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復習資料(8)


第三篇 魏晉南北朝文學
第一章 建安文學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一般所說的建安文學,是建安前幾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這段時間的文學,實即曹氏勢力統治下的文學,而創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間。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阮?、應場、劉楨),蔡琰。
從文學發展而言,為什么說曹丕時代是一個“文學的自覺時代”?
1、文學擺脫了“經”的附庸地位而獨立。
2、出現了專門的文學論著,有意識地對前人及時人的創作實踐,從理論的高度進行總結、探索;發現與強調了文學的特性,提出“文以氣為主”,“詩賦欲麗”等主張。
3、文學創作繁榮。整個文壇以曹氏父子為核心,以建安七子為骨干,團結了上百作家。
現存曹操詩歌二十多首,其主要精神可概括為“閔時悼亂,歌以述志”。意即反映漢末戰亂的現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達了統一理想。其詩風格是語言質樸、氣韻沉雄。曹操又是一位“改選文章的祖師”。
曹丕詩現存四十首左右,內定多寫男女愛情、游子思婦,題材較窄,內容較單調。其詩風格清麗婉轉低回哀怨。代表作《燕歌行》。
曹植,是建安時期最有才華的詩人。他的詩歌藝術成就較高,存詩約八十首,前期作品多吐露自己的志趣、抱負和對于建功立業的熱烈向往,如《白馬篇》。后期由于生活遭遇的折磨,詩歌所反映的現實的深度和廣度都比前有所加強,較多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斗爭,抒寫了自己遭受壓抑、打擊,有志不得伸的悲憤情緒,如《贈白馬王彪》。
曹操的詩顯示其雄才,有抱負,有氣魄,但藝術上失之粗,美感不足;曹丕的詩頗具美學價值,但傷于弱,缺乏充實的現實感和對讀者的鼓舞力量;曹植的詩真、善、美兼備,故謂風雅當家,詩人本色。
“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王粲、徐?、阮?、應場、劉楨;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
王粲代表作《七哀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出門無所見,白骨蔽草原”的戰亂,用特定鏡頭描繪了一位母親“抱子棄草間”令人慘不忍睹的景況,《登樓賦》也是抒情小賦的名篇。
孔融《孔北海集》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諸葛亮代表作《出師表》
蔡琰代表作:五言《悲憤詩》
建安文學的特色:
1、建安文學以其風骨著稱,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建安風骨:后人對建安文學特征的一種概括,“風”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現的感受及對讀者的感染力,“骨”指作品中的思想內容及與之相應的剛健文辭。建安文學的風骨,具體地說,即真切的感受,熾熱的情懷,深刻地反映了戰亂的現實,表達了對國家統一與太平的渴望,對人民疾苦寄予同情。語言剛健清峻,質樸有力。
2、抒情詩占主要地位。
3、文人詩歌民歌化。
4、從民間歌謠發展而來的五言詩,是建安詩歌的主要形式。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