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工程師-污水處理實踐:污泥厭氧消化


2.污泥厭氧消化
是指污泥在無氧條件下,由兼性菌和專性厭氧菌降解污泥中的有機物,使之產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使污泥得到穩定。
⑴污泥厭氧消化工藝主要有一級消化、二級消化和二相消化等工藝。
⑵一般規定:
①溫度,按消化溫度分為中溫消化和高溫消化,一般采用中溫消化。溫度為33~35℃,有機物負荷2.5~3kgBOD5/(m3d),消化時間約為20d。
②投配率,中溫消化的投配率以5%~8%為宜,相應消化時間為20~12.5d,有機物的降解率大于40%。
③攪拌與混合,使消化池內消化菌與有機物充分接觸。
④污泥濃度,污泥固體含量一般采用3%~4%。
⑤pH與堿度
消化系統中,應保持堿度在2000mg/L以上,使其具有足夠的緩沖能力,可有效地防止pH值的下降。
⑥碳氮比,一般要求碳氮比為(10~20):1為宜。
⑦有毒物質
⑧污泥的投配方式,污泥的投配方式有間歇投配和連續投配兩種。
⑶設計計算內容
①池形,消化池的基本池形有圓柱形和蛋形兩種。
②池頂,按池頂結構分為固定蓋和浮動蓋。
③消化池的數目與大小
考慮到檢修等因素,消化池的數量不應少于兩座,消化池的有效容積按照每天加入污泥量及污泥投配率進行計算:
其中V'為新鮮污泥量, P為污泥投配率。
④管道布置
消化池附設的管道有污泥管、排上清液管、溢流管和取樣管等,污泥管包括進泥管、出泥管和循環攪拌管。污泥管的最小直徑為150mm。溢流管的最小管徑為200mm。取樣管一般設置在池頂,長度最少應
伸入最低泥位以下0.5m,最小管徑為100mm。
⑤攪拌設備
常用的攪拌方法有沼氣攪拌,泵加水射器攪拌及聯合攪拌等,攪拌設備至少應在2~5h內將全池污泥攪拌一次。泵加水射器攪拌的參數為:水射器頂端浸沒在污泥面以下0.2~0.3m,污泥泵壓力應大于
0.2MPa,生污泥量與吸入水射器的污泥量之經為1:3~1:5。
⑥消化池的加熱設備及計算
污泥消化池的耗熱量,主要考慮使新鮮污泥溫度提高到要求的耗熱量,補充消化池池蓋、池壁、池底管道的熱損失,以及熱源到池子及其他構筑物的熱損失。
池外加熱法多采用套管式泥水熱交換器,污泥在管內流動,流速一般采用1.5~2m/s,熱水在內外兩層套管中與內管污泥向相反的方向流動,熱水流速一般采用1~1.5m/s。
熱水鍋爐選擇,主要計算鍋爐的加熱面積:
⑦消化池的保溫
⑧沼氣的收集與貯存設備
最新資訊
- 2025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重點分布:基礎考試各科目重點占比2025-09-19
- 2025年環保工程師基礎專業知識點,關鍵知識梳理2025-09-16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點2025-09-05
- 2025年環保工程師知識點:聲源及其特性2025-09-03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點總結2025-09-02
- 2023年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教材將于4月中旬發布2023-03-29
- 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資料匯總2022-08-24
- 2022年環保工程師專業考試教材2022-04-08
- 2020年環保工程師《專業知識》輔導資料:表示材料吸聲特性的其他量2020-06-02
- 2020年注冊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隔聲降噪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