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資料(4)


28、簡述科舉制培育與維系了傳統文化?
答:(1)兩漢察舉與儒家地位的確立。(2)科舉制與唐宋文化形態。
29、科舉制對唐宋文化面邈的影響?
答:第一,科舉制將儒家思想全面推進到社會各層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第二科舉制強化了讀書尚文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造成了大批的文化人才。
30、科舉制對中國文化的負面影響?
答:第一,科瘵考試耗費了士人幾乎全部的精力,讀書做官成為知識階層的最終目標造成傳統文化畸形發展。第二,科舉制是對極端專制王友的維護。
31、傳統禮俗規約的特點:
第一,傳統禮俗的等差性。第二,傳統禮俗的調節器和性。第三,傳統禮俗地規范性。
32、民間的禮俗語在形式上與內容光煥發上與貴族禮制的差異與關系?
答:(1)首先,它償來源于同一文化母體,所依托的是同一宗法社會結合構,貴陽市族不過是特殊家庭,皇帝是特別的家長。(2)其次,統治階層非常重視禮儀的示范作用,以嚴格的規定,與公開的盛大的禮儀形式,向社會赤示禮法的森嚴,達到軟控社會的目的,“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因此上層禮法思想滲透民間家庭社會模仿國家禮制。(3)其三,隨著社會的變遷,朝代的更替,士庶差異的消失,貴陽市族禮制除保留學生在統治集團內部外,相當部份俗化為庶民的行為規范。
33、中國整體思維的發展階段?
答:(1)到《易經》和《洪范》時代形成了由整體的宇宙觀念。而《沿書。洪范》則對早期五行理論作了比較系統的敘述。(2)戰國至秦漢時代,《呂氏春秋》以儒家為核心,將道貌岸然,法,墨,兵,名諸家加以改造,合為以陰陽五行家的宇宙圖式為理論框架的天道,地道,人道統一的思想體系。此后,《淮南子》。《春秋繁露》,《白虎通義》等進一步論證人與天的統一。漢代在理論上完成了陰陽與五行的統一使之在體系上融合為一陰陽五行統一體的學說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統論的理論模式和一般系統的雙層結構模型,(3)互宋代,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著《太極圖說》,上篇講天地,下篇論人,認為天地系統的秩序結構,就是人的行為道德的規范,人的思楊,行為與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實現天一地一人宇宙大系統的和諧統一。邵雍的旬數哲學和來自陳摶的先天圖,對《易經》,《易傳》中的體系原理做了重大發展。(4)宋代把古代中國整體系統的思維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體和深層的內存聯系,注重從直觀體驗,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34、簡述古代類比思維的三個內容和特征?
答:(1)類比思維,常見的主要是在“天象”,地法,人事之間作類比。(2)在類比思維中,有一種中做“觀物比德”,是人與物的類比,是說用物的外部特征與內在屬性來類比人的道德,志行。(3)《詩經》的比,興則是類比思維在詩歌創作中的運用。
35、簡述先秦時期對辨證思索方法的歸納?
答:(1)《老子》,歸納人的方法是“觀復”,“復”是指對立物的往復變化。老子的觀復,就是觀察生物靜動靜對立統一,往復運行的規律。(2)《莊子》歸納的方法是反衍,其中的反衍是指反復,謝施是指代謝,都是表述對立物的轉化的,(3)《易》歸納的方法是通變,變是事物存在。發展的常態,認識這種轉化。交替。《易》稱為通變,“變通”,觀其會通。
36、簡述古代關于天人關系的幾種觀點?
答: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天人交勝”。唐代劉禹錫在他所寫的三篇《天論》中,提出了“天人交勝”的觀點。他認為天與人各在各的作用。三是“天人之分”天人之分“的觀點是戰國時代的敬子在倉皇《天論》篇幅中提出來的。并無天人相分之意。
最新資訊
- 學霸經驗!2025年10月自學考試30天沖刺計劃2025-09-2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自考本科通過率高嗎?備考重點有哪些?2025-09-28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思修》簡答題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26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考前沖刺資料包+歷年真題整理(9月26日更新)2025-09-26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