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環保工程師考試備考之水污染控制工程4


2.1.2 影響好氧生物處理的主要因素
1)溶解氧(DO): 約1~2mg/l
2)水溫:是重要因素之一,
a. 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生化反應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
b. 細胞的組成物如蛋白質、核酸等對溫度很敏感,溫度突升或降并超過一定限度時,會有不可逆的破壞;
最適宜溫度 15~30°C; >40°C 或< 10°C后,會有不利影響。
3)營養物質:
細胞組成中,C、H、O、N約占90~97%
其余3~10%為無機元素,主要的是P。
生活污水一般不需再投加營養物質;
而某些工業廢水則需要, 一般對于好氧生物處理工藝,應按BOD : N : P = 100 : 5 : 1 投加N和P。
其它無機營養元素:K、Mg、Ca、S、Na等;
微量元素: Fe、Cu、Mn、Mo、Si、硼等;
4) pH值:
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適宜pH在6.5~8.5之間;
pH < 4.5時,真菌將占優勢,引起污泥膨脹;
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動也會影響混合液的pH值。
5)有毒物質(抑制物質)
主要有: 重金屬 蛋白質的沉淀劑(變性;與-SH結合而失活)
氰化物; H2S; 鹵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酚、醇、醛 使蛋白質變性或脫水
染料等;
活性污泥系統中有毒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
有毒物質 允許濃度 有毒物質 允許濃度
銅化合物(以Cu計) 0.5~1.0 苯 10
鋅化合物(以Zn計) 5~13 氯苯 10
鎳化合物(以Ni計) 2 對苯二酚 15
鉛化合物(以Pb計) 1.0 間苯二酚 450
銻化合物(以Sb計) 0.2 鄰苯二酚 100
鎘化合物(以Cd計) 1~5 間苯三酚 100
釩化合物(以V計) 5 鄰苯三酚 100
銀化合物(以Ag計) 0.25 苯胺 100
鉻化合物(以Cr計) 2~5 二硝基甲苯 12
(以Cr3+計) 2.7 甲醛 160
(以Cr6+計) 0.5 乙醛 1000
硫化物(以S2-計) 5~25 二甲苯 7
(以H2S計) 20 甲苯 7
氫氰酸氰化鉀 1~8 氯苯 10
硫氰化物 36 吡啶 400
砷化合物(以As3+計) 0.7~2.0 烷基苯磺酸鹽 15
汞化合物(以Hg計) 0.5 甘油 5
6)有機負荷率:污水中的有機物本來是微生物的食物,但太多時,也會不利于微生物。
7)氧化還原電位:好氧細菌: +300 ~ 400 mV, 至少要求大于+100 mV。
厭氧細菌: 要求小于+100 mV,對于嚴格厭氧細菌,則<-100 mV,甚至<-300 mV。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環保工程師知識點:全領域知識點匯總2025-09-23
- 2025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重點分布:基礎考試各科目重點占比2025-09-19
- 2025年環保工程師基礎專業知識點,關鍵知識梳理2025-09-16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點2025-09-05
- 2025年環保工程師知識點:聲源及其特性2025-09-03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點總結2025-09-02
- 2023年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教材將于4月中旬發布2023-03-29
- 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資料匯總2022-08-24
- 2022年環保工程師專業考試教材2022-04-08
- 2020年環保工程師《專業知識》輔導資料:表示材料吸聲特性的其他量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