較大的木質素及其類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類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環結構,苯環周圍連有多種官能團,如羧基、羥基、甲氧基及氨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離子交換、絡合、緩沖、氧化還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三)土壤生物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等)及動物(原生動物、蚯蚓、線蟲類等) 對進入土壤的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及無機污染物(如重金屬)的形態轉化起著主導作用,是土壤凈化功能的主要貢獻者。
(四) 土壤溶液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質的總稱,溶有土壤中可溶成分的稀溶液,來源主要有:大氣降水、降雪、地表徑流、灌溉、地下水。
(五) 土壤空氣
土壤空氣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據的土壤孔隙中,來源于大氣、生物化學反應和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如甲烷、硫化氫、氫氣、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積水的土壤通氣不良,導致對植物的危害,茶樹最忌積水,積水的土壤不應用于種茶樹。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核心考點【專業知識】2025-10-20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核心考點【基礎知識】2025-10-17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重點考點【專業知識】2025-10-16
- 2025年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重點:基礎考試核心考點匯總2025-10-14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知識點:考試??贾R點匯總2025-10-13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重點筆記:重點內容整理與筆記使用2025-10-11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重點:全科目考試核心重點梳理2025-10-10
- 2025年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知識點:基礎考試涉及知識點2025-10-09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專業知識)考點復習2025-09-29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內容:噪聲測量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