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環保工程師考試環境監測講義30


五、監測方法$lesson$
包括土壤樣品預處理方法和分析測定方法。
分析測定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原子熒光法、氣相色譜法、電化學分析法及化學分析法等。
選擇分析方法的原則:第一,標準方法; 第二,權威部門規定或推薦的方法;第三,自選等效方法。
n 剖面規格一般為長1.5m、寬0.8m、深1.0m,每個剖面采集A、B、C三層土樣。過渡層(AB、BC)一般不采樣。當地下水位較高時,挖至地下水出露時止。現場記錄實際采樣深度,如0~20、50~65、80~100cm。在各層次典型中心部位自下而上采樣,切忌混淆層次、混合采樣。
(二)采樣時間和頻率
一般土壤在農作物收獲期采樣測定,必測項目一年測定一次,其他項目3~5年測定一次。
(三)采樣量及注意事項
(1)填寫土壤樣品標簽、采樣記錄、樣品登記表。1份放入樣品袋內,1份扎在袋口。
(2)測定重金屬的樣品,盡量用竹鏟、竹片直接采集樣品。
n 測定多數穩定項目用風干土樣。
程序是:風干――磨細――混合――分裝
n 土壤樣品分解
n 破壞土壤的礦物晶格和有機質,使待測元素進入試樣溶液中。
(一) 酸分解法
稱消解法,是測定土壤中重金屬常選用的方法。常用混合酸消解體系,必要時加入氧化劑或還原劑加速消解反應。
(二) 堿熔分解法
將土壤樣品與堿混合,在高溫下熔融,使樣品分解。
(三) 高壓釜密閉分解法
將用水潤濕、加入混合酸并搖勻的土樣放入密封的聚四氟乙烯坩堝內,置于耐壓的不銹鋼套筒中,放在烘箱內加熱(一般不超過180℃)分解。
(四) 微波爐加熱分解法
將土壤樣品和混合酸放入聚四氟乙烯容器中,置于微波爐內加熱使試樣分解的方法。
二、土壤樣品提取方法
測定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受熱后不穩定的組分以及進行組分形態分析時,需要采用提取方法。提取溶劑常用有機溶劑、水和酸。
(一)有機污染物的提取
測定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一般用新鮮土樣。稱取適量土樣放入錐形瓶中,放在振蕩器上,用振蕩提取法提取。對于農藥、苯并(a)芘等含量低的污染物,常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法。
(二)無機污染物的提取
土壤中易溶無機物組分、有效態組分可用酸或水浸取。
2011年環保工程師考試時間預測 環保工程師論壇考試后交流正熱
最新資訊
- 2025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重點分布:基礎考試各科目重點占比2025-09-19
- 2025年環保工程師基礎專業知識點,關鍵知識梳理2025-09-16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點2025-09-05
- 2025年環保工程師知識點:聲源及其特性2025-09-03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點總結2025-09-02
- 2023年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教材將于4月中旬發布2023-03-29
- 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資料匯總2022-08-24
- 2022年環保工程師專業考試教材2022-04-08
- 2020年環保工程師《專業知識》輔導資料:表示材料吸聲特性的其他量2020-06-02
- 2020年注冊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隔聲降噪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