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環保工程師知識講座一講義精選(二十一)


7.氧化溝
①工藝流程與原理
氧化溝一般采用機械充氧和推動水流,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環狀曝氣渠道中循環流動,屬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實質上相當于延時曝氣活性污泥系統。由于它運行成本低,構造簡單,易于維護管理,出水水質好,耐沖擊負荷,運行穩定,并可脫氮除磷,日益受到關注與重視。
②活性污泥法的特點
?氧化溝工藝結合了推流與完全混合兩種流態
?氧化溝具有明顯的溶解氧濃度梯度
?在工藝方面,一般不設初沉池,二次沉淀池可以與氧化溝合建,省去污泥回流,與延時曝氣系統相同,耐沖擊負荷,可存活世代時間長的微生物。
?氧化溝的出水水質好。
?氧化溝的整體體積功率密度較低。
③氧化溝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基本型
基本型氧化溝的處理規模小,一般采用臥式轉刷曝氣,水深約1~1.5m,氧化溝內污水的水平流速0.3~0.4m/s。混合液通過轉刷后,溶解氧的濃度被提高,隨后,在渠內流動過程中溶解氧又逐漸降低。氧化溝通常采用延時曝氣的方式運行,水力停留時間為10~24h,污泥泥齡為20~30d,通過設置進水和出水的位置、污泥回流的位置、曝氣設備的位置等可以使氧化溝完成碳化、硝化和反硝化功能。
?卡魯塞爾式氧化溝
是一個多溝串聯系統,進水與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后在溝內不停的循環流動,采用表面機械曝氣器,每溝渠的一端各安裝一個,靠近曝氣器下游的區段為好氧區,處于曝氣器上游和外環的區段為缺氧區,混合液交替進行好氧和缺氧,這不僅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脫氮條件,而且有利于生物絮凝,使活性污泥易于沉淀。
?三溝式氧化溝
由三條同容積的溝槽串聯組成,兩側的池(稱為A池和C池)交替作為曝氣池和沉淀池,中間的池子(稱為B池)一直為曝氣池。原污水交替地進入兩側的A和C池,處理出水則相應地從作為沉淀池的C池或A池流出,這樣提高了曝氣轉刷的利用率(達59%)左右,另外也有利于生物脫氮。
三溝式氧化溝基本運行方式大體分為6個階段,工作周期是8h,它由自動控制系統根據其運行程序自動控制進、出水的方向、溢流堰的升降以及曝氣轉刷的開動和停止。
第一個階段:工作時間2.5h,污水經配水井進入第一溝,溝內轉刷低速運轉,僅維持溝活性污泥處于懸浮狀態下環流,溝內處于缺氧反硝化狀態,反硝化菌將上階段產生的硝酸鹽氮還原為氮氣逸出。在此過程中,原污水作為碳源,不必外加碳源。同時溝內出水堰能自動調節,混合液進入第二溝,溝內轉刷在第一階段均處于高速運行,使其溝內的混合液保持恒定環流,其溶解氧的濃度為2mg/L,在此進行有機物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處理后的混合液再進入第三溝,此時第三溝內的轉刷處于閑置狀態,第三溝僅用作沉淀池,使泥水分離,澄清水通過已降低的出水堰從第三溝流出。
第二階段:工作時間0.5h,污水入流從第一溝到第二溝,此時第一溝內的轉刷高速運轉,第一溝由缺氧逐步轉為富氧狀態,第二溝內轉刷仍高速運轉,所以第二個階段的第一和第二溝均處于好氧狀態,都進行有機物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經第二溝處理過的混合液再進入第三溝,第三溝仍為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通過第三溝的出水堰排出。
第三階段:工作時間1.0h,第一溝轉刷停止運轉,開始進行泥水分離,需要設過度段,至該階段末分離過程結束。在該階段,入流污水仍進入第二溝,處理后的污水仍然通過第三溝出水堰排出。
第四階段:工作時間2.5h,污水入流從第二溝調至第三溝,第一溝出水堰降低,第三溝出水堰升高,溝內轉刷低速運轉,使混合液懸浮環流,處于缺氧狀態,進行反硝化脫氮。然后混合液流入第二溝,溝內轉刷高速運轉,使其處于好氧狀態,進行有機物降解和氨氮硝化。經處理后再流入第一溝,此時第一溝作為沉淀池,澄清水通過第一溝已降低的出水堰排出。該階段與第一階段類似,所不同的是硝化發生在第三溝,而沉淀發生在第一溝。
第五階段:工作時間0.5h,污水入流從第三溝轉向第二溝,第三溝內轉刷高速運轉,以保證在該階段末溝內有剩余氧。第一溝仍作沉淀池,處理后污水通過該溝出水堰排出,第二溝轉刷高速運轉,仍處于有機物降解和氨氮硝化過程。該階段與第二個階段相對應,所不同的是兩個外溝的功能相反。
第六階段:工作時間1.0h,該階段基本與第三個階段相同,第三溝內轉刷停止運轉,開始進行泥水分離,入流污水仍然進入第二溝,處理后的污水經第一溝出水堰排出。
