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消費與廣告心理學串講:態度的功能
態度是個體以特定的方式對待人、物、思想觀念的一種習得的反應傾向性。性質如下:
⒈態度不是生來俱有,而是后天習得的;
⒉態度必有對象;
⒊態度有其方向、強度和信任度;
⒋態度有其穩定性;
⒌態度有一定的結構,即態度由認知、感情和行為傾向性三個因素組成,對同一態度而言,這三個因素是協調一致的。
簡述態度的功能。
⒈調節功能:行為是遵循獎勵最大,受罰最小的機制。凡是使我們能夠得到滿足的東西,我們就會對它持肯定的態度,相反,得不到滿足或受罰的東西,則會形成否定的態度;
⒉自我防衛的功能:消費者基于某種原因難以得到一些產品,或者一些產品對他并不適用,他便會對這些產品形成一種消極的態度。這種消極態度的形成,反過來又使消費者免得為此受到精神上的困擾;
⒊價值表現功能:為了表現消費者的自我形象;
⒋知識功能:又稱對象評價功能。他關心的只是與他特別有關的產品或知識。
簡述態度的改變
態度的改變,既包括由肯定向否定的轉變或由否定向肯定轉變,也包括肯定或否定程度上的發展,前者是性質上的改變,后者則是程度上的變化。
⒈ 調協理論:個體對于現實中的人與物常有不同的態度,如對某位朋友懷有積極態度,而對某物就不那么積極,甚至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可是,如果把這位朋友和那個 東西結合在一起,那么,調協理論認為,對兩者的態度就會有所變化,前者的積極態度下降,而后者的消極態度則會有所改善。也就是說會出現一種綜合的效果。
調協論進一步指出原有態度離中性態度越近,態度越容易變化;態度越極端,變化越難。
⒉平衡理論:認為人感知自身或外界環境是處于三角關系之中的。這種三角關系由三個元素構成,即自己、他人、某物。它們也許彼此是肯定的關系,也許是否定的關系。當人們處在肯定的三角關系時,態度是平衡的;而否定的三角關系便意味著不平衡。
⒊ 認知失諧論:人們對于一個對象形成新的態度時會有一種傾向,這就是使新的態度與原有的態度、價值觀和個性相一致。如果感知到的新信息與原有的了解、信念或 態度不一致,那么,就會體驗到失調。因而引起態度的變化。認知失諧論把相符合或一致的認知因子稱為和諧因子,而把不相符合或不一致的認知因子稱為失諧因 子,并且認為認知因子失諧的程度越大,改變態度的壓力也就越強。
失諧程度依賴于三個因素:失諧因子對和諧因素的比例、認知因子的重要性和認知的重疊。
⒋多重屬性理論。
⒌社會適應理論。
態度與行為的中介因素。
態度通過中介因素的作用誘發出一定的行為或活動,即在態度與行為間起中介作用的因素有責任心、可覺察到的效果和損益知識等。
責任心是一個人對活動結果負責的反映。
可覺察到的效果是指行為或活動的效果應當讓人覺察到。
有關損益的知識是指清楚達到目標所進行的活動可能帶來的利弊。
更多自考動態請您持續關注環球網校自考頻道!
最新資訊
- 備考2026年4月自學考試!這些真題及題庫早早收藏【免費領取】2025-11-07
- 考前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歷年高頻考點2025-10-24
- 抓緊背!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習概》名詞解釋、簡答題高頻考點匯總2025-10-20
- 考前背誦!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沖分資料,速領2025-10-14
- 速領!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全專業【沖刺必刷100題】,高頻考點覆蓋2025-10-13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題型發布!各專業簡答題、論述題考什么?2025-10-12
- 備考重點!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各專業高頻考點+必刷100題2025-10-10
- 2025年10月自考《美學》高頻考點匯總:名詞解釋+簡答題2025-10-09
- 考前復習:2025年10月自學考試《馬原》高頻考點+歷年真題2025-10-07
- 提前發布!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答題卡樣式2025-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