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第十章(1)


重要考點講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斷
1、平反冤假錯案:從1978年底到1982年底大規模進行,290多萬名干部的冤假錯案得到了平反和糾正。其中包括為年“天安門事件”、“反擊右傾翻案風”等重大錯案平反;為劉少奇徹底平反并恢復名譽;改正了錯劃右派分子的案件等。
2、四項基本原則: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四個堅持”)。
3、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二個歷史決議: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結論。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完成。
4、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國民經濟的調整: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開始糾正前兩年經濟工作中的失誤,清理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影響。是我國經濟建設指導思想的重要轉變,也是改革開放的前奏。
5、 “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開始。?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1980年5月,鄧小平發表《關于農村政策的談話》,肯定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并在全國各地逐漸推廣。?“統分結合”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實行,促進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的解體。1983年10月,中央作出決定,廢除人民公社,建立鄉(鎮)政府作為基層政權,同時成立村民委員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
6、經濟特區:1980年5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7、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中國臺灣同胞書》: 1979年1月1日發表,建議兩岸結束軍事對峙狀態。
8、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舉行。?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綱領。▲中共十二大報告提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提出到20世紀末國內工農業生產總值 “翻兩番”,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9、 《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決定》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觀點,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0、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1983年4月決定海南享有某些特殊政策(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將海南島辟為經濟特區)? 1984年5月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廈門泉州漳州三角地區)?結論:逐步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
11、《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作出? 闡述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和根本任務、基本方針?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12、十三大:1987年10月舉行。大會 ?比較系統地闡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完整地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制定了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任務和奮斗目標。
13、“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對黨的十三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簡要概括,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14、《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 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強調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提出在黨內普遍深入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再教育,克服黨內存在的各種腐敗現象。
15、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舉行。?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此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
16、 《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將十四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具體化,成為20世紀90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
17、《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強調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18、十五大:1997年9月舉行。大會?主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9、“三講教育”:1998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歷時近兩年。
20、十六大:2002年11月舉行。 ?大會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1、社會主義榮辱觀:2006年3月胡錦濤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它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所提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上述五方面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23、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五項主要任務: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24、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黨開展。
25、基層民主自治體系: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
26、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以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主線,以軍事斗爭準備為龍頭,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