三溝式氧化溝流程簡單,無需設置初沉池和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設備,處理效果穩定,管理方便,基建費用低,占地少并具有脫氮除磷的功能,在我國得到了一定應用。
?奧巴勒型氧化溝
奧巴勒型氧化溝是由多個同心的橢圓形或圓形溝渠組成,污水與回流污泥均進入最外一條溝渠,在不斷循環的同時,依次進入下一個溝渠,最后混合液從內溝渠排出,進入沉淀池。
奧巴勒型氧化溝可根據需要分設兩條溝渠、三條溝渠和四條溝渠,常用的為三條溝渠。外溝渠的容積約為總容積的60%~70%,中溝渠容積約為總容積的20%~30%,內溝渠容積僅占總容積的10%左右,運行中保持外溝渠、中溝渠和內溝渠的溶解氧濃度依次遞增,有利于提高充氧效率,同時可以達到除碳、除氮以及節省能量的作用。曝氣設備一般采用曝氣轉盤。
?曝氣-沉淀一體化氧化溝
將二沉池建在氧化溝中,集曝氣、沉淀、泥水分離和污泥回流功能為一體,無須建造單獨的二沉池。在氧化溝的一個溝渠內設沉淀區,在沉淀區的兩側設隔墻,并在其底部設一排三角形導流板,同時在水面設穿孔集水管,以收集澄清水。氧化溝內的混合液從沉淀區的底部流過,部分混合液則從導流板間隙上升進入沉淀區,而沉淀下來的污泥從導流板間隙下滑回氧化溝,曝氣采用機械表面曝氣。
?側渠形一體氧化溝
在氧化溝的側面設置兩座側渠作為二次沉淀池,并交替運行和交替回流污泥,澄清水通過堰口排出,曝氣采用機械表面曝氣或轉刷曝氣。
?其他氧化溝系統
有導管式氧化溝系統和射流曝氣氧化溝系統
導管式氧化溝系統中以導管式曝氣器代替轉刷等表面曝氣機,導管式氧化溝由氧化溝(內設阻流墻)、導管式曝氣器設備、導流管以及供氧系統四部分組成,污水流速由水力推進器維持,供氧由鼓風機提供,氧化溝內的混合和供氧分別由兩套裝置獨立承擔,水流從氧化溝底部推進,可避免底部污泥的淤積。
射流式曝氣氧化溝采用射流曝氣器,在氧化溝底設置射流曝氣裝置,將壓縮空氣與混合液在混合室充分混合,完成水、泥、氣三相混合和傳質,并以挾氣溶氣的狀態向水流流動方向射出,達到氧化溝要求的曝氣充氧和攪拌推流的雙重功能。
④氧化溝的構造
氧化溝的工藝設施由氧化溝溝體、曝氣設備、進出口設施、系統設施等組成。
?溝體
主要分兩種布置形式,即單溝式和多溝式氧化溝。一般呈環狀溝渠形。其四周壁可以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氧化溝的斷面形式有梯形和矩形等。
?曝氣設備
具有供氧、充分混合、推動混合液不停地循環流動和防止活性污泥沉淀的功能,常用的水平軸曝氣轉刷和垂直表面曝氣器。
?進出水裝置
污水和回流污泥流入氧化溝的位置應與溝內混合液流出的位置分開。
?配水井
兩個以上氧化溝并行工作時,應設配水井以保證均勻配水。
?出水堰
氧化溝的出水應設出水堰,可設計成升降的,從而起著調節溝內水深的作用。
?導流槽
為保持氧化溝內具有不淤流速,減少水頭損失,需在氧化溝轉折處設置薄壁結構導流墻,使水流平穩轉彎,維持一定流速。
?溶解氧探頭
為了經濟有效地運行,在氧化溝內好氧區和缺氧區應分別設置氧探頭。
歡迎通過以下途徑反饋您的成績信息,或對網校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
1.網上留言,直接點擊此處進入留言;
2.論壇留言,直接點擊此處登錄論壇。
環球網校2009年環保工程師考試網絡輔導課程現已開始招生,該課程由數名權威輔導老師組成的老師團隊主講,自開設環保工程師考試輔導課程以來,每年考試通過率均超過80%,已成為環球網校的精品課程,在廣大學員中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歷年來網校輔導通過率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現在報名可免費獲贈07、08年全套輔導課程。
最新資訊
- 2025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重點分布:基礎考試各科目重點占比2025-09-19
- 2025年環保工程師基礎專業知識點,關鍵知識梳理2025-09-16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點2025-09-05
- 2025年環保工程師知識點:聲源及其特性2025-09-03
- 2025年注冊環保工程師考點總結2025-09-02
- 2023年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教材將于4月中旬發布2023-03-29
- 注冊環保工程師考試資料匯總2022-08-24
- 2022年環保工程師專業考試教材2022-04-08
- 2020年環保工程師《專業知識》輔導資料:表示材料吸聲特性的其他量2020-06-02
- 2020年注冊環保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隔聲降噪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