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鄧小平理論"論述題筆記整理(9)
16、如何正確理解“三個有利于”是判斷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1)“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在生產力標準的基礎上提出的,生產力標準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集中體現,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社會進步的最終標準。1987年10月,在十三大報告中,以“生產力標準”概括了鄧小平的這一思想。(2)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提出判斷改革開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敗的標準:“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三個有利于”標準重點突出“有利于”,突出了以往被忽略的價值標準,體現了從實際出發和從人民利益出發的統一,真理標準與價值標準的統一。(4)“三個有利于”標準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最基本的是生產力標準,沒有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可能的。(5)“三個有利于”標準,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問姓資姓社,而是反對離開這三個標準去抽象談論社會主義,邁不開改革的步伐。“三個有利于”標準對于我們排除姓資姓社的思想困擾,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7、試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發展及其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既是改革開放實踐的必然結果,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理論探索的積極成果。鄧小平關于市場經濟的論述和我們黨對市場經濟的認識,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場調節的大一統的計劃經濟概念,形成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思想。第二階段,確認社會主義經濟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突破了長期以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重新解釋了計劃經濟的內涵。第三階段,從根本上破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做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確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主要內容有:第一,計劃和市場不是劃分社會制度的標志。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第二,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對立的。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第三,社會主義應該搞市場經濟。,這些理論為打破傳統觀念,解除思想束縛,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為我國最終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極大地推動了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這種體制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調節作用,它是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有機結合,是能充分發揮計劃和市場兩者長處和優勢的經濟體制。1993年12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全面系統地闡明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和戰略部署,中國的經濟改革進入了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新的歷史階段。
更多自考動態請您持續關注環球網校自考頻道!
最新資訊
- 備考2026年4月自學考試!這些真題及題庫早早收藏【免費領取】2025-11-07
- 考前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歷年高頻考點2025-10-24
- 抓緊背!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習概》名詞解釋、簡答題高頻考點匯總2025-10-20
- 考前背誦!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沖分資料,速領2025-10-14
- 速領!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全專業【沖刺必刷100題】,高頻考點覆蓋2025-10-13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題型發布!各專業簡答題、論述題考什么?2025-10-12
- 備考重點!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各專業高頻考點+必刷100題2025-10-10
- 2025年10月自考《美學》高頻考點匯總:名詞解釋+簡答題2025-10-09
- 考前復習:2025年10月自學考試《馬原》高頻考點+歷年真題2025-10-07
- 提前發布!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答題卡樣式2025-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