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第八章(3)


重要考點講解
三、論述題
1、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總括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的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
分述的意義:
(1)(反帝任務完成,民族獨立實現)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2)(反封任務完成,人民解放實現)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廣大中國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國家的主人。
(3)(國家統一完成,和平局面實現)軍閥割據混戰的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民族團結,社會政治局面趨向穩定,從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建設的時期開始到來了。
(4)(社會主義方向確定)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5)(中國共產黨從奪權到執政)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它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和調集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造福于整個中華民族。
2、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執政所面臨著怎樣的嚴峻考驗?
(1)能不能保衛住人民勝利的成果,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 解放全中國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國民黨從大陸撤退時遺留下數百萬軍隊、土匪以及特務分子還有待肅清。?在廣大城鄉,反動會道門和傳統黑惡勢力還危害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廣大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戰勝嚴重的經濟困難,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1949年,新中國從舊中國接收過來的是一副爛攤子。許多工廠倒閉,大批工人失業,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遇到極大的困難。
(3)能不能鞏固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新中國的誕生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實行強硬的對華政策。
(4)能不能經受住執政的考驗,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總括: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前進中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有能力帶領全國人民接受考驗、克服困難。
3、試述過渡時期總路線所反映出的歷史的必然性
(1)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即:“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出了歷史必然性
?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要條件。
?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1950年以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采取了引向社會主義的多種方式,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一個必要條件。只有實行農業合作化來規模性增產農產品,才能滿足工業發展的各方面需要,
?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嚴密封鎖和遏制中國。只有社會主義的蘇聯能夠援助中國。
總之,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選擇了社會主義,成功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確的。
4、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合作化)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則和方針?
(1)在中國的條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機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就及時將“組織起來”作為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
(2)充分利用和發揮土改后農民的兩種生產積極性,(即干個體的積極性和要求合作的積極性)“趁熱打鐵”,不待農村發生劇烈兩極分化,通過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這種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組織形式,實行積極發展、穩步前進、逐步過渡的方針。
(3)農業互助合作的發展,要堅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則,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廣的方法,發展一批,鞏固一批。
(4)要始終把是否增產作為衡量合作社是否辦好的標準。
(5)要把社會改造同技術改造相結合。在實現農業合作化以后,國家應努力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展農業經濟。
5、試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和平贖買政策的特點及其意義
(1)經過國家資本主義來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意味著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和平贖買的政策。其特點是,
?有償地而不是無償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變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在改造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不剝奪資產階級的選舉權,并且對于他們中間突出的代表人物給以恰當的政治安排。
(2)意義:?對資產階級實行贖買,這是列寧曾經設想并打算實行的方法。中國共產黨把這種設想付諸實施并取得成功,資產階級中的絕大多數人公開表示接受這樣的方案。 ?從根本上說,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符合于客觀需要,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件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情。
6、怎樣理解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礎。
(1)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的第一個任務,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主要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來完成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表明充分完成了前一個任務。
(2)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奮斗是第二大歷史任務。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中國是在沒有實現工業化的情況下進入社會主義的。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人民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進一步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建設。而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確立,正是為了推進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事業。
總